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方传统的德性伦理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传统德性论认为,德性是与生俱来的;西方传统认为,人的德性是后天养成的。中国的德性伦理不仅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西方的德性伦理则只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德性伦理相对独立;西方的德性伦理则要受理性的支配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想强调的一个论点是:关于中国政教关系问题的研究,一定要切合宗教关系的中国国情。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需要处理好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信仰宗教,需要处理好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的关系;中国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诸  相似文献   

3.
礼貌原则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构建和谐言语,创建和谐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用来指导实施礼貌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遵循礼貌原则,就是要处理好我他关系,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构建和谐关系,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孙时进   《心理科学进展》1986,4(2):72-75
教育心理学所要研究和处理的是一个关系错综、结构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的运动变化系统。我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则是要揭示其问的各个因素、系列、层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经常重复出现和经常起作用的联系和关系。也就是要找出主要矛盾,发现运动规律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为培养人、教育人提供严密、科学的理论根据和方法。自然科学往往通过控制一些因素变量去观察另一些因素,变量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比如,物理学中通过对气体体积的控制去观察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化学中通过保  相似文献   

5.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处共存、和谐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也决不可忽视了儒家生态观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斌 《天风》2012,(8):7-9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内心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会面对许多挑战,要应对和处理许多问题,还要协调同事、客户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各种关系,有点时间又要与朋友逛街、购物,似乎很少有机会能让自己的心灵有放松休息的时间,使心灵得以平静、感受到充实。同时,很多人又非常清楚,若没有合适的方法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整,将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甚至会累积这些压力直至崩溃。  相似文献   

7.
<正>国有国法,教有教规。基督徒既是教会信徒,也是国家公民,既要过好正常宗教生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处理好国法与教规之间的关系,维护法律的尊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一、对国法与教规性质的理解国法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手段,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规范性;二是国家意志性;  相似文献   

8.
三、敬畏 敬畏是一种宗教美德,《古兰经》用它来确定人与人、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关系。“敬畏”一词及其派生词大都出现在《古兰经》中有关道德和社会主张的经文中。所谓“敬畏”就是要人类谨防那些使真主恼怒和损人害己的行为。因为“敬畏”一词本意为保护自己。人之所以保护自己,是因有可惧怕的东西存在。安拉是最值得惧怕的,所以因安拉而保护自己是特别重要的。既然惧怕,就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认为,宗教所处理的首先和主要是作为个体的人与天主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这点似乎没有什么好疑问的。无论如何,宗教不会首先和主要处理世界与天主的关系,因为新近的哲学学说都告诉我们,在人之外谈论世界没有意义,世界总是“生活的世界”(胡塞尔),人的存在是世界意义得以出现的视野(海德格尔),语言是所有实在的地基(语言哲学);宗教更不会首先和主要处理动物与天主的关系,因为宗教所宣扬的拯救是关于人的拯救,只有作为自由的人才需要拯救和可能得救;宗教当然也不太可能首先和主要处理其他的什么,如天使与天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的管理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道德是协调和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管理实质上也是协调和处理关系的活动。协调人际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伦理道德和管理共同的价值指向。在协调这一点上,伦理与管理得以同构。这决定了伦理道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或方式。就社会管理而言。伦理道德可以弥补规章制度之不足并克服其局限性,提高组织的有效性,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创造合作效益、克服“外部性”等来提高管理效率,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推动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就个体管理而言,伦理道德可以促进个体认识和把握社会,协调人际关系,理性地控制自身,促进自身成长,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有时候,处理人际关系想太多,会导致自己的行为变形。与之相反,遇到什么事,先不管旁的因素,只看这事该怎么处理,则是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当一个人总是在防范别人时,他自己的行为与判断往往可能出错。而简单、诚意恰恰可以带来人与人之间更好的相处。清代历史上,诛杀顾命大臣的事件有两次:第一次是清初康熙爷擒鳌拜;第二次是慈安、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诛杀肃顺。  相似文献   

