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康钧 《天风》2007,(15):34-39
本文以著名神学家奥特的"群体信仰维度"所涉定的内涵,即信仰行动或通过信仰与个人相遇、交流而产生的群体的视角,思考、分析教会作为社会团体,如何更好地积极地服务社群,并寻求以上帝是爱为指向的社会互动。中国教会与社会,正共同经历着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直面社会转型期间种种结构性缺失,教会与社会相互关系也必然与人的善美趋向及社会道德秩序相关。文章认为,在中国社会中,教会要甘心情愿服侍众人,并且以耶稣关怀人的方式的基督教特质出发,肯定人的价值,并与社会真正和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信仰的路     
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家庭里。我的父母都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他们正直、善良、宽容,对长辈孝敬恭顺,对子女宠爱呵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我无忧无虑的长大,直到成人。也许是幼年时的生活太过甜蜜,我没有养成关心别人、爱护弱小、容忍宽恕等一些良好的品格,这些人格上的缺陷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那时的我趋向苦闷,开始寻找一种可以慰藉灵魂的东西。寻寻觅觅中,投入到佛教中,我对自己说“:这是我终身信奉、尊宗的直到永远。”回想过去,我终日留恋在家乡那些大大小小的寺院中,曾经凝视香烟缭绕的厅堂馆榭,静听禅音荡漾的…  相似文献   

3.
许伦胜 《天风》2009,(3):6-7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事,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是对永生生命的关切.然而当这内在的信仰外延在人的生命之中时,就必然与人的各方面生活发生密切的相连.因此,信仰与生活是一个人手的两面,信仰体现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或者说家庭、工作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三大层面,信仰需在其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殊信仰作为民众所选择和认同的信仰类型,早已在中国社会乃至民间信俗中形成为非常重要的信仰方式,而山西五台山也成为佛教史上最具神圣地位的文殊道场。然而,文殊信仰方式的佛教社会学特征,文殊信仰的基本内容、传播方式、修持方式、社会呈现方式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是在实践文殊菩萨智慧精神的过程中,从自我、个人出发,发大慈悲,开大智慧,以一种"共业共修共证"的"菩萨道"精神,解脱与觉悟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文殊信仰社会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爱国爱教的天主教信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与社会道德观方面,天主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与引导,使得社会文明与社会和谐建设稳定发展。天主教信仰是人类道德标准的基石,无论是从教会标准还是从社会标准来说,都是最基本,也是最规范的,在天主教的十诫中,在天主教信仰道德核心中,处处都把人类道德标准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指引教徒行善,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信仰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学界对个人信仰问题已有诸多研究,而对社会信仰问题的研究则比较薄弱。从社会认识论相关理论来看,信仰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社会。社会信仰论是关于社会信仰的形成、发展、冲突、危机与建构的基本理论。社会信仰研究力求探讨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历程,从而确立建构当代社会信仰体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信仰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以社会信仰作为研究主题,克服把信仰研究等同于个人信仰研究的局限,把信仰研究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精神信仰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丽丽  金盛华 《心理学探新》2005,25(3):46-49,58
运用问卷法对431名中学生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的特点。在社会信仰上更注重国家民族信仰,在实用信仰上更注重家庭信仰,在超自然信仰上更注重宗教信仰;精神信仰各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各不相同。不同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学生在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的所有构成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是以信仰为基础的组织,天主教的信仰又是以基督为中心。天主教宗旨和目标是以天主的爱为宗旨、以基督的福音广为传播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五十多年的风雨,奏响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的讲话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发展的目的,为全国人民构画出更为美好的未来,中国要建设要发展而和谐社会的构想是全国亿万人民期盼已久的美好理想。迈向这理想的步伐,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谋求和为之付诸努力,为此我们天主教界也能以基督的信仰和基督的服务为我们和谐的社会增加更为和谐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爱困难人群,这既是天主教“上爱天主,下爱世人”信仰真谛的体现,也是天主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长征的实际行动。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多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  相似文献   

11.
吴建荣 《天风》2011,(7):14-16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社会中,应该由不同的社会存在构成,不同社会成分的多元功能渲染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是社会多元构成的一个必然。作为一种社会构成的宗教,其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宗教的正向引导功能有助于道德生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出生于天主教世家,现已年逾古稀。幼年时期就听得长辈们闲聊时,说共产党不准信宗教,对信教者要进行残酷迫害,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对共产党十分畏惧的心情。眼看重庆被解放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在教会里,听到有的神职人员说共产党不信宗教,不信神,将来共产党占了全国,就要消灭宗教。这句话勾起了我对幼小时的回忆,于是心中倍感焦虑和恐怖。到重庆解放时,又听到有的神职人员煽动说:有神无神,誓不两产,爱国爱教有矛盾,要爱国就不能爱教要爱教就不能爱国。一时间教友们彷徨无措,在经过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作了大量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史爱军 《天风》2017,(11):12-13
圣经中虽然没有"换届"一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 1 1 0 0名大学生进行生活满意度和精神信仰问卷调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存在一定关系 :( 1 )社会发展满意度对神灵崇拜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 2 )物质生活满意度对金钱崇拜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 3 )社会适应满意度对家族崇拜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道教神仙信仰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出了明显的信众分层现象 :在学者型道士和一般民众阶层 ,神仙信仰内涵并不一致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严耀中 《佛学研究》2004,(1):160-167
唐五代时密教发达,但是学者多关注的是精英的密教。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试图反映唐五代民众的密教信仰和密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认为密教一旦被民问接受,就不是政治的力量可以轻易能消除的,所以会昌灭佛对密教在中土流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密教兴盛的原因,对内与其教义,对外与盛唐开放和中外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也是推进密教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研究表明:1)哲学性向对宗教、神灵、金钱、家族崇拜起负向作用;对政治、国家和民族主义起正向作用。2)生活事件对神灵、生命和家庭起负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通过与哲学性向的交互作用对民族信仰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但是信仰的内涵极其丰富,其心理机制难以从认知的单维度阐释清楚。信仰图式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诸方面进行了解析,找出了信仰图式的九种变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社会转型期信仰教育的困境和进行学校信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呈现了浙西天主教村落中的一个主要村庄——麻蓬村的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来源,进入乡土社会之后与周围村庄发生的文化冲突,在嵌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与细节调整,以及目前的发展与变化。麻蓬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植入依托了传统的宗族组织,并在植入过程中形成了血缘性的情感认同。今日村庄中的宗教氛围正逐渐淡化,这既是由于教会在村庄公共事务中的功能被逐渐替代,更是由于人口流动和经济分化过程中村民的日益理性化。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化的“个人原则” “个人原则”或者说个人本位既是人在现代化中的自我理解,也是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入化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所伴随的,是“个人”不断地获得强调,不断地成为价值“尺度”的过程。为了弄清现代生活中这种人的自我理解,弄清“个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意义,我们有必要回到现代化之前的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有必要弄清与现代人相对的古代人是怎样理解自己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化之前,人首先和根本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从他所处的“位置”出发来理解自己的存在与意义的;也就是说,人不是从自身所是,而是从自己的“周围现实”来理解人生和人性的。具体而言,在前现代的西方,人首先和在根本上依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应然”,即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哲学一神学向度的人学;而在前现代的中国,人则首先和在根本上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来把握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