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教尊奉武夷山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武夷山洞"。道教在武夷山有深厚的传承基础,秦汉以来,武夷山是历代方士羽客隐遁之所,山中各个峰、岩、景点,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记,至今山中仍存武夷宫、止止庵等道教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2.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青城山背靠皑皑的岷山雪岭,俯临丰饶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有36峰、72洞、108胜景。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此稿是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后又经陈先生修改,在中国道教协会1963年《道协会刊))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现根据读者和患者的要求重印,供阅读参考。陈撄宁(公元1880-1969年),道号园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名山宫观,寻师访友,研究仙道之学。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法及养生修持之道。三十年代曾主编《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著释道书多种。1957年以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在道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威望,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首先发现和利用食醋化学氧化作用的,是中国道教中的炼丹道士。炼丹道士通过炼丹实践,观察到许多食醋与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许多有关道教炼丹的著作中,记载了食醋对某些有色金属及矿物的氧化、溶解、还原、置换作用以及醋与碱的相互作用。道教将食醋美其名曰“华池佐味”。食醋是古代道教炼丹中的必备之物。古人炼丹用醋不仅扩展了醋的用途,而且客观上提高了醋的酸度、浓度,相应地推进了食醋酿造质量的发展。晋朝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公元281-361年)继承了中国早期炼丹理论,结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留下了完整的著作。他的《抱朴子·内…  相似文献   

5.
文化艺术     
<正>首届南宗道教论坛举行11月21日,首届南宗道教论坛在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玉蟾宫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副会长黄至杰、陆文荣、张高澄,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刘怀元等出席。第9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成功举办11月28日下午,第9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沙龙围绕着洞天仙山这一传统文化概念,以"山海洞天:建筑·仪式·图像"为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7.
道教第三大洞天考释王纯五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三大洞天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宋代张君房所辑道书《云笈七签〗》卷27引初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说:“第三西城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所在。《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相似文献   

8.
<正>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亦简称《内篇》)为当时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集宗教家和古代科学家于一身,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有神论者,在《内篇》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对葛洪的哲学思想,略作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编录道教神学地理集《洞天福地狱渎名山记》,其中有一部分为《灵化二十四》。灵化二十四。或称二十四化,即二十四治。传为东汉张陵在蜀境创建五斗米道过程中,所设立的二十四处道教活动据点或教区。讬言“太上(以)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应天二十四炁,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各治“置以土坛,戴以草屋”为祭祀之所。“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以后为张  相似文献   

10.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11.
各位道长、各位信众、客位来宾: 罗浮山冲虚古观重修告竣,举行圣座崇升大典,承蒙邀请,有幸瞻仰华南道教胜地,恭参法筵,不胜欣欢,我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全体同仁谨祝大典园满,玄风振兴。北京白云观应邀参加大典、现有黄信阳经师代表白云观住持及全体道众前来祝贺。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称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并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冲虚古观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7-334)。  相似文献   

12.
葛洪,字雅川,丹阳句容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卒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祖父葛系为吴大鸿胪,父葛悌初亦仕于吴,后为晋邵陵太守。葛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广览众书,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从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号为葛仙公,以其炼丹秘  相似文献   

13.
西晋光熙元年(306),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葛洪来广州,开始了在广州等地从事道教理论之研究及著述。东晋大兴三年(320),南海郡太守、道教徒鲍靓为其女鲍姑建越岗院(广州三元宫前身),作为她的修道场所,鲍姑后为葛洪妻。唐王朝扬道抑佛,一度把佛教乾明法性寺(今光孝寺)改为西云道宫,北宋宣和年间,又曾把今光孝寺改为道观。元世祖十九年(1282),官方曾在今光孝寺焚毁道经。广州道教发展起落不定,随当时统治者政策不同而变化。清康熙年间,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曾一贯来粤,任博罗冲虚观住持。其徒,山东潍县人杜阳栋,来粤先后兼任罗浮冲虚观及惠州玄妙观等的住持,并兼广州三元宫第  相似文献   

14.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15.
前 言 1987年11月10——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收到全国各地研究道教学者、专家的许多论文。当时几家杂志社商定:分别选登。卿希泰《试论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陈兵《道教之“道”》、刘仲宇《道教思维方式探微》已刊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1期。孟乃昌《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丁贻庄  相似文献   

16.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研究中国道教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葛洪是两晋南北朝道教创建革新时期的巨子。正如本书所指出的,他上继了秦汉方士神仙的传统,下开上清、灵宝两大教派,对上层神仙道教的创建和与之相关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研究葛洪是研究道教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因其"天人合一"的秀美景色和生态环境,被道教尊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留下了"一壶天地开仙境,百里风烟入画屏"的诗句。"洞天福地"是道教最本真的生态环保思想的体现。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远国解释说:"洞天、福地、水府三大元素,构成了道教的地理神学。从西北的昆仑山,到东方的蓬莱、瀛洲、方壶等海上仙  相似文献   

19.
麻姑是中国道教中的女仙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录有麻姑事迹,后来,道教为之建坛立庙,崇奉有加。于是,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与此相关的祈禳斋醮活动延续千年,经久不衰,而民间的麻姑信仰风俗也是广泛流播。一、古代典籍中有关麻姑的记述在道教神仙之中,麻姑女仙的出现较早,最早记载麻姑事迹,把麻姑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者,为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葛洪。葛洪《神仙传》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下降胥门蔡经家,教其尸解,复遣人召麻姑相问:“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  相似文献   

20.
道教辞典     
道教对大地名山间十处相传为上天遣群仙治理之所的总称。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所载十大洞天所在地之府州县名称,释以今名:第一王屋山洞,名小有清虚洞天,在山西垣曲和河南济源两县间的王屋山上;第二委羽山洞,名大有空明洞天,在浙江黄岩市委羽山上;第三西城山洞,名太玄总真洞天,所在不详,疑在青海西倾山上;第四西玄山洞,名三元极真洞天,在陕西华阴县华山上;第五青城山洞,名宝仙九室洞天,在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上;第六赤城山洞,名上清玉平洞天,在浙江天台县赤城山上;笫七罗浮山洞,名朱明辉真洞天,在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间的罗浮山上;第八句曲山洞,名金坛华阳洞天,在江苏句容县茅山上;第九林屋山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