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间认知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2个领域综述了有关时间认知脑机制的研究。神经心理学及脑损伤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脑可能与内部时钟功能有关,前额叶可能调节时间认知中的注意过程。PET和fMRI脑成象研究结果显示,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前额叶在所有的计时作业中都被激活。ERP的研究结果还证实,时间信息加工和非时间信息加工存在时间历程上的差异,并且时间信息加工还存在的显著半球优势效应。因此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前额叶可能是时间认知的主要脑机制,但由于研究材料、方法和程序的不同,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都有可能参与时间信息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近年来,脑电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顿悟的脑机制、发散性思维的脑机制、远距离联想的脑机制、言语创造性和图画创造性的对比的脑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造性思维需要多个脑区的参与,因不同的认知任务其关键脑区而有所不同。对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对这些研究可能存在创造性思维究竟应该定义为“领域一般的”还是“领域特殊的”的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基线任务设置问题和未来研究中需要在研究手段、研究设计、研究领域等方面加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骐  刘岩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5,28(1):152-153
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是调节人类各种认知活动的一种重要执行功能,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该领域内脑成像研究的新进展:(1)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脑机制;(2)不同种类的注意控制脑机制的一致性;(3)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对其它皮层中神经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演绎推理是指假设在某些前提成立的条件下推测必然会出现的结论,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认知理论对人在推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逻辑和非逻辑特性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和预测,而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推理行为的脑机制,对演绎推理的认知理论进行了验证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演绎推理认知与脑机制研究现状的回顾,以期能促进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认知神经科学:其特点及对心理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昌 《心理科学》2003,26(6):1106-1107
1 引言近年来 ,认知神经科学 (cognitiveneuroscience)在国际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被屡屡提及 ,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使其成为 2 0世纪最后 10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认知神经科学旨在阐明心理活动尤其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脑基础(theneuralbasesofthemind) ,以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这一特色是其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 ,认知神经科学的这一目标并非现在才有。早在 1819年 ,Gall (175 8-182 8)和他的学生Spurzheim (1776 - 1832 )提出的所谓“颅相学”(phrenology)可算是朝此目标努力的一次大胆尝试。他们的努力无疑是失败的 ,因为…  相似文献   

6.
柯学  白学军  隋南 《心理科学》2001,24(3):276-279
本文从脑的解剖和功能结构、神经网络联结及其突触活动基础角度,对视知觉无意识加工脑内可能存在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了探讨。视知觉无意识加工既是一个不同特征在大脑的不同区域被平行分布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涉及正向和反向的信息序列加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芬  黄宇霞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35-1644
正念是源于东方禅修的一种有意识、非评判的对当前状态进行注意的方法, 也是一种意识状态或心理过程。其早期研究侧重于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等临床功效, 近年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各种作用机制。在心理机制上, 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 注意、记忆和情绪的改善有关。在脑机制上, 它不仅与额区θ波和枕区γ波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变化有关还与前额叶、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功能激活和结构改变有关。最后, 文章指出了目前正念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借助脑成像技术,人类超常记忆研究揭示出:世界记忆大师与常人存在显著的脑功能差异,如海马等区域的激活;随着领域内训练增加,知识与经验逐渐取代一般能力来影响记忆活动,如在空间记忆任务上相关脑区激活量减少且集中;行为层面的记忆理论找到了相应的电生理基础,如国际象棋记忆的"组块"位于颞叶,音乐领域的"长时工作记忆"与脑区负波有关.同时,期待更多从生理层面上来揭示人类超常记忆能力实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启动效应是内隐记忆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认为至少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启动效应——知觉启动和概念启动。知觉启动被认为主要反应对刺激形式的优先加工,概念启动被认为主要反应对刺激意义的优先加工。通常被认为具有知觉特征的启动任务有:阈下呈现的单词识别,词干补笔,残词补笔,和图片命名等。  相似文献   

