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史·太祖本纪二》卷二载,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扩廓帖木儿走甘肃,山西平”。《清史稿·世祖本纪一》卷四载,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壬辰,石廷拄、巴哈纳、席特库等,败贼于平阳,山西悉平”。因此说,明代五台山佛教史是从公元1368年至1644年这276年间的佛教历史。其间,由于帝、后的崇佛建寺,诸王大臣的护法敬僧,高僧大德  相似文献   

2.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对佛教有着天然的宗教情感,他深知推崇佛教的利弊,所以他既有著名的“洪武清教”手段,又有大举法会、讲经刻经的动作。1934年在四川省崇庆县上古寺发现的《洪武南藏》,就是始刻于洪武五年(1372)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完成的。朱元璋之后,除嘉靖帝信道排佛之外,其它各帝大多信佛奉法。如明成祖朱棣曾编撰了九卷《神僧传》,汇集了中国佛教史中所载记的“神僧”的资料,并下令保护游方僧人。而武宗朱厚照曾在一天之内度僧道4万。由于明代皇室对佛教的扶植与整顿,使明代佛教呈现出一时的繁盛。成化年间(1465—1488)全国僧尼有50多…  相似文献   

3.
<正> 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唐,四川梁山(今梁平)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1552年中举以后,至1562年间,曾多次参加会试未能及第,于是便断绝了科举仕途之路。不久,“二亲相继殁,庐墓六年”,“服除,伤不及禄养,终身麻衣蔬食,誓不见有司”(《明史》卷二八三),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周易》的研究,为避干扰,又于1577年迁居万县求溪山中,画一太极图在墙上,“每日坐蒲团观玩,如有合《易》处,即起而歌咏”(《优哉阁稿·玩图》),前后历经29年而成《周易集注》一书。书成以后,才于1602年被荐,特授为翰林院待诏,以月给米三石致仕而终其身。  相似文献   

4.
<正> 薛瑄字温德,号敬轩,山西河津(今万荣)人。他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永乐年间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其主要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薛瑄学宗程朱,是明初一代理学大师。卒后其学“诏名正学,隆庆六年,允廷官清,从祀先圣庙庭”(《明史·薛瑄传》)。“海内宗焉”(同上书《儒林一》)。薛瑄之学在明代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作用,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其一,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看,薛瑄思想具有  相似文献   

5.
<正>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学者称潜溪先生。早在元末,他即已“藉然著闻”,“知名于时”。元至正二十一年,他正式应朱元璋之聘,由山林步入廓庙。从此,日受崇信,不断升迁,历任赞善大夫、翰林院学士、知制诏、《元史》修撰总裁等。他虽为文学侍从,但朱元璋常向他垂询国是,尊同太师。朱元璋常对宋濂说:“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列侍从,为开国文臣之首。俾世世与国同体,不亦美乎?”令取子孙官之,宋濂屡辞谢,不敢奉诏。(郑楷:《行状》,《宋文宪公全集》卷首二)《明史》本传称“一代礼乐制度,濂所裁定者居多。”全祖望谓其“以开国巨公,首唱有明三百年钟吕之音。”(《宋文宪公画像记》,《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  相似文献   

6.
郭老《甲申三百年祭》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未入北京前,诸王归顺者多受封。”类似这样的话,在口语与书面语言中经常听到或见到,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病,所以应当看做健康的句子。但从逻辑上分析,“未入北京前”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并不明确。查《明史》,知李自成入北京时在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三月十九日。“入北京前”即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以前。  相似文献   

7.
1982年元月8日,为伊斯兰教历1402年8月12日,是伊斯兰教的“圣纪”。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诞生于该日(古阿拉伯太阴历象年元年三月十二日),于“希  相似文献   

8.
试论杨慎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享年七十二。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明代正德朝有名的内阁首辅。杨慎二十四岁时,中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谏议大礼而被贬谪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流放近四十年,最后死在那里。《明史》说:杨慎“肆力古学。  相似文献   

9.
近来发现的咸丰四年修葺清真寺的功德碑中,有“龙郡(注)清真寺创自明纪”一语,知平武于明代已有回族穆斯林。又据平武回族中世代传说,他们的祖先原籍陕、甘,属军籍,是明初随军来此地而落户的。道光廿年编修的《龙安府志》载,洪武四年,明太祖遣颖川侯傅友德平蜀,由陇南入龙州;洪武十一年,又遣平羌将军丁钰定松潘。平武  相似文献   

10.
胡居仁的理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胡居仁是我国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没有引起时贤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胡居仁的理学思想作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胡居仁(1434—1484年),字叔心,江西余干县人。他从学于吴与弼(1392—1469年),终身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于心为要,操守勿失,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明史·本传》)一理气论胡居仁的思想,宗程朱理学,重治心养性。他认为,后世儒者,只有程朱才真理解了《四书》、《六经》的广大浩博精密之旨,因此他十分推尊程朱理学,并亲身躬行之。  相似文献   

