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的思想里,包含着相当丰富的个性理论。这些理论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医学思想等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研究、评价中国古代有关个性的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推动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心理学的个性理论,无疑是有益的。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文献资料,可以将中国古代个性理论归纳为下面四种个性说。  相似文献   

2.
张岱年教授1984年6月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传统”讨论会的发言中,谈到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学说的特点,他认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学说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唯物观点与辩证思维的结合。他认为这首先由“气”这个范畴显示出来。中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教授和南京师院高觉敷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论文集),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年底出版。该书主要内容包括从春秋到明清中国古代著名学者的心理学思想;从学科看,包括普通心理、教育心理、医学心理、军事心理、体育心理、文艺心理等。论文集选自解放三十二年来国内学者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医未走实验医学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由中医理论体系所决定1 1 以古代哲学为理论指导的人文医学特征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于战国至东汉这一时期 ,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代表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通过中医典籍的复习 ,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长期的医疗知识、经验积累为基础 ,并以当时的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的 ,是知识经验和哲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领域———包括病因学、人体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治疗学、环境学、时间学等等 ,古代哲学的介入 ,使…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哲学基础及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中医学、易学及形象思维中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经验和早期的医疗实践 ,以《内经》、《伤寒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体系一直以辩证法和整体观为核心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而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为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医学初成的先秦汉初 ,因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体的各种现象及关系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假测 ,形成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的各种哲学观如精气论、阴阳学说、五行论、运气论、形神论等 ,对连缀古代医学经验、阐述生命规律乃至创制中医学基本结构予以指导和…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的辩证思维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谢世平辩证思维是祖国医学的优势和特长,它在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实质就是一种医学的辩证思维。但目前哲学界并未认识到在中国古代已形成了辩证思维。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医...  相似文献   

7.
(三)中国回回医学理论体系,是以人天浑同的主张为核心,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特别是它汲取调合了古代东西方两大医药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独特的、古老而新生的民族传统医学。我曾经把它概括为“唯一七行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庸和合的人生观,美善相乐的审美观,以及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形成一种辩证和谐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正是在这种文化精神滋养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绵延至今而不衰。它通过线条的移情变化,用笔的圆与涩,结构和章法的整体美,以及技与道的统一,将辩证和谐之美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而形成了中国书法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曾是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策源地和丰饶产区之一。在古代思想家讨论心性、道德和教育的理论或和宗教思想作斗争的著作中、在医学理论著作和文艺理论著作中,都包含着许多有关心理学问题的理论与资料,值得予以探讨和发掘。但心理学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着辩证思维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古代的中国又可分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系统。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系统。三是以中国佛学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系统。这三大辩证法系统都讲对立统一的学说,但各自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儒家的辩证法尚“动”,道家的辩证法主“静”,这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中包含有丰富的医学保健心理思想,包括贵生论、全天论、养生论、情志相胜论等,其中有关人类本性的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保健心理思想的超前发达和先知先觉。《吕氏春秋》中的医学保健心理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本土心理学,挖掘、分析和总结这些医学保健心理思想并古为今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廉茵  燕郢 《心理学探新》2002,22(1):12-15
张载是我国宋代新儒学的代表,将佛教作为批判的重点,建构起系统的哲学体系。张栽作为道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提出了“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学说,该文试图就张载的“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学说、人格二重性理论及其认知心理思想进行剖析,探讨其心性学说对中国古代心性理论以及中国心理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古代禅宗、道家和西方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流派关于自我意识结构的划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以及治疗目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认为历史上关于自我意识修炼的各家学说实为殊途同归,核心概念所描述的心理现象实为“同物异名”,它们都是洞察与塑造人之本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代禅宗、道家和西方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流派关于自我意识结构的划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以及治疗目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认为历史上关于自我意识修炼的各家学说实为殊途同归,核心概念所描述的心理现象实为"同物异名",它们都是洞察与塑造人之本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悠久,许多思想家曾对于心理问题作过不少光辉的论述。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史家墨菲(Gardner Murphy)认为中国是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①。由于中国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中国的现代心  相似文献   

16.
邹昌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宗教问题的研究,特别精通中国古代礼制。他“批阅十载,删翻五次”而成的新作《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钩沉稽逸、辩证考索、阐玄发微、参照考量,在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对古代国家宗教进行了科学的、精确的地位。邹著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突出的成果大致可  相似文献   

17.
《世界宗教文化》2023,(2):188-188
张彤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213千字本书尝试在中印思维方式融摄的视域下,立足佛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以僧肇“中道思维”“即体即用”思维为切入点,从辩证思维方法论层面探讨僧肇对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大乘空宗般若学辩证思维的融汇与转换,阐释了僧肇佛学思想的特质,并一定程度揭示了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特点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光辉灿烂。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前者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后者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主干。当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儒、道、佛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局面。道家思想和道教 ,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宗教、医学、文艺、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给予恰切的评价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在初创时 ,奉老子为教祖 ,以道家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研究》创刊,是学术界的盛事,我表示热烈的祝贺!研究孔子的春风遍及神州大地,这对于当代振兴中华、发展经济、加强改革,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他整理修订古代典籍、为保存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几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同时总结出大量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学说对中国古  相似文献   

20.
百余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重在构建类似于西方逻辑的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发生发展史,往往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视作西方逻辑理论的例证,从而忽视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的研究价值。与之相对,以中国古代论证实践为出发点,并基于文化背景与文本语境等相关因素予以如实的描述与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有关论证的理论学说,而且有助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因此,中国古文献中颇为丰富的论证实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