12.
秦小林 《天风》2009,(5):19-19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差别在哪里?"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 "和而不同"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主义;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协调关系.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当然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一原则也适合于宗教之间及教派之间的关系.现就上海闸北堂情况谈一些个人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滕吉菊 《天风》2005,(11):6-7
经文:路15:11-32卢云以圣经为题才在他所著的《浪子回头》这本书里对浪子的比喻当中,小儿子、大儿子、及父亲的人性有很精辟的见解。甚至他把自己写进了这个故事里,因为他看到自己在比喻中是那个浪子,又是那个大儿子,他还看到自己应该作那个父亲。在浪子比喻中这三个角色中,他探讨了世人怎样离开神,成为浪子,也探讨了人心灵深处真正的渴望。让我们从他的角度来看看小儿子、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结,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一、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处理好自由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履行好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我们有以下几点应该做到。1、强调信仰上互相尊重、创造社会的和谐不同信仰的人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基督教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过程中,纠正了过去存在的“以我为主”的认识以及对其它信仰群体采取排斥的错误观念,以更加包容的心来对待非基督教信仰者。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因此这里也包括了对无神论信仰者的尊重和对以无神论为…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哲学可以说是关于智慧之学。人作为社会的人,都是有智慧、有理性的;人的智慧和理性是在人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是把人类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所表现的智慧和理性精神集中和概括起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所以哲学是人类智慧和理性精神的结晶。反过来,哲学又应该为人们正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周慧超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进取与创造精神。创造范畴揭示和表征着三个方面的内涵;(一)主体是人在实践中自己创造的结果。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即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通过自觉的、有目的活动创造对象世界,同时也造就着自己的主体地位;(二)主体是创造的承担者和实现者,人在世界中处于中心地位。人通过实践活动在对象中打下自己的烙印.创造属人的世界;(三)自然界不仅仅是一个自身的存在。人凭借自己的创造使自然界的一部分由一种天然的存在状态逐渐变成一种再生产出来的东西,这也即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创造范畴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从主体出发,承认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为我而存在的关系;第二,历史批判的特性。创造概念蕴含着主体对于对象的价值关系,主体要对对象和自身作出评估与选择,以确定自己的活动目的和方式,并以此来保证人对外部世界的创造效应;第三.不断革命性。这里的革命指现实世界、社会结构和人的发展与存在方式三重变革;第四,实践改造的特性。这是创造范畴的本质特征。实践改造性是人化世界一切关系得以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原生点。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是人类自我生成、自我创造的能动原则的生动  相似文献   

17.
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阐释时,学界一般认为道德调节的范围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但只是强调精神层面的自我,而没有对人与自我“身”“心”两方面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全面探讨,忽略了生命肉体层面的自我。因而,当前的伦理学理论形成了道德调节关系的部分缺位,这在实践中影响了道德调节功能的更好发挥。笔者认为,道德调节关系的内涵应当拓展,应将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包括在内。一1.从道德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机制分析,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是与道德调节的其它…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深感疲惫。每个人皆面对着无数多且无限复杂的人际关系,天天都要去处理。在生活中与他人打交道,如何不与之发生冲突,保持和谐,并实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这就够我们伤脑筋的了;我们还要处理许多与亲属的关系,稍有不慎,便引发出许许多多的矛盾,让我们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我们在险恶的人际关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感身心疲惫不堪。要想消解因处理人际关系而造成的人生疲惫,最好是涵养出一个可以容人可以容物的宽阔胸襟。要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有自我独特的爱好、追求、性格…  相似文献   

19.
宽容人世间     
宽容是对他人温和,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却忽略了“宽容”,致使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弘扬宽容的美德,愿宽容像一束阳光,照亮每个人的生活之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友好、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特别重视教导人要谦卑,是因为她相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上帝与人之间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这种“被造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理智和道德上的有限,因此我们必须谦卑在上帝面前。“凡以谦卑态度敬拜上帝的人也能谦卑待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友善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以平等地位与人对话。主耶稣在马太福音7章12节教导我们:“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