11.
范敏 《法音》2001,(4):38-40
(一)  佛法东渐以来,四川是禅宗最兴盛的地区之一,素有“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不可不知蜀”之誉。巴蜀佛教人才辈出,法宝文物蕴积甚富。《洪武南藏》即是一颗尘封600余年的法宝明珠。  《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偃武修文”,于洪武五年(1372)诏集季潭宗泐等名僧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蒋山寺点校开刻,历时27年刻成。全藏收经1600余部,共7000余卷,分作678函,是宋以后历朝官刻的七部大藏经之一。明朝共刻印了三部大藏经,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其中永乐二藏流传较广,…  相似文献   

12.
《管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说的词语甚多,如“帝、王、霸”联提(《乘马》、《幼官》、《兵法》)、“王、霸”并提(《五辅》、《霸言》、《重今》等)、“王天下”(《形势》)、“争天下”(《霸言》)、“正天下”(《七法》)、“服天下”(《重令》),“制天下”(《事语》),从而“可以为天下王”(《轻重甲》、《戒》),称为“帝王”、“天子”(《枢言》、《五行》、《轻重己》)。如此等等,《管子》全书竟有数十处之多,我们概括称之为“王、霸”说的词语。这么多的“王、霸”,说词语,以科学态度研治《管子》全书,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汪仲鲁撰《文公先生年谱序》有云,“当时《年谱》与《行状》二文并传,故《年谱》所载,求师取友,注述本末,出处进退,居官蒞政,前后次第,悉详年月书之。而《行状》则惟以发明求端用力之精义微旨,造道成德之渊奥要归。所以承先圣,道统之传,信有在也。”此《年谱》与《行状》之大别也。《年谱》指朱子门人李方子所撰之最初《年谱》,久已失传。王懋(?)《朱子年谱》沿之。《行状》则指黄榦之《朱子行状》。《行状》、《年谱》  相似文献   

14.
<正> 王阳明,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他的思想,在明代中后期曾使“群寐咸醒”(邹守益《阳明先生像赞》)、“流传愈百年”(《明史·儒林传》),直至近现代仍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并招来了各种各样的褒奖和诋毁。但不论人们对这种思想的评价怎样不同,都不能不承认它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阳明学的研究,就是对王阳明及其学派的研究。对阳明学的研究可追溯到明末清初。但  相似文献   

15.
长治回民     
山西省长治市生活着近两万回族穆斯林,他们的祖先迁居到这里,已经六百多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沈简王朱模封地移至长治。据《明史》载:“沈藩二十六王,皆居潞。”沈王在皇城(今烈士陵园)驻扎,建立王府。在沈王移驾潞洲的待卫人员中就有百余名回族人,大部分为南京水西门的马、程二姓,其中有军士、有小手工业者、有商人。他们携带家眷定居在皇城周围的铜锅、南头、营口(即所谓的三道营),在官府的照顾下与汉族和睦相处,逐步繁衍生息壮大起来。另一支回回力量是1862年陕西  相似文献   

16.
《宗统编年》,三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常州府武进县祥符寺沙门纪荫撰。收入日本编《续藏经》第一四七册。书首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纪荫的进奏;刊板者许之渐(法名“济霈”)序;康熙二十九年(1690)华山沙门晚青序;《宗统编年》目录;“佛祖宗统单传世系之图”和“宗统历年世代次第之图”;《宗统编年》的《凡例》、《总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思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据苏舆《董子年表》),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他少年时治《公羊春秋》,与公孙弘同学于胡母生。汉景帝元年(前156年)与胡母生一起立为博士。他授徒著书,十分用功,有“三年不窥园”之说(《汉书·董仲舒传》)。曾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被任命为江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界知道有“络日伽”(Logic)是自1631年李之藻译出《名理探》始;1896年英国人艾约瑟译出《辨学启蒙》,人们才较系统地知道了西方逻辑学;1897年孙诒让受西方逻辑学及印度因明的启发,首先关注“中国逻辑”的探究,认为《墨经》“必有微言大例,如欧士亚里大德勒(亚里士多德———引注)之演绎法、培根之归纳法及佛氏之因明论者”(方授楚,第219页),受此启发,梁启超开始在普通逻辑语境下研究墨家的“论理学”(梁启超译“Logic”为“论理学”),1904年,其著作《墨子之论理学》问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墨家逻辑学。1917年胡适完成了《先秦名学…  相似文献   

20.
齐侯盘     
时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通考》) 出土:“以光绪十八年(壬辰),出土于河北易县”《山东》 收藏:“盛伯羲器”(《奇觚》)“齐侯新出四器,鼎盘匜盂,皆为簠斋晚岁所得,故各目不之及,余亦于编定簠斋吉金录后,始获全形拓轴”(《周存》)。现在收藏于美国首都美术馆。 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