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2.
崔颖 《美与时代》2014,(4):17-17
大理处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交汇口,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大理所遗留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并成为南诏国的国教,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自此成为大理地区盛行的宗教,佛教建筑盛行。大理佛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崇圣寺。以崇圣寺为例来介绍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24日至25日,"2016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隆重举行。来自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2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位高僧大德、驻华使节,以及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论坛由云南省佛教协会、云南东南亚文化交流中心、大理崇圣寺共同主办,论坛紧扣"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以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就全球化时代的佛教发展、丝路佛教、佛教经典、历史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诏等傣、副秘书长全柏音,云南省佛教协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11月1日,云南省佛教协会、大理崇圣寺联合主办的"2014崇圣国际论坛——佛教与亚洲人民的共同命运"在大理崇圣寺举行。来自柬埔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缅甸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僧王、佛教领袖,70余位国内佛教学者,云南三大语系僧团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及云南省、大理州相关部门领导,国内佛教主流媒体及崇圣寺四众弟子500余人出席这一佛教年度盛事。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的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等六个王朝和政权五百多年的京畿之地,是11世纪世界十四座大城市之一和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自汉代传人云南洱海地区的易学对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宗教教育、建筑规划、城市布局、艺术创作等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作者对南诏、大理国都城的系统研究,从王都的选址、整体规划布局及建筑格式与风格等方面来论述易学运用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王朝都城建设和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河西地区佛教的繁荣时期,但史籍与佛典关于这一时期河西地区僧人受戒情况记载甚少。然而通过详检敦煌文献,笔者发现一件西凉时期敦煌地区僧人受戒情况的文书。通过对该件文书及相关佛典的研究,可以略窥佛教传播早期河西地区僧人受戒之概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的阅读,理解洱海地区作为南诏大理王朝中心经历元朝的收编之后,成为帝国的边疆这一历程。连瑞枝透过对大理白族地区的传说、书画和经卷爬梳,来厘清南诏大理国的结构样貌,以"过去"作为田野来构筑和理解洱海边白族应对外来变化的能力与方式:最初依托佛教建国、确立权力的神圣来源,并设置了相应的政治体制;而当遭遇元军铁蹄入侵之后,便和平归顺,且转投儒学,以之作为攀附帝国中心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理佛教有完全不同的两类史料。第一类史料文字与实物能相互印证,所记大都真实可信,有鲜明中国元素,表明云南佛教是汉地佛教在云南的传播。第二类史料多历史传说、附会和宗教神迹,称大理佛教从印度直接传入云南,但文字记载和现存实物资料不能互相印证。第二类史料融入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的精神,表达了大理地方的民族意识,难以取信。此前所谓大理地区的阿吒力教是从印度传入云南的有云南地方特点的密教的看法,是由于对第二类史料认识不清得出的不真实看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经历代的扩建和重修,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诏、大理国最著名的皇家寺院,有“佛都”之称。  相似文献   

10.
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广西的环北部湾沿岸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已有了海上航线。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空前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高僧大德向往的佛教胜地。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佛教传入广西后,对壮、瑶、仫佬、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与少数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集大成阶段,且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佛教的发展。因此,本文在考述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之种种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就智顗、玄奘、一行等为代表的隋唐佛教徒所翻译的佛经中含有大量与科技知识相关的内容展开论述,以展示深广圆融的佛法究竟是如何推动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但须明确的一点是: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佛教推动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自身的发展都要经过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过滤、转换和折射,可以说,佛教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已对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了大量北朝至隋代的佛教造像。其中,尤以北齐时期的造像数量最多,且雕造精美,风格鲜明。以山东出土的北齐时期的造像数量、分布地区及风格,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山东中部、山东北部和山东南部,并以此对山东地区北齐时期佛教的地域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析山东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南诏图传》"西洱河图"是反映南诏大理国洱海神信仰的图像,图中主要描绘了蛇、鱼、螺三种动物。图中的双蛇与西南地区原有的蛇崇拜有关,至南诏大理国时期,蛇逐渐变为可以依靠本主和佛教信仰来克制的对象。图中的洱海神主神为鱼、螺二神,鱼神的白头、顶轮特征显示了其与白氐、白蛮的尚白传统和月亮崇拜的密切联系;螺神的白海螺外型则是受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影响的结果。洱海神信仰在南诏大理国的持续兴盛与白蛮群体的影响力,以及洱海周边地区的重要地位等有关。杨干贞补续西洱河图的目的正在于利用洱海神信仰来凝聚白蛮大姓,增强政权核心统治区域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4.
北魏时期,佛教从社会上层向中下层传播和发展。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这一时期佛教物象的典型代表,窟中由女性信仰者参与创作的造像题记承载了大量女性群体佛教信仰心理信息。通过题记内容的对比与分析发现,北魏时期女性佛教信众发展非常迅速,覆盖社会各阶层;造像对象、主题及祈福内容反映出各阶层女性信仰心理呈现趋同化特点;伴随多民族文化融合及儒释道三教合流,北魏女性佛教信仰显示出多元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5.
正佛教约在公元8世纪初传入洱海区域,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南诏就已十分兴盛。从南诏后期到大理国时期,受佛教影响,火葬在白族地区逐渐流行起来,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晚期。到明末清初,火葬风俗在白族地区日渐衰微,为土葬所代替。唐初洱海区域的白族先民多为土葬。唐贞观二十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其《西洱河风土记》记载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时说"至于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备",又樊绰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早期是道教尊奉的名山,后来成为普贤道场,并逐渐发展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峨眉山佛教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明代是峨眉山佛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本文以明代峨眉山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四位著名高僧的事例为代表,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明代峨眉山佛教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白族地区后,对白族的民俗产生了巨深入、持久的影响,使白族吸收了佛教文化,加速本文拟从姓名、节日、葬俗及崇法 一、佛教密宗对白族命名制度的影响白族从无姓到有姓,从少数上层人物有姓到多数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唐代南诏初期起流行冠姓双一直到明末。所不同的是密宗传入前,人名中没如《南诏德化碑》上载的“大军将王琮罗铎”、“大总管段旋忙凑”等都没有佛号。但是,到了大理国以后,白族的姓名中大量的夹进了佛号。(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在记述大理国人到广西横山卖马换书时说:“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国人李观音得、董六斤…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10)
<正>本刊讯"中国·大理2017崇圣论坛"于9月22日至24日在大理隆重举行。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驻华使节、宗教官员、专家学者、佛教四众弟子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佛教文化盛事。23日上午,举行论坛开幕式,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杨宁,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占云,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副司长薛树琪,大理州委书记陈坚、州长杨健、州委统战部部  相似文献   

19.
赵文雪 《法音》2022,(4):51-55
<正>唐代高宗、武后时期,在中原王朝治理西南边疆的过程中,佛教在双方的交流互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此时在长安佛教及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玄奘法师,成为这一阶段影响中原佛教向边疆弘传的代表。大理地方志书《僰古通纪浅述》中记载,永徽元年(650)“三藏法师(玄奘)往西天取经,道经云南僰国。至显庆二年(657)丁巳,玄奘自西天回,取得经六百五十部、佛像、舍利子,至蒙国,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历时8年完成的《世界佛教通史》已于近日出版。全书内容覆盖广、跨度大、历时长、资料多、全方位、多视角论述了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弘化,演绎着佛教在不同国家与地区波澜壮阔的兴衰发展历程。这一全景式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属于首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