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俏  吴建民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0,23(5):568-570
通过两个词汇选择实验,采用快速选择法对汉语句子语境作用作了考察.结果发现句子语境位置及语境与目标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对于词汇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1)前语境为被试对随后出现的目标词有一种预期效应,它对词汇选择的促进作用大于延迟语境;(2)当句子或短语不符合句法时,语境的效应很弱,语境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句法、语义等高层次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句子理解的关键——对句法和语义关系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句子理解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传统的模块化观点认为,句法信息优先于语义信息,句法加工支配着句子的理解过程。近期,这种强调句法优先的理论受到了一系列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研究结果的挑战,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语义信息对句法加工及句子整合加工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研究者提出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一些情况下可能是句法支配语义加工,而另一些情况下则可能是语义引导句法加工  相似文献   

3.
汉语句子理解中语义分析与句法分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两个实验研究了中文句子理解中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的关系。实验1采用被试者自控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被试者对每个句子(合理句或不合理句)进行语法判断。结果表明,在歧义词(AW)和解歧词(DAW)上,合理句与不合理句的错误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实验2研究了语境对句子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语境和无语境条件下,两类句子在歧义词和解歧词上的反应时,均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支持了句子理解中句法与语义加工的弱相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4.
赵黎明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3,45(6):599-613
语法编码的计划单元作为口语句子产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备受心理语言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词图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语法编码计划单元。实验中要求被试用介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或者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来命名两个竖直排列的图片,并视觉呈现干扰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句式而言,在第二个名词上都没有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有错误率上的语义干扰效应,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随着SOA(目标图片和干扰词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改变(0、150或300ms)而改变。当干扰词与图片同时呈现时(SOA=0)在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中,第二个名词上出现了潜伏期的语义促进效应。这些结果说明,语法编码的说法较为宽泛,应具体描述为:词汇选择是严格递进的,而概念激活的计划单元可能是功能短语。  相似文献   

5.
句子语境中语义联系效应和句法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俏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3,26(2):289-291
通过对比研究句子语境中句法成分和语义联系对目标词加工的不同影响,来探讨句子语境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点问题。实验一采用词汇命名任务研究发现,句法违反对词汇命名会产生抑制作用,而语义违反对词汇命名却没有发现抑制作用。实验二利用词汇决定任务发现,句法和语义成分影响词汇决定任务,句法违反和语义违反对词汇决定任务均会产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句子语境加工中,对内容词语义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句法成分的独立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6.
汉语句子的多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栗 《心理学报》1990,23(2):39-48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中文句子分析的计算机模型。在该模型中,句法、语义信息对中文句子的多层次分析是同等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语义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可将语义关系综合进句法和词典,使该模型能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对汉语一些典型句型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马明辉 《世界哲学》2016,(5):154-159
弗雷格的涵义/意谓理论为信念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一个信念句子由专名、动词"相信"和从句组成。根据弗雷格的从句理论,从句有间接意谓,即它的思想。按弗雷格的分析,可以建立信念逻辑的形式语言和语义。这种语义是混合式的,引入涵义、个体和真值三类本体。还可以建立一个弗雷格式的信念逻辑系统。它是不需要可能世界语义学的信念逻辑。罗素先后提出处理信念语境中同一替换律失效问题的摹状词理论、信念关系论和逻辑原子主义。但罗素没有对信念句子的句法和语义作出明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雷晓军 《心理学报》1991,24(2):48-56
传统的自然语言理解的范式是:先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义分析,得到句子的意义结构。显然,这与人的语言理解是不同的。一些心理学实验表明,句子理解时句法和语义是同时起作用的。 本文提出一个自然语言理解的新的范式,即句法和语义同时加工的模式。如果仅用句法规则对句子进行分析,其结果往往有几个歧义的句法结构,而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句法加工的同时,再加入语义的工作,则只得到一个句法结构。联结主义正在认知科学界兴起,它给句法和语义并行加工提供了方法。本文使用局部联结模式实现语言理解并行处理的范式,并在计算机上编制了这样的程序,它可以理解简单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美国分析哲学家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概括起来说,这种语法理论由句法、语义和语音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句法部分。句法部分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两个规则系统。短语结构规则生成语言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而形成语言的表层结构。下面试图借用这种语法理论举例对辩证语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短语作为备用单位,是小于句子大于词的独立的语言单位,但作为使用单位,进入句子或组成较复杂的短语时,却相当于一个词,与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因此,短语一般都具有词类的属性。例如: ①小英买了一支圆珠笔。例①“小英”是一个词,充当句子的主语,“买了一支圆珠笔”是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这时,短语和词一样作句子的某个结构成分,反映出短语的词类属性。  相似文献   

