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南顿北渐     
中国佛教的顿渐指修行者见悟道理的迟疾。所谓南领北渐,指顿悟与渐悟,是慧能与神秀分别在南北两地弘传的禅法。本文追溯中国佛教晋宋之际的顿渐分野,依次论述重渐修渐悟之神秀系统,主顿悟渐修的慧能、神会系统,倡无修顿悟的洪州、石头二宗和五家,并从顿渐学说的理论根据、运思理路、禅修方式和终极境界上概括了南顿北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批判神秀北宗的不究竟的禅法,弘扬慧能南宗的顿教禅法,神会引经据典地从佛性本体论、无念无住的修行方法论和顿悟境界论等多方面对慧能南宗禅法做了非常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上的论证和发挥。神会禅学立知见,注重知解,神会的顿悟说注重于解悟,神会禅学的这种特征是应该结合当时的禅学背景才能恰当地理解的。与后来侧重于从实践上发挥和发扬慧能南宗禅法的禅派不同,侧重于从理论上论证和发挥慧能南宗禅法的神会禅学是有它特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的,神会禅学是禅宗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古印度僧人崛多为慧能嗣法弟子,于唐开元前曾游五台,所传禅法与慧能禅法完全相符,可知崛多是最早把慧能禅法传到五台山的高僧之一。关于崛多的资料,可填补五台山禅宗史的一处空白。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广州华林寺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东渡登岸之地;光孝寺是六祖慧能南下开演“南宗禅法”第一站;韶关南华寺是六祖慧能弘教演法的驻锡之所,供奉着他历经千年而不腐的真身……以“传承禅宗优秀文化,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为主题的广东“禅宗历史文化长廊”系列活  相似文献   

5.
慧能“得法偈”中“佛性常清净”到“本来无一物”的改动,历来颇多争论。而慧能偈与神秀偈的对勘以及‘坛经》中“心”、“佛法”等概念的辩析则足以表明,“佛性常清净”完全可以理解为“本来无一物”,后者表示了禅宗史对慧能禅理解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秀和尚劝善文》见于敦煌写本S.5702和P.3521v,其中前者仅存10行文字,后者保存完整。后者写成于乙巳年闰五月,可推定为宋开宝二年(969)之遗墨,说明神秀北宗禅自唐朝后期衰败后,并未消亡,直到北宋早期尚在敦煌有所流行。该文献由神秀所撰,反映了神秀对菩萨戒的注重和顿渐兼修的禅法思想。神秀在说教时为避免生涩与枯燥,经常会引入一些人们熟知的佛教典故,如宾头卢的故事来劝导世人,义理深奥却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7.
近来,重新翻阅六祖<坛经>,心中常被触动.六祖慧能和神秀各作一首偈子,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反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似文献   

8.
作为佛学中国化之一的禅宗,由菩提达摩东来首倡,中经慧能等历代祖师之弘扬,终致实现了所谓“一花开五叶”之结果,至此,禅宗已臻登峰造极之势。而作为“五叶”之一的云门禅,以其险峻、明快的禅法和修行宗旨而独树一帜,同其他“四叶”(沩仰、临济、曹洞和法眼)一起,为中国佛教(禅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如果说没有禅宗的佛教不可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的话,那么,缺少了云门禅的中国禅宗无疑也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石头希迁继承了六祖慧能以顿融渐的禅法精神,主张顿渐融通。与同样继承慧能南宗顿悟禅法的马祖道一禅系相比,石头禅系更多地表现出对般若性空学和华严学等传统佛教的一种圆融或融通的精神,这集中地体现在其关于"回互"的学说上,希迁以空性之理来规范自心本体,又以空理来融会自心本源与万物事相。与马祖道一盛倡大机大用,偏向于纵向的实践性("用")禅风相比较,石头希迁强调"回互"特色的禅法更偏向于横向的理论分析。石头与马祖这两系禅法在禅宗发展史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10.
大味必淡——试论弘一大师书作的美学意蕴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杰 《法音》2002,(4):33-3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上两偈是禅宗五祖弘忍下的上首弟子神秀及禅宗六慧能关于佛性的诗体把握。者认为慧能之所以能胜于神而得五祖付法,成为禅宗六,其根本在于对佛性的彻悟,对“淡”性的最高境界“空”的刻体验。让我们再来静聆弘一大师释子自道:“世法惟恐不浓,世法惟恐不淡。欲深入字法,须将无始虚妄浓厚习气尽放下,放至无可放处,‘淡’性然现前。淡性既现,三界津津有味之境界如同嚼蜡矣。”凡熟知弘一大师书作者皆知其书风以“淡”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证涅'是大乘禅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它力倡以"慧"为首,打破了小乘禅法严格的由戒入定,由定发慧的思路;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中国禅宗(此指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定慧等"的种子。此外,"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证涅"也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契合点,并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本文试图论述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武周以后北宗神秀一系禅法在两京地区广为流传,在皇室、亲王、官僚贵族中广有信众。在与政府的互动中,北宗禅系逐渐脱离了早期禅宗的特点。安史之乱对与上层联系紧密的北宗禅系造成极大冲击。经过滑台大辩论,北宗禅的影响进一步衰落。尽管如此,北宗禅法在长安地区寺院仍维持着相当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出土法云寺尼墓志的考索,分析了北宗禅代表人物普寂圆寂后北宗禅法在长安比丘尼教团中的影响以及法云寺诸尼在修持中禅律并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性净自悟──慧能《坛经》的心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能(公元638年──713年)与自达摩以来几代多是知识分子的禅师们的最大区别是,他给已流传百余年的禅法带来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达摩以来本以《楞伽经》为印证,到道信时就已开始采用《金刚经》等多种经典为典据,而慧能更以文句简单且又透彻地发挥无相、无住思想的《金刚经》来代替《楞伽经》,以摆脱烦琐名相的思想束缚,转而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现在研究慧能思想的主要根据是《坛经》,此经是经过后人不断改订的,并不完全代表慧能的思想。但是,它大体上体现出慧能提倡的舍离文字义解,径直彻悟心源,以期一举断除人生迷惑的根本主张…  相似文献   

