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糊涂”     
正"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在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从这一行款跋的解释来看,郑板桥内心的"糊涂",是"放一着",是"退  相似文献   

2.
“难得糊涂”,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不得志时之作,按照新的概念,一般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去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去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可佯作不懂,对危害自身的询问假作不知,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矛盾。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解除  相似文献   

3.
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正确认识别人.要想认识别人,最好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谈何容易.因不容易,古希腊人才把“认识你自己”镌刻在德尔斐这古老的神庙前的石碑上.正因不容易,郑板桥写的条幅“难得糊涂”至今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思维科学,除了发现其自身规律外,我们追求的则是普遍的功利目标──聪明。从“聪明”的词意来说,“聪是听得清,“明”是看得见。“听”和“见”是人们同信息打交道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因此,聪明的实质是信息处理正确。聪明问题既然是与信息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使人聪明的速往有两个:一是多方获取信息,在足够的信息量的条件下,人们不难做出聪明的决断.二是对知之不多的信息正确加工。我们知道,每个正常人的行动.都是基于对已有信息的把握作出的。都是对已有信息的处理产生某一趋向认识并采取趋向行为的,对相关信息的全面…  相似文献   

5.
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的镜头,不知怎么地,让我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坡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作派已到了“总与儿童谈平和”的境界,作为有着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来说,他的弦外用意,自是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6.
负判断的等值问题是学习形式逻辑中的一个难点。如: 1·“并非他聪明又用功”(-(pΛq))等值于“他或者不聪明,或者不用功” (pVq)。 2.“并非他聪明而不用功”(-(pΛq))等值于“如果他聪明就用功”(Pq)。  相似文献   

7.
糊涂谈     
郑板桥总结了一生的经验,为后人留下一句话:“难得糊涂。”这话被人们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并自觉地接受。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大实话。因为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有时是需要糊涂的,而且有些  相似文献   

8.
男女的智能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男的聪明还是女的聪明(一)一次调查诧摩武俊曾让东京都内的中学二、三年级学生自己来回答“男的聪明还是女的聪明”、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看一眼,会觉得他挺聪明;有的人,看来看去,都觉得他生来就与“聪明”二字无缘。但他并非不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被一种外在的傻劲掩盖着,你无法一下子看出来。这种聪明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0.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之下每个父母的衷心夙愿和美好祝福。你看,谁不想自己的儿女聪明,漂亮,功成名就呢?可苏轼却大唱反调。他这样感慨:"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很明了:人们都希望子女聪慧过人,我却被聪明误导一生。我只希望孩子愚蠢迟钝,一生健健康康,没有疾病,没有祸患,能够官至公卿  相似文献   

11.
单渭祥 《天风》2023,(9):37-38
<正>2.大智若愚“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参罗16∶19)人人都喜欢聪明,没有人喜欢愚笨,更不喜欢被人看为愚笨。问题是,为何世间常常会发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也就是说,那些“聪明”并不是真聪明,至少并不是一种“智慧”。俗话说“大智若愚”,就是说,真正的大智慧看上去像一种“不聪明”,即世俗眼里的“愚”。  相似文献   

12.
一剪梅     
靳飞 《佛教文化》1993,(1):22-22
和尚问石天外言:“以子聪明,何不出家?”天外曰:“我出家久矣。尔等和尚,何不出家?”余闻言有感于心,因作长短句以和天外。  相似文献   

13.
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的镜头,不知怎么地,让我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坡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  相似文献   

14.
正视“糊涂”金沙近几年来,有些人胸前爱戴上一枚“难得糊涂”的胸徽。这几个字是不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真迹,无需考证。不过,郑板桥曾写过这几个字,倒不是假的。可是,当年郑板桥为何要写下这几个字,现在有些人又为何钟情这几个字,恐怕是没有多少人思量过的。据考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虽已80高龄,还要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特地去西部传授教学经验。在课堂上,霍老师问学生们:“你们想做聪明的孩子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16.
●“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  相似文献   

17.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这句话出自马太福音10章16节,原文为:“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根据这节经文所处的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灵巧”意为灵活巧妙。“驯良”意为和顺善良(这里“灵活”有“聪明机敏”意,和顺:温和柔顺)。整句意为:我差你们去  相似文献   

18.
智者的思考     
一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世界上什么最可贵?”“生命。”毕阿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相似文献   

19.
智慧的奥秘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伯11:6) 人们惊呼:现在的小孩真聪明。的确,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是要聪明了许多。有朋友曾夸我的女儿聪明,我对他说,聪明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共性,不再由某几个孩子所专有。现代人的智力已普遍提高,但这是不是说现今的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了呢?我看未必。聪明不等于智慧,它属于智力的范畴。一个人的智商无论有多高,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已的不足更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