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作为目标的不同形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试图考察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与表达抑制相结合之后,在调节情绪反应方面的作用。实验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执行性意图组被试在观看负性和中性图片时对自身情绪唤醒度的评价均显著低于目标性意图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其情绪唤醒度也显著低于控制组。(2)执行性意图组被试在各项生理反应指标上均显著低于目标性意图组和控制组,主要表现为形成执行性意图的个体在皮肤电导增加量、皮温降低量和指脉增加量上均显著低于形成目标性意图或不形成任何意图的个体。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仅给出情绪体验下调目标的目标性意图,与表达抑制结合在一起的执行性意图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2.
分别选取两组神经质程度高、低女性16名和25名, 考察两组被试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经期、卵泡晚期、黄体中晚期)的激素(雌二醇、孕酮)波动以及观看情绪视频(中性、搞笑、悲伤、愤怒)的主观情绪感受和生理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高神经质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对负性情绪视频的主观情绪和生理反应变化明显, 黄体中晚期对愤怒视频主观情绪体验更低, 对悲伤视频生理反应更小, 而低神经质女性的情绪反应不受月经周期影响。研究表明高神经质女性的情绪反应更易受月经周期影响, 这可能与其对孕酮水平波动的敏感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相似文献   

4.
以24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采用12段剪辑音乐为材料,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考察其调式和速度在诱发情绪反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情绪自评指标,速度与调式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快速、大调音乐的主观自评值显著高于慢速小调音乐;(2)西方传统音乐在心率指标上,速度和调式主效应显著,快速、大调音乐的心率值高于慢速小调音乐;(3)中国传统音乐在心率、皮电指标上,速度、调式主效应显著,快速、大调音乐的心率和皮电值高于慢速小调音乐,皮温指标上,调式主效应显著,大调音乐的皮温值高于小调音乐。这表明不同速度和调式音乐诱发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调式中国与西方音乐在诱发情绪反应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心理学报》2012,44(10):1339-1348
虽然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冥想具有减少个体焦虑、缓解抑郁水平等功能,并且也已经揭示了冥想促进情绪调节能力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但对于冥想会怎样调制人们对于外部施加的正、负性情绪刺激(图片)的情绪反应尚不清楚,冥想究竟会使人们对外部施加的情绪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还是减弱?如果冥想能够调节和缓解人们的情绪反应的话,那么,这种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即对正性或负性情绪刺激能产生具有不同效价方向的调节作用)还是“单向的”(即对正性或负性情绪刺激产生具有相同效价方向的调节作用)?为了检验和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无冥想(或相关)经验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考察了冥想训练能否影响被试对于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唤起.62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31人),实验组参与连续5天、每天20 min的冥想练习,控制组在此期间的控制任务为通常的闭眼休息.结果显示:冥想组在练习过程中的脑α波指数显著升高;与控制组相比,冥想组被试对消极图片的效价评定值显著改善,这表明冥想降低了被试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反应,研究还发现了冥想降低被试对正性情绪图片的积极评价倾向,从而证明对外部施加的正、负性情绪刺激而言,冥想训练的调制作用是使人们的情绪反应趋于平和.  相似文献   

6.
采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考察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下调负性情绪反应时的神经生理变化。结果发现,从行为学数据上看,两组被试都能达到下调目标,但低特质焦虑组的调节能力较强。从脑电数据上看,在刺激呈现之后300-600ms,高特质焦虑被试在负性情绪减弱调节效应方面显著小于低特质焦虑被试。在600-1000ms,高特质焦虑被试产生的LPP显著大于低特质焦虑被试。在1000ms以后,两组被试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表明,我国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对情绪反应有意调节能力总体较好,但较低特质焦虑青少年而言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愤怒和恐惧情绪及不同的方案数量对危机决策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恐惧情绪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女性在恐惧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显著地长于男性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该研究结果可为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考察了42名大学生(中国21人,波兰21人)对男、女性用5种不同情绪声音(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和中性)表达的中性语义句子的情绪类型和强度判断,从而分析中国、波兰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基于声音线索的情绪知觉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被试对声音情绪类型判断的正确率以及情绪强度的评定上均高于波兰被试,说明在声音情绪知觉上存在组内优势;(2)所有被试对女性声音材料情绪类型识别的正确率以及情绪强度的评定均高于对男性声音材料;(3)在对情绪类型判断上,被试对害怕情绪识别的正确率高于对高兴、难过和中性情绪,对中性情绪识别的正确率最低;(4)在情绪强度评定上,被试对害怕情绪的评定强度高于对难过情绪,对高兴情绪的评定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情绪性Stroop范式考察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对积极情绪刺激的关注倾向。采用中文情绪词作为刺激材料,27名积极情绪特质的女性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绪Stroop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积极情绪特质的被试对正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和负性词,对负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说明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存在正性关注倾向。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情绪情景事件以及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方式考察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选取自闭症和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各21名,以序列图片的方式呈现从动画片中截取的不同效价的情景事件,外显任务要求被试直接判断事件主角的情绪、内隐任务要求被试判断事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1.在外显任务中,自闭症儿童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不如正常儿童,尤其是在负性情绪上存在明显的理解缺陷;2.在内隐任务中,正常儿童的正性负性情绪、自闭症儿童的正性情绪都表现出更弱的相对于中性情绪的理解效应;自闭症儿童的负性情绪理解则在两种任务中都接近于无。这些结果意味着自闭症儿童在外显和内隐任务中都存在负性情绪理解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