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僧辩     
河南嵩山少林寺以“武”和尚而著称,山西五台山以“文”和尚而享誉。在四大佛山居首的五台山(人称僧人山)的五郎庙下面有一条小溪,常年流着清澈的泉水。小溪的东边是一个叫红泉寺的庙,由于营房未建好,我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就驻扎在里面。小溪的西边是一座在东方享有盛誉的庙叫广济茅蓬(在佛教界是旅馆的意思),里面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尚,其中有十来个与我们年龄相仿。大家常在溪边汲水闲聊,兵僧相处也属军民关,我们住他们的房子,他们看我们放的电影、用我们发的电,大家同饮一条小溪的水,同吸一个山脉的空气,彼此相安无…  相似文献   

2.
前人小品有一则笑话,说一位年轻和尚与两位儒生同船赶路,两位儒生大小都是有点功名在身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流文化中人,自然一路意气风发、高谈阔论。小船不宽敞,那年轻和尚自觉地蜷缩起来,在一旁洗耳恭听。听着听着,他觉诧异,脱口请教:“听二位说,那尧舜竟是一人还是两人?”儒生答曰:“当然是一个人!”“那么──”,和尚又举出一位复姓(四字名)的历史人物,问道:“这是一个人吗?”儒生不屑一顾:“这都不明白?当然是两个人的名字啦!”年轻和尚笑起来,把脚舒舒服服伸展开来,道:“如此说来,且容小僧伸伸脚…  相似文献   

3.
说的是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师傅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名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  相似文献   

4.
面对负担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两个一胖一瘦的小和尚。老和尚每天都叫两个小和尚到附近的镇上去化缘。从寺庙到镇里有两条路。一条是近路,要经过一片浅溪和一座独木桥;一条是远路,之所以远,是因为要绕过一座山。胖和尚每次都走近路,总是稳重地过独木桥,小心翼翼地淌过小溪,然后到镇上化了缘,也不逗留,便沿着原路早早地回到庙里;而瘦和尚每次都走远路,  相似文献   

5.
正一只鹰被羁在猎人设置的网里,它进行了多次冲击,但未能冲出去,反而撞折了翅膀。如此,麻雀就来教训它了。"你飞的方向不对!"一只麻雀说。"显然飞得太矮了!"一只麻雀说。"照我看。"另一只麻雀说,"它根本就不会飞,要不然怎么会一而再地落在网里呢?"鹰沉默着,它没有回答。对于失败的英雄,是难得有人理解他的高度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一朵花的心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相似文献   

7.
以后呢     
一位青年准备赴京赶考,他请来一位老和尚到家中念祝愿经文——预祝他金榜题名。 老和尚双手合十,双目紧闭,听完青年人陈述,却一言不发。年轻人等待了,催促道:“你为何不说话,你有何意见啊?”和尚微微睁开眼,说出三个字“以后呢”?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人苏东坡经常和好友佛印和尚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船上饮酒。这时一只狗正在水边啃着一块骨头,苏东坡便写了一句:“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诗丢到水里,便道:“水漂东坡诗(尸)。”两人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 和尚画圆圈 有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  相似文献   

10.
传说有三个皮匠结伴同行,途中遇雨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庙中有三个和尚。三个和尚看到三个皮匠,顿时无名火起,粗 暴地质问:“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 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行的辞书必须修改,把谬传千古的偏见纠正过来。”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还是坚持要“讨回公道”。于是,官司打到上帝的殿前。 上帝听罢和尚们的申诉后一言不发, 把他们分别关进两间神奇的大房子里——只见房内都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且发给每人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上帝先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个个面呈菜 色,饿得有气无力。上帝问…  相似文献   

11.
打开心窗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郁闷不语。师傅看出其中玄机,自也不语,微笑着引领弟子走出寺门。  相似文献   