14.
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只是为了修学和说明的方便而已。在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中,无论是理入还是行入都分别同样地并且相得益彰地表达了达摩禅法的理行并重而重行的即行即解即证的顿悟的精神原则,而达摩禅的这种在实际生命、实际事行的当下直接证入最高真理的即行即解即证的精神原则也确实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顿悟禅的基本特征。达摩的禅法也符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尚简易直截、重实践和实证的精神特点。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以简括的文字概括了佛教大小乘的所有的基本义理和实践,这表明达摩禅具有极大的涵括性和融摄性的精神特点,具有向多种层面解释和发挥的可能性,后来的南宗禅和北宗禅、看话禅和默照禅等都可以说是对达摩禅法精神在不同层面的发挥和发展。达摩禅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的基本精神,道信是试图将达磨禅奠定的基本的精神原则予以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而慧能则是将达摩禅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真正完成者,是六祖慧能将达摩禅奠定的精神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玄机,弘布永嘉玄觉禅法的第一功臣张子开南宗慧能大师门下的五大宗匠之一的永嘉玄觉(664—713),初因“一宿觉”令三吴硕学辐辏禅阶,次更由《证道歌》而声名流被万代。一般认为,整理流传玄觉遗文的为庆州刺史魏静。然细揆之,首先有意识地搜集保存玄觉著述的,...  相似文献   

16.
杨曾文 《法音》2006,(2):28-28,29-32
【按语】据《楞伽师资记》的记载,道信著有《菩萨戒法》一本,并有禅法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传授弟子。此书在《楞伽师资记》的〈道信传〉中有所记载,其篇幅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二,是否是原著的全部,已不可考。《楞伽师资记》一卷,唐净觉撰,是对《楞伽经》的译者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和提倡以《楞伽经》心性思想指导坐禅修行的菩提达摩及其后继弟子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神秀等人的简历和禅法的集录。如果把其中涉及到的达摩、弘忍以及神秀的弟子(包括净觉)都计算在内,共有八代二十四人。此书与《传法宝纪》都是禅宗北宗史书,对研究中国早…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4,(6)
(德法师在1993年9月出版的九华山佛学院院刊撰文指出,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所谓“禅法”,如练气修身禅、少年禅功、达摩禅功、科学禅等种种光怪陆离现象。在这些怪现象中,虽有的也沾上一点佛教的名相,但其中有佛教与外道的明显差异,佛教徒当可分辨。究其原因,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出于个人私欲,应景产生“发财梦”,乃假借佛法名义,鱼目混珠,自吹自擂或请人撰文歌颂,号称其禅法气功能强身治病,延年益寿。使出种种招式,以假舌[真,传授所谓禅法气功,迷惑群众,诈骗钱财。结果,使不少人上当受骗,以致入魔而不知,身体反而受…  相似文献   

18.
北宗神秀禅学思想不同于南宗慧能禅学思想,神秀注重修持过程中的逐渐修证、逐渐开悟。同时,他也吸收般若学中的心性思想,注重"观心"的修持思想。从理论上来看,他提出了"心"为根本,万法不过是遮蔽在心上的染物而已,要离染得净、返归内心的澄明世界,就必须以心为本、以物为用,他以体用关系的方式论证了禅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2日至3日,上海玉佛寺举行了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代表们对真禅法师为当代中国佛教所做的贡献做了认真的总结,指出他的一生,“爱国爱教”是矢志不移的思想基  相似文献   

20.
北宗神秀禅学思想不同于南宗慧能禅学思想,神秀注重修持过程中的逐渐修证、逐渐开悟。同时,他也吸收般若学中的心性思想,注重"观心"的修持思想。从理论上来看,他提出了"心"为根本,万法不过是遮蔽在心上的染物而已,要离染得净、返归内心的澄明世界,就必须以心为本、以物为用,他以体用关系的方式论证了禅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