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光荣 《心理科学》2003,26(2):380-380,383
近些年来 ,人学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术研究的热点。在人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苏俄著名心理学家安纳耶夫 (Б .Г .АнанЪев)的人学理论。 2 0世纪 60年代 ,在列宁格勒大学心理系由安纳耶夫倡议和领导 ,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安纳耶夫把这个研究领域称作人学 ,或是关于人的统一的基础学说 ,以期整合关于人的问题的一切研究成果。1 人学的一般问题1.1 人学的基本架构安纳耶夫于 1969年发表了他的重要著作———《人是认识的对象》 ,该书被认为是人学的奠基性著作 ,它概括了列宁格勒学派自 5 0年代以来在人学领域的各种理论与实验…  相似文献   

2.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学研究一瞥胡为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100091)1997年4月,中国人学学会(筹)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标明中国对人的研究已步入一个广泛展开阶段。国内人的研究经历了一种怎样的历程呢?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又怎样呢?一研究历程与现状人学在中国形成...  相似文献   

4.
这里讲的“新人学”,是从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来说,是接着李贽、戴震以来的人学往下讲的。它与冯友兰的“新理学”“接着程朱理学往下讲”和贺麟的“新心学”“接着陆王心学往下讲”完全不同。新人学试图融通中西哲学,吸取了文艺复兴以来以“人的发现”为主题的西方哲学的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以构建新人学的主要理论内容。一、新人学与新理学和新心学的根本分歧。分歧之一首先表现为接着什么往下讲、即在坚持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问题上如何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划清界限。分歧之二表现在学理上,即…  相似文献   

5.
张锡金 《学海》2003,(6):187-189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是在争鸣中曲折发展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讳言“人”的现象迅速改观 ,“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重新提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生的那场争论 ,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展开的。争论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引起 ,进而引发出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异化问题等 ,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放后 ,中国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曾作了艰苦的探索 ,涌现出一些成果。但是 ,由于左倾错误强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一面 ,因而人的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 …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学思想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萌发,但是由萌芽状态发展到自觉的哲学思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孔子的仁学理论就是人学问题的展开,那么孟子就是中国古代对人学第一个作全方位透视的哲学家。平心而论,近年来的孟学研究,对这个问题还是作了一定的回答,可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总摆脱不了普遍盛行的理论批评模式,往  相似文献   

7.
闵凡祥 《学海》2002,(4):205-207
20世纪 5 0 - 60年代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到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中国的学术界也开始涉足“现代化”的研究 ,并且出了一大批成果。然而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学术界对“现代化”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及出版的学术著作 ,主要是集中于对现代化进行理论上的认识与探讨上。对现代化进行总体的、理论的、成功与积极一面的讨论与研究 ,成为这一时期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失误与挫折问题却关注不足 ,进行专门讨论的著述更付之阙如。对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来说 ,…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人的素质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到现在 ,随着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人学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 ,人的素质问题逐渐凸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所关注 ,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推进人的素质问题研究的深入 ,丰富人学理论研究 ,对近 1 0年来的研究加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观点近 1 0年来关于人的素质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 :1 .人的素质的定义和内容 这是人的素质问题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也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 ,目前仍然没有形成基本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有没有逻辑,如果有逻辑,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自从梁启超开始研究墨家论理学(逻辑学)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西方逻辑学的争论.例如,梁启超、虞愚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有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当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没有西方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逻辑学.建国后,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自198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以来,开始了有组织的学术讨论和集体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成果面世,出现了大量的论文、著作和教材.从这些著作和论文看,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国逻辑史界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中国逻辑史是名学和辩学史、是中国形式逻辑的思想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史.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学研究已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引人注目的基本问题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排斥人学,但绝不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事实上,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人学遗产像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人学的理论体系,是普适一切的人学公式,恰恰相反,它是研究在现实历史活动中的人的人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因此,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的形成逻辑及其最终形态的确立,对于上述问题的科学解决以及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人学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但基本上是在与国际学术界相对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笔者2003年12月应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学研究所邀请赴河内参加“21世纪初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却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越南学术界开展人与文化问题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成立了国家级的人学研究专门机构,由国家持续三个五年计划拨款大力支持人的问题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人与文化的良性健康互动,不仅形成了很多的成果,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于是,我在后来对越南国家人文社科中心人学所、哲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导向?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成为中国社会的争论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哲学大讨论、80年代中后期的“新启蒙运动”、90年代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热,无不与价值导向问题有关。无数次大小激烈的思想争论,一方面反映了思想界、学术界在价值导向问题上的混乱和争斗,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迷茫和困惑。毫无疑问,不形成合理的、统一的、有说服力的价值导向,就难以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思想保证。最近,由《求…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中国哲学史也像哲学其他学科一样 ,迎来了繁荣的局面。继 80年代思想解放、拨乱反正之后 ,90年代进入了多元发展、深化研究的阶段 ,不论在通论研究 ,还是在专论、个案研究上 ,都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 ,十年来出版中国哲学史著作两千多种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千余篇。与 80年代主要以反思和译介为特点不同 ,90年代开始呈现出回归哲学自身并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展开对话和讨论的新气象。可以说 ,热点的层出不穷和思潮的汇聚更迭构成了 9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总体景观。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起,中国道教学研究日趋活跃,成果渐丰。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道教史、道教哲学的角度介入道教思想史研究,使道教思想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作为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学术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苏永新  石衡潭 《天风》2018,(4):13-15
三、八九十年代中国化赞美诗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各地教会恢复聚会,基督徒的创造力也进发出来,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甚至地方风味的赞美诗。在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一些信徒自觉与不自觉地把基督教信仰与当地文化资源自然地进行了结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这是本组讲座的第三讲,以上一讲对静修主义人学的重建为基础,概括出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两大因素,即对人的描述中能的原则和极限原则。这是对待人的问题的完全新的立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学不同于以本质为基础的欧洲古典人学。这是一种新人学,即协同人学,它用能和人学表现来描述人。由此推导出展开的概念,新人学因此也叫展开的人学。人的展开方式很多,但符合极限性和构造性原则的展开只有三种,即本体论的展开,在存在者意义上的展开(人与无意识的关系)和虚拟的展开。  相似文献   

17.
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评韩庆祥的人学研究赵玉瑾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争论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复杂问题。近几年来,韩庆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韩庆祥从1989年以来,先后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人学论文20多篇(约15万字),出版有关专著三本(约45万字)。其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一书,立足于当代,对长期以来国内外人学争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人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及其辩证关系为主要线索,对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较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价值。韩庆祥关于人学研究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从哲学高度,为澄清人学问题中的各种模糊观念,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区别和联系。人是指什么?是个人,还是群体、人类?过去人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缺乏具体分析,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长期争论不休,很难取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把人的存在分为个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述要阮青(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100091)人学是近年来学界的“显学”。“人学热”的出现同当前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挑战有关,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人的问题日益凸现的必然,是中国及世界哲学发展的大趋势。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百年研究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鑫辉 《心理科学》2000,23(6):737-738
1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产生、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学科。近百年来.它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在指导思想、工作方式和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具不同特点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今天,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对人的研究不能不成为哲学的主题。然而,要使人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相结合,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基础和环境下活动和创造的主体人的实际相结合,使哲学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一批哲学新著都坚持了主体哲学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水乳交融。由范英先生主编的《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