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谈儿童说话时运动方面的问题,而不谈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即主要谈他们调节言语而用的感觉和知觉的信息,而不谈言语所指的意思。幼小儿童学习说话总要置身于他要学习的这种语言的环境里,听到他周围的人发出来的这种语音。他也要听到他自己把舌头伸向口腔的各个方面和位置以及运用其它发音  相似文献   

2.
语言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本质的能力之一。其中,语音加工是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该领域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成人、儿童青少年或婴儿如何加工和处理语音,目前我们对新生儿(人类出生28天内)的大脑是如何感知语音的尚不清楚。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非侵入式的大脑活动测量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考察新生儿的脑机制。研究发现,人类在新生儿时期就已经存在相对完善的语音加工神经系统。例如,感知超音段特征的关键脑区为右侧颞上回,检测音节序列结构的关键脑区为左侧额下回(Broca区)。本文分别从新生儿对音段和超音段特征的感知、对音节序列结构(包括序列边缘、重复结构、结构分割)的感知,以及对母语和外语感知的差异这三个方面,介绍新生儿对不同语音特征感知的大脑机制,并就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做出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语音层次之间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庄捷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03,35(3):300-308
采用3种方法考察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激活(词条选择)和音位编码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实验一、二分别采用图片命名法和干扰字命名法,发现目标图片(“牛”)的语义相关词(“羊”)的语音信息得到了激活,说明汉语词汇产生中存在多重语音激活,音位编码在词条选择完成之前既已开始。实验三采用语义范畴判断法,考察语音信息的激活是否会向上反馈到词条和语义层次,发现目标图片(“羊”)的同音字(“阳”)不会促进对图片的语义判断。研究表明,多重语音激活与语音激活向词条和语义层次反馈是两个独立的,可以分割的问题。虽然实验一和二的结果符合相互作用理论,实验三的结果符合模块化观点,但就总体而言,本研究更加支持词汇产生中的模块化观点  相似文献   

4.
有的孩子上了小学,说话述结结巴巴:有的孩子说出一个字后还要延长这个字的发音;有的孩子第一个字重复多次后才能说出第二、第三个字,医学上称此为口吃。引起口吃的最直接原因,医学上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郭磊  杨静  宋乃庆 《心理科学》2018,(3):735-742
聚类分析已成功用于认知诊断评估(CDA)中,使用广泛的聚类分析方法为K-means算法,有研究已证明K-means在CDA中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而谱聚类算法通常比K-means分类效果更佳,本研究将谱聚类算法引进CDA,探讨了属性层级结构、属性个数、样本量和失误率对该方法的影响。研究发现:(1)谱聚类算法要比K-means提供更好的聚类结果,尤其在实验条件较苛刻时,谱聚类算法更加稳健;(2)线型结构聚类效果最好,收敛型和发散型相近,独立型结构表现较差;(3)属性个数和失误率增加后,聚类效果会下降;(4)样本量增加后,聚类效果有所提升,但K-means方法有时会有反向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6.
语音加工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但是关于语音加工缺陷的本质依然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进行验证,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早期的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近期的语音通达假说和锚定效应假说都试图对语音加工缺陷进行解释。通过梳理三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结果,可以系统了解语音加工缺陷的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干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色兰!说话很简单,说话是人的本能之一。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能说话。会说话则不简单。古语有云: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的方式不同,内容不同,其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说话是一门艺术、是  相似文献   

8.
初涉避静     
初涉避静申双英今天,神修指导倡仪做个小避静。可我们都没做过,心中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避静就是不说话。过去,只曾见过做避静的神父,光笑不说话,那时,调皮的我就悄悄跟在他们后面,用手指做“点一、点二、连点三,点住是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游戏。可...  相似文献   

9.
婴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感知方面,只有较少的研究将非语音感知纳入考虑之中,但了解非语音感知的特征和机制将有助于增加研究者对听觉加工以及儿童发育的认识。该文分别介绍了婴儿语音感知中的三种偏好——对语音、“婴儿语”和母语的偏好,并尝试着将非语音分为音乐、人类的非言语发声、环境声音三类进行阐述。通过对比这两大类声音的感知得到婴儿可能存在语音感知的左脑偏侧化和音乐感知的右脑偏侧化现象,但这也尚存争议,目前有特定领域模型、特定线索模型和脑网络模型三种理论对偏侧化现象的认知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欧阳骏鹏 《学海》2003,(6):145-148
一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 ,人们对王士元首创的词汇扩散理论的兴趣越来越浓。如果想准确地理解词汇扩散理论 ,首先就应该了解它产生的学术背景。词汇扩散理论是一种新的语音演变理论 ,是对新语法学派音变假说的一种反动。新语法学派是 19世纪 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群学者形成的一个语言学流派 ,主要有布鲁格曼、奥斯特霍夫、德尔布吕克、莱斯金、保罗等人。其主要学术观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二是强调语音变化中的类推作用。类推作用也可称为类推变化 ,指在语言的某种其他规则或其他模式的影响下语音、语…  相似文献   

