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对于用颅脑手术治疗毒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颅脑手术治疗毒瘾的伦理评估首先要考虑手术的风险-受益比.这就要求我们鉴定风险的性质、估计风险的大小,评价风险对受试者的可能影响,与可能的受益加以对照以确定风险-受益比是否可以接受.如果风险或伤害大而且不可逆,风险超过可能的受益,这样的风险-受益比就不能接受.继续这种疗法就是不合伦理的. 相似文献
2.
3.
4.
5.
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他它哭,它就对你哭。 这是什么?有人说:"这是镜子,谁不知道!" 我的朋友却说:"这就是生活!"举座皆惊!他看了看大家惊疑的目光,面带微笑地说:"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次,穷困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却偏偏一分钱也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上,周旋于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之中,难堪、尴尬和窘境,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人人有缘,就看你善不善于妙用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获得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Grych等人的父母冲突子女知觉量表为工具,对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初中生进行了验证研究,以此探明了初中生对父母冲突知觉的结构,初中生对父母冲突知觉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与父母对某一事物的观点不一致,而父母又不肯改变自已意见的时候,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生气;或者与父母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或者拂袖而去,不理不睬。我们很少能平心静气地想一想,父母为什么有不意见.甚至不知道父母的本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16.
西方人普遍存在自我提升效应,此效应在东亚人中是否存在还有争议。在初中生自我识别的研究中发现,他们普遍出现了自我容貌的提升效应,即认为更漂亮的图片是自己的本来样子,且对自我容貌比较满意的个体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与不满意个体呈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容貌满意的个体确实认为更漂亮的图片与自己的相似程度更高。相比较而言,不满意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认知较为准确。无论现阶段对自我的容貌满意与否,初中生对自己将来的形象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即将更为漂亮帅气的图片看成是自己将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拼嵌技术(chimera technique)和融合技术(Morph tech—nique)结合起来,制作新形式的面孔刺激,将“刺激”和“位置”分离并分别操纵,检验了左右半脸及其位置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刺激”和“位置”都会影响面孔吸引力;(2)“刺激”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表现为右半脸不论呈现在面孔的左侧还是右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左半脸的吸引力;(3)“位置”的影响模式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为左右半脸在原始位置呈现时(右丰脸呈现在右侧,左半脸呈现在左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镜像位置。 相似文献
18.
兰毅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1,22(9):32-34
1975年 ,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曾这样写道 :“在最近的 15 0年内 ,西方世界实际上已排除了由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医务工作者自信 ,随着卫生条件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以及免疫疫苗和抗菌素的不断发明 ,所有继续存在于畜品的传染病将很快被消灭 ,对传染性疾病的忧虑将小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1 传染病卷土重来然而 ,正当医务工作者们兴高采烈的时候 ,从70年代以来 ,传染病又在一些曾已经消失的地区重新出现。先是莱姆病 (Lyme) (1975 )、军团病 (Le gionnaire’s) (1978)、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985 )和hantarvirus… 相似文献
19.
父母消极抚养方式与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20名小学、初中和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消极抚养方式与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父母消极抚养方式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与孩子有关的父母冲突显著多于与父母自身有关的冲突,初中生报告的两种冲突显著多于小学生;母亲消极抚养显著多于父亲,父母对男生的消极抚养显著多于女生,父母对初中生的消极抚养显著多于小学生;青少年的抑郁、学习问题较多,在抑郁、不良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女生抑郁多于男生,男生的不良行为多于女生。在抑郁、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上存在显著年级主效应,初、高中生的抑郁、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显著多于小学生;(2)与孩子或父母有关的冲突越多,父母消极抚养越多;(3)父母消极抚养越多,青少年抑郁、不良行为、学习问题越多;(4)父母消极抚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