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选择与肿瘤转移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环境以自然选择的方式对肿瘤细胞亚群进行选择,使某些亚克隆更加倾向于向某些位置转移。微环境的自然选择是肿瘤转移的前提条件,始终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肿瘤的转移,研究肿瘤转移需要的微环境,通过破坏转移前微环境,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的目的,将为肿瘤转移的治疗开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微环境以自然选择的方式对肿瘤细胞亚群进行选择,使某些亚克隆更加倾向于向某些位置转移.微环境的自然选择是肿瘤转移的前提条件,始终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肿瘤的转移,研究肿瘤转移需要的微环境,通过破坏转移前微环境,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的目的,将为肿瘤转移的治疗开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的临床特点,对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结肠转移癌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例结肠转移癌患者,原发肿瘤分别来源于胃癌5例,肺癌3例,乳腺癌2例,胰腺癌1例,胆囊癌1例,提示结肠转移癌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提示患者已经出现广泛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肿瘤学的几乎所有研究一直在关注肿瘤细胞本身,从哲学角度看这无疑是正确的。肿瘤细胞是肿瘤事件发生发展的内因。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的外因,即肿瘤微环境中的非肿瘤细胞及其产物,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的外因,通过作用于内因选择了更具抵抗性的肿瘤细胞,促进了肿瘤的进展与转移。因此,重视肿瘤微环境的外因研究,对肿瘤治疗学将会开辟以外因为靶点干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研究乳腺癌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关性及意义,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3例乳腺癌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ING4、MMP-9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6.6%、87.5%和71.1%、37.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提示ING4和MMP-9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临床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临床个性化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存在远处转移,或者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对于手术治疗在这些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作用,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不应该忽视手术这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从而使晚期的患者也能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S-CD105的浓度;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复发转移患者同期血清CEA、CA15-3的浓度。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达明显升高。单项检测S-CD105优于CEA、CA15-3,与CEA和CA15-3联合检测表达相似。血清S-CD105可能对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述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S-CD105的浓度;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复发转移患者同期血清CEA、CA15-3的浓度.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述明显升高.单项检测S-CD105优于CEA、CA15-3,与CEA和CA15-3联合检测表达相似.血清S-CD105可能对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IV期乳腺癌是难以治愈的疾病,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外科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手术切除Ⅳ期乳腺癌原发灶或转移灶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时机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文献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讨论Ⅳ期乳腺癌是否需要外科处理。认为Ⅳ期乳腺癌全身治疗和外科治疗是治疗过程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可互相转化,两者作用相辅相成,当全身治疗病情缓解时,个体化选择外科治疗不仅改善生存质量,还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探索手术治疗单一局部复发或唯一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收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64例局部复发或术后远处转移乳腺癌患者,其中28例为单发病灶病例。根据是否采取了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将其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分析手术治疗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腺癌有无临床意义。结果28例都采取了含化疗的综合治疗,8例局部单发病灶与9例远处单一脏器转移病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组的局部缓解率与控制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均为100%。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S)比较,手术组明显长于非手术组;但在单一远处脏器转移手术组中0S没有优势。2年生存率方面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单一局部复发病灶或唯一远处脏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采取含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带来明显的PFS优势,若有手术机会和条件成熟,手术仍是不应放弃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复发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复发转移后,疾病常常不可治愈,主要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全身疾病,局部治疗常不受重视,对于复发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是否需要争议较大。但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也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对某些亚组的转移病灶进行手术切除,与单纯全身治疗相比,可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6)
本文关注的是地方特色产业打造过程中,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权利冲突如何诱发双方利益目标的转移从而导致产业政策的意外后果的问题。在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的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利益和地方政府权力之间的冲突藉由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而得以产生。政府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地大企业进入本地生产市场以期尽快实现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使地方政府和本土企业同时发生了目标转移:地方政府原本试图扶持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借助外来资本和技术带动本土企业做强做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生了产业扶持目标的转移,意外地遏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也使后者在获利目标上发生了转移,即由之前从生产和交易中获利转向通过"种厂房"来追求政府补贴。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和获利行为经由变化中的制度环境塑造,而两者的目标转移事实不仅束缚了本土企业发展,也扭曲了产业发展的原初目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甲状腺癌后方回声衰减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囊性变形成的病理学基础.选取本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研究初步认为甲状腺结节中纤维化的成分是形成结节后方回声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液化坏死、退行性病变及滤泡扩张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囊性变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Wnt5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2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Wnt5a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并分析Wnt5a及β-catenin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乳腺癌组织(13/50)中Wnt5a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18/24)(P0.05),乳腺癌组织(33/50)中β-cateni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3/24)(P0.05)。乳腺癌组织中Wnt5a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同时乳腺癌组织中Wnt5a与β-catenin表达负相关。Wnt5a及β-catenin共同参与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7.
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蒽环类耐药后乳腺癌可发生复发或转移,而转移性乳腺癌仍然提倡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学工作者应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才能在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有关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作为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型受体,在炎症反应发生、级联放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相关细胞因子(如IL-8、MCP-1、TNF-α)水平,通过损伤、抑制修复等机制参与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等病理性过程,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就TREM-1在肿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 :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可能是正常细胞尤其胚胎时期的细胞所具有的功能发生紊乱或过度活跃的结果。我们提出的假想是 :肿瘤转移可能依赖于某一重要信号通路 ,此信号通路可能属于诱导胚胎时期细胞迁移的正常通路。亦即胚胎时期细胞迁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能是癌转移的关键性信号通路。由于细胞运动迁移多由相邻组织诱导产生 ,因此该通路正常时可能为旁分泌机制。进一步的文献分析发现 ,HGF/SF(hepatocytegrowthfactor/scatterfactor)是促进细胞迁移、扩散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4.1N 蛋白和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1N蛋白及E-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二者在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4.1N和E-adherin之间呈正相关。二者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可为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