11.
包智敏 《天风》1996,(11):22-24
教会的自养,也就是教会的经济问题,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教会圣工人员(专职及义工传道人)的供给;二是用于教会的基本建设,如建堂、添置设备;三是日常圣工的开支,如用于交通、水电、办公用品等。教会对传道人在生活上的供给是自养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于文勃  梁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65-1774
词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对词语进行切分是语言加工的重要步骤。口语语流中的切分线索来自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方面。语音线索包括概率信息、音位配列规则和韵律信息, 韵律信息中还包括词重音、时长和音高等内容, 这些线索的使用在接触语言的早期阶段就逐渐被个体所掌握, 而且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有一定的特异性。语法和语义线索属于较高级的线索机制, 主要作用于词语切分过程的后期。后续研究应从语言的毕生发展和语言的特异性两个方面考察口语语言加工中的词语切分线索。  相似文献   

13.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考察听觉脑干加工声音信号时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技术, 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探索言语感知的神经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成年人和正常发展儿童语音编码时脑干的活动特征及发展模式, 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及其他语言损伤的语音编码缺陷及其神经表现等方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初级语音编码和高级言语加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考察阅读障碍的底层神经基础将成为未来该技术在言语感知研究中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聚类分析应用于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细分,传统k-mean算法能够实现客户的自动聚类,但是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聚类结果随不同的初始输入而波动.为消除这种敏感性,本文提出一种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先计算每个数据对象所在区域的密度,选择相互距离最远的k个处于高密度区域的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在实际业务中由于欧氏距离公式计算数据对象距离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提出新的聚类距离公式.实验表明改进后的k-means算法和新的聚类距离公式能产生质量较高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社会交往的作用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人的本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一、社会交往是人的类本质形成的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重要论断,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  相似文献   

16.
舌头     
舌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主要用来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发出语音,表达话语。在《圣经》中舌头通常是话语和语言的象征,“人心是各种智谋的根子,由于根子生出四条枝桠:善、恶、生、死;但全然统治这一切的,都是舌头。”(德37:21)这是对言为心声的最好注解。同样“说话的能力”也是神对人的特别恩赐,在  相似文献   

17.
以言体信     
杨联涛 《天风》2017,(8):6-7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经文:雅3:2;弗4:29语言是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人每天都会说很多的话,怎样说话,说什么话,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内涵,而基督徒的说话又多了一层意义:见证信仰。圣经对说话有什么样的教导呢?基督徒又该如何说话呢?一、话语的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索不同情绪状态下说话时单个音素的语音频谱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45个被试参加了16PF人格特质测验, 然后对人格测评的虚假结果进行反馈, 同时报告自己的情绪感受。通过记录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回答“是”和“不是”, 然后用语音软件Praat分析辅音/Sh/的频谱参数:前三个共振峰的频率和波段, 结果发现:在平均0.14秒时长的辅音/Sh/上就有了显著的情绪效应, 而且, 频谱参数从中性情绪状态到积极情绪状态的变化量与说话者的情绪稳定性、敢为性存在显著相关; 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音素/Sh/的频谱参数与部分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 尤其是敢为性、敏感性这类与个体情绪、人际交往行为有密切关系的特质; 此外, 不同情绪状态和回答类型下语音频谱参数与人格特质相关不同。本研究结果预示了从语音频谱揭示说话者人格特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汉语拼音和128个汉字的特别语音辨析或常规教学对40名普通话儿童和40名福州话-普通话双语儿童进行了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的训练并且观测其对词汇阅读能力的影响.两类被试各分为两组,每组20人, 一组接受特别训练,另一组接受常规教学式训练,为期24天,每天30分钟.结果显示,两种不同训练对两类被试产生不同效应:两种不同训练对普通话被试没有显著的效果差异,而对方言被试却有显著差异.特别训练对方言被试的语音意识和词汇阅读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常规训练没有这种促进作用.文章对这种训练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要求被试口语产生包含三个名词的句子,同时听觉呈现干扰刺激并操纵其与各个名词的语音相关性,通过与无关刺激相比,与各个名词语音相关的干扰刺激产生的语音效应,探讨句子产生中音韵编码的计划广度,同时检验音韵编码的层级激活假设。结果发现,只有第一个名词上出现了语音促进效应,第二和第三个名词上既无语音促进,也无语音干扰。该结果与层级激活假设相悖,表明句子产生中音韵编码的计划广度为第一个韵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