12.
时近中秋,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马不必骐骥     
我喜欢小。喜欢小溪哗啦啦地流淌着的自在和从容,喜欢绿油油的小苗欢欣鼓舞着送来春天的消息,喜欢墙角一株无名小花羞羞答答和蜜蜂小声说话,喜欢细细小小的风在夏季里漫过发际,留下一丝清爽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高尔夫球“击落”战斗机的故事发生在1988年。当时在贝宁共和国首都波多若夫的空军机场对面有一个高尔夫球场。一天,高尔夫球场临时工马蒂厄·博尹正在球场上练习打高尔夫球。几乎与此同时,对面机场的跑道上,空军机械师龙宁·艾拉德伊驾驶一架战斗机拔地而起。马蒂厄·博尹“啪”地一棒把高尔夫球击向天空,谁知这只高尔夫球竟击中了一只飞行中的麻雀。这只被击中的麻雀落下来时正好撞在了刚刚起飞的战斗机的挡风玻璃上。龙宁·艾拉德伊看到这突然飞来的“天外来客”大吃一惊。慌乱之中,他将这只被高尔夫球击落的死麻雀当成了“炮弹”或…  相似文献   

15.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与麻雀     
娅娅 《思维与智慧》2005,(10):57-57
大森林里,一只孔雀和麻雀交上了朋友。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面,每天上午,孔雀总喜欢身着华丽的外衣,神气十足地在众多的动物面前翩翩起舞,把个小麻雀看得目瞪口呆。它回到家里问母亲:“孔雀为什么能够开屏?我为什么不能?”母亲告诉它说:“孔雀能够开屏,是因为它有着丰盈美丽、五颜六色的羽毛,我们的祖先都是这般模样,开不了屏。”从此,麻雀陷入了一种自卑自弃的境地。总认为自己其貌不扬,长得丑陋,不配和孔雀交友,它终日坐在家里心烦意乱。半个月后,麻雀来到了好久不来的大森林里。在诸多动物中,唯独不见孔雀那美丽的身姿,它只好问身边的猴子,…  相似文献   

17.
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飞云寺里的和尚,原先也是要挑水吃的,来回十里山路,挑得人瘸脚跛腿脱胎换骨。去年从佛学院来了位年轻和尚,法号悟明,悟明挑不惯水,只两天功夫,就将肩头磨得皮破血流。于是他爬山攀崖想方设法,用竹管将一股清泉从后山直接引进庙里,这才免除了大家的肩头之苦皮肉之痛。然而住持并不赞赏:“利弊相连,福祸相倚;因为有众生,有痛苦,才有菩提;不磨,岂能成佛?”悟明笑笑说:“磨,也不一定就非要去磨肩头脚板。千难万苦,心也。”住持静静看了他一眼,也就不再多言。悟明眉清目秀,异常聪敏,又是佛学院出身,还懂英、法…  相似文献   

18.
路途的顶端     
阿笑 《思维与智慧》2004,(12):23-23
鹅毛大雪下得正紧,满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有一位樵夫挑着两担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过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静的山头只听见脚踩着雪发出吱吱的响声。  相似文献   

19.
牵手一世情     
10年前,每当这幅画面出现时,我就希望自己可以记录下来。但现在,可以帮我记录的,只剩下回忆。 两把单人春秋椅,一张小茶几,两位老人,两只苍老的手相互握着。  相似文献   

20.
讲逻辑而且讲得兴味盎然,我往往要请笑话里的一些主人公进课堂。但他们多是从反面给我们上课。其中有一位糊涂解差,几乎在每一章我都要邀请他作“嘉宾”,来同我们师生共享逻辑趣题多解的那份轻松和愉悦。 那笑话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解差,押着一个犯了罪的和尚。总共只五样物事,但生怕出错,路上不住嘴地念叨着:“包裹、文书、枷(刑枷)、和尚、我解差。”和尚看到他糊涂得可以,便在半路上把他灌醉,头发剃光,然后给他套上刑枷,自己溜之大吉。解差醒来,似乎觉得少了些什么,就慌忙一一清点起来:“包裹在;文书在;枷,也在;和尚呢?……”急得直抓头皮。忽然他高兴得叫起来:“啊!还好,和尚还没跑!——咦,我解差到哪儿去了呢?” 问:明明和尚逃之夭夭,为什么解差还说“和尚还没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