11.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内容指语法的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句法是句子的基本结构,语义通过句法来表现,而语用要在句法和语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语法分析必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充分地观察、描述和解释语言事实。本文试从三个平面理论的产生形成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对三个平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影响代词加工的语义和语法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缪小春 《心理学报》1996,29(4):352-358
句子的语义、代词与其先行词的语法功能一致性、先行词是否是句子的主语等因素对代词加工有何影响。结果表明,语义是影响代词加工的主要因素。被试基本上根据语义信息确定代词的所指。代词和先行词的语法功能相同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加速代词的加工。代词加工中的相同功能原则在研究结果中得到部分支持。先行词是否是句子的主语或指首先提及的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先行词的确定和确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语义错觉效应”是指读者在加工某些语义违例句子时,会暂时性地产生语义合理错觉,而只有通过继续加工或者再加工才能辨别出错误的现象,在脑电成分上表现为没有出现N400效应,却出现P600效应。“语义错觉效应”对传统的句子加工理论模型以及N400和P600的特异性功能意义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在讨论此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句子加工模型,各模型对语义和句法加工的过程进行了探索,对语义和句法通道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并对N400和P600的功能意义做出了新的解读。目前研究对N400功能的解释存在语义整合观和词汇激活观的分歧,而对P600功能的解释则从传统的句法功能转换到了更宽泛的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关注词汇语义关系和跨语言差异,以期进一步揭示句子加工的认知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研究正序和乱序两种句子语境对目标词加工的不同影响,来探讨句子语境中语义联系启动作用及作用点问题。实验一采用词汇命名任务研究发现,句法成分影响命名任务,句法违反对命名任务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语义违反则对命名任务没有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二利用词汇决定任务发现,词序影响决定任务,乱序对词汇决定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语义违反对决定任务地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中义联系启动是短暂的,它的保持和传递需要句法成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重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现象。在心理语言学领域, 句法启动是重复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助于推进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是如何表征和加工的。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 归纳了句法启动研究使用的句子类型, 详细阐述了句法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 即句子复述-图片描述范式、句子补全范式、句子回忆范式和视觉情境眼动范式, 指出了不同范式的优缺点; 系统探讨了语言理解中句法启动研究的核心争论, 即句子理解中的启动是策略的, 语义的, 还是句法的; 如果存在句法启动效应, 那么该效应是词汇驱动的, 还是词汇独立的。最后, 对语言理解中句法启动效应在未来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句法和语义在汉语简单句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江新  荆其诚 《心理学报》1999,32(4):361-368
两个实验探讨句法和语义在汉语简单句加工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实验一采用施事判断任务,发现句法作用与语义可逆性的作用都很显著;实验二采用快速句子判断任务,发现句法作用是主要的,语义可逆性无显著作用;两个实验都发现句法与语义可逆性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1)在汉语简单句理解的过程中句法因素的作用是主要的,语义因素的作用是次要的,只要当实验任务更多地强调语义分析时,语义因素才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语义记忆提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语语义记忆的提取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是自由联想实验,从十三个句子中选出二十三个词作为刺激词。结果表明,以两词间所保持的常识关系来定义的语义距离,对预测自由联想的作业是有效的。实验2采用反应时技术,对真假命题判断及信息提取的时间进行了考查。实验结果与A.M.Collins等人的结果一致,说明了存储于网络不同水平上的句子其提取时间不同这一事实。结果还表明,在信息提取阶段上,汉字字形的作用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话题延续和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 代词是最为重要的回指形式之一。目前虽然有关代词回指的研究有很多, 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句法和语义因素如何影响回指加工, 很少考察话语(语用)层面的信息结构, 尤其是焦点结构, 如何影响回指解读, 也没有考察不同类型的焦点信息如何通过与句法角色、动词语义以及距离远近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决定回指解读。为此, 本项目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 选择两种不同的焦点结构—— 自上而下的焦点(语言焦点)和自下而上的焦点(非语言焦点), 并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 考察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焦点信息对代词回指影响的异同, 以及它们与句法、语义和距离等因素相互作用于回指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从而揭示在汉语句子理解中来自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通过何种关系模式影响回指加工和句子表征。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自上而下的焦点信息如何影响回指加工; 2)自下而上的焦点信息如何影响回指加工; 3)焦点结构、句法角色和动词语义对回指加工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自定速的移动窗口范式,考察场依存、场独立个体抑制句法歧义的差异以及句法歧义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抑制句子中句法歧义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与场依存者相比,场独立者能够很好地抑制句法歧义的干扰;而且,实验结果支持句子加工的花园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为,P600效应是由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发的,反映了认知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的检测与解决;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语义P600效应反映的是句子理解过程中两条通路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持续分析;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则用新的句子加工模型来解释语义P600效应,认为语义P600效应与句法违反引发的P600效应产生于句子加工的不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