10.
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丁锦红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01,24(5):583-585
在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时,人们需要一个暂时的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它能够保存被激活的信息表征,以备进一步加工之用,1974年Baddeley等称这种机制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flspati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等三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来自脑成像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岩  张蔚  陈晶  高艳霞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07,30(3):763-765
"心理理论"是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迄今已积累了大量行为研究的证据.心理理论具有领域特异的模块化认知机制,脑成像研究中也发现心理理论任务激活前额叶皮质等多个模块区域.论文阐述了真实表征与错误信念、心智互动等心理理论推理的神经机制,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脑科学研究经历了简单的整合论,到简单的还原论,发展到成熟的还原论,以及成熟的整合论,最终认知神经科学的延生标志着还原论与整合论的有机融合进入新阶段.认知神经科学强调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的交叉,研究的层次包括分子、突触、神经元、网络、脑区、系统、全脑及整体行为乃至环境、社会等.  相似文献   

13.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关人类心智的研究中,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从新的角度探讨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课题。其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某种特定的思维过程(比如简单的算术运算或者三段论推理)在本质上是“语言的”,那么,在进行这种思维活动时,大脑中负责语言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反之,如果某种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空间的”,则大脑中负责空间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其中。结合来自直观的脑功能图谱证据与其它的跨领域证据(如来自行为实验和脑损伤研究的证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区域整合模型与信息传输接替模型提供了聋人唇读不同的大脑机制,前者认为聋人唇读是由特定大脑皮层(如TSS.后扣带回等)加工的结果,听觉皮层并未参与视觉语言认知加工;后者认为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与正常人无声唇读的大脑机制基本相似,是通过皮层下的连接区域(如屏状核)激活了视觉皮层、听觉皮层等。但更多的证据支持信息传输接替模型。聋人的听觉皮层具有可塑性,早期的语言经验对言语加工神经通路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科学与认知发展研究的融合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芬  董奇 《应用心理学》2002,8(4):51-55
本文介绍了发展的神经科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早期突触形成、关键期及丰富环境对脑发育的影响等领域的一些突出成就 ,阐述了从神经科学与认知发展共同研究的主题来考察两个学科的整合的意义 ,并对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亚鹏  董奇 《心理科学》2006,29(6):1512-1514
本文从情绪的效价载荷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以及情绪的诱发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等三方面介绍了情绪加工的脑机制及其研究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脑皮层在加工不同效价载荷的情绪时具有很大的重叠性;有关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神经环路负责调节对不同面部表情的反应;有关诱发的情绪的研究表明,前扣带回皮层在表征实验诱发的情绪时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最后指出了情绪研究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在我国开展情绪的脑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算加工分编码(表征)、运算(或提取)和反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影响。不同输入形式的数字表征在顶叶的不同区域完成。算术知识提取主要与左脑顶内沟有关,但当心算变得更复杂时而需要具体运算时,左脑额叶下部出现明显激活。所有与心算有关的脑区涉及大脑前额皮层和颞顶枕联合皮层的综合作用,并总体表现为左脑优势,但估算、珠心算以及某些具有特殊心算能力的人的心算还依赖视空间表征,这与右脑额顶区和楔前叶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被试在完成不同文字材料的字词颜色命名任务时所诱发的ERP成分存在差异,具体为中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在350—550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450),主要分布于额中部电极。英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在250—450ms内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300),主要分布于左侧额顶叶;在450—550ms内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500),主要分布于中后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型会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文章从三方面总结了汉语声调加工的脑神经机制研究:1)声调加工是语言性质,还是语音性质;2)声调加工和音段音位加工的异同;3)声调加工与语调加工的异同。首先,汉语声调加工是语言性质,虽然有右脑的参与,但主要表现为左脑偏侧化。其次,汉语声调是一个独立的语音单位,声调加工与音段音位加工的脑神经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最后,声调加工与语调加工在脑神经机制上有一定相似性也有很大不同,虽然汉语语调加工主要是语言性质,但存在明显的语音性质。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的脑结构与脑功能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脑结构和脑功能两方面对创造力的脑神经基础进行了评述。就创造力的脑结构而言,尸体脑解剖研究表明创造力可能与顶叶与角回有关;活体脑结构成像研究则显示,创造力主要与额叶、扣带回以及皮下白质或灰质浓度有关。就创造力的脑功能而言,任务取向研究表明创造力任务主要激活了额叶和顶叶及少数其他皮层区域;而个体差异取向研究则表明创造力被试激活了右侧额叶、大脑皮层以及小脑的某些区域。未来研究需在加强脑结构影像研究基础上,注重从被试抽样和筛选等方面细化任务模式和个体差异模式的创造力研究,以获得更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