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缺陷(birth defect)是一种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便发生了的发育异常[1],即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当今,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生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健康发育的影响,已由儿科学、营养学、脑科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做过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对婴儿的发育有着无可取代的优越性。尤其在新生儿时期——指出生到六个月——母乳向婴儿提供的营养成份天然地适合于婴儿的生理需要。母乳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生儿顺应出生后的新鲜环境,吸收其所给予的营养成分和抵抗致病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向社会和母亲提供证据,并提倡和说服年轻的母亲亲自哺喂。  相似文献   

3.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缺陷(birth defect)是一种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便发生了的发育异常[1],即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当今,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生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婴儿死亡率。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日益突出,1996年~2004年,我国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4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8.38/万[2]。出生缺陷所带来的健康损失和疾病负担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已经成为影响民族素质的公共…  相似文献   

4.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存仁 《心理学报》1989,22(2):20-30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是根据Bayley量表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量表是评价0—3岁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它既可以为儿童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儿保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在对儿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时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作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例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一个诊断工具,提供比较确切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脑损伤是婴儿死亡、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有严重脑损伤新生儿(包括脑瘫、智能精神发育落后等)是否该救治,牵涉到很多矛盾的思想观点。通过分析新生儿期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且提出相应的综合处置意见,认为要和谐地解决此矛盾,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8-10个月婴儿社会情绪行为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相似文献   

8.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婴儿心理理论发展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认知起源、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等方面分析了几个月至3岁左右的婴儿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现状.为了探讨3岁以下婴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者发展了一些适合婴儿语言和行为发展特征的非言语和言语测试任务,包括非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同时也采用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婴儿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测试任务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这与认知功能(如语言、执行功能)的发展、环境因素(如家庭、同伴、文化)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也有一些最新研究从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激素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早期识别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实施, 对于改善ASD儿童发育结果至关重要。高风险前瞻性纵向研究以高风险婴儿(ASD儿童的年幼同胞, 入组年龄小于12个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ASD高风险婴儿(24至36个月之间诊断为ASD的高风险婴儿)的早期发育轨迹的描绘和核心症状早期表现的识别, 为ASD早期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可以增加被试数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密集观察时间点、关注伴发障碍、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 并结合早期干预研究进行深入探索。未来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茅于燕   《心理科学进展》1985,3(3):21-28
婴儿智力测验和其它心理测验一样,也是来源于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智力测验运动。一开始,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的测验各有不同的特色,以后由于学术的交流,不同的观点渐渐集中,人们很快承认了比纳(A.Binet)1905年的智力测验。在智力测验运动的早期,婴儿不是重点。在比纳1905年的第一个智力测验的量表中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探讨社会科学问题与理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来,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凭借生态效度高、成像安全、对头动耐受性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该领域新兴的热点技术。无论是在婴儿发育和社会经济决策的单脑研究中,还是在人际互动的多脑研究中,它都有广泛应用。未来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应用可以向多脑神经反馈、脑机接口技术、设备无线化和多模态成像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婴儿对他人动作意图的正确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有利于婴儿根据他人意图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更好的社会互动.婴儿的这种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根源,对自身的社会反应、心理理论以及语言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婴儿是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呢?经验论认为是学习的结果,但目的论则认为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两种理论都获得了一些实证支持,目前还没有一致结论.这类研究对具身认知、身心关系的探讨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婴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感知方面,只有较少的研究将非语音感知纳入考虑之中,但了解非语音感知的特征和机制将有助于增加研究者对听觉加工以及儿童发育的认识。该文分别介绍了婴儿语音感知中的三种偏好——对语音、“婴儿语”和母语的偏好,并尝试着将非语音分为音乐、人类的非言语发声、环境声音三类进行阐述。通过对比这两大类声音的感知得到婴儿可能存在语音感知的左脑偏侧化和音乐感知的右脑偏侧化现象,但这也尚存争议,目前有特定领域模型、特定线索模型和脑网络模型三种理论对偏侧化现象的认知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编制中国成年人社会赞许性量表。参考已有同类量表,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等方法编写题目,通过两次预测筛选、修改并确定量表题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三次测试以检验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本次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分半和重测信度以及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同质效度和聚合效度。结论: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被用来测量和评估现代中国成年人的社会赞许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5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来考察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情绪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情绪均能够正向预测学生学习投入;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情绪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建人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3,36(4):870-875
目的:探讨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初中女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初一至初三年龄12-14岁的女生共658人,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量。结果:①绝大多数12至14岁的女生青春期发育状态处于青春期中和青春期晚期(二者合占90%);②年龄×青春期发育水平的方差分析显示,在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及总分上,年龄和青春期发育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③在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以及自我概念总分上年龄与青春期发育水平交互效应显著,高年龄低青春期发展水平和低年龄高青春期发展水平的初中女生的得分均较低。结论: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可能对初中女生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青春期开始时间晚或早均不利于女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大学生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社会善念自陈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善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在社会善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社会善念与基本心理需要之间均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