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平及其著作孙武,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我国古代大军事家。据《史记》载,他“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吴起列传》)。所以后人亦称他为吴孙子。吴王阖庐在位时为公元前514~前496年,是孙武生活年代在春秋末年,约与孔子同时。关于他的著作,《史记》载,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相似文献   

2.
“运筹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一新学科,战后随着欧美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这门学科便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大规模的社会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鉴于运筹学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探索《孙子》这部世界最早的重要军事著作的决策—运筹思维模式,对于现代运筹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孙子》所代表的兵家,实质上是我国先秦道家的一个支派,其思维方式是典型的道家思维模式。《孙子》首段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道”即在一定处境中应使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子·谋攻》篇提出的“全” ,已故的郭化若先生是第一个予以注意的学者 ,但也仅止于指出“全”是一个兵学“概念 (范畴 )”[1 ] ,对“全”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吴如嵩老师。吴师首次将“全”标举出来 ,认为“全”是孙子兵学思想体系之核心 ,是一个大战略概念。[2 ] 此说得具慧心 ,发前人所未发 ,因而在海内外孙子研究界引起共呜。如台湾学者钮先钟先生即表赞同。① 意大利学者亚力山德罗·高尔纳利亦曾予以注意 ,说 :“孙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在经常被战略专家和国际关系学者们所引用的名言中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似文献   

4.
《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思想阐发的王凌注《孙子》《隋书·经籍志》著录:“孙子兵法一卷,魏武、王凌集解。”此书已佚。王凌死于嘉平三年(252),其成书当在此前。《通志·艺文略》亦有著录,似此书在南宋初尚存。此书内容大体如何?曹注《孙子》内容已众所周知,王凌注《孙子》则所知者甚少,今据所见资料试做一粗略勾勒。孙星衍《孙子十家注序》说:疑《通典》“用曹公、王凌、孟氏诸古人注,故有‘王子曰’,即凌也。”笔者为此查阅了《通典》,发现其所引“王子”注虽如凤毛麟角,但仍可看出其注文较为通俗、注重思想阐发、善用比喻、语言也较洗…  相似文献   

6.
管子辅佐齐桓公只消五年,即使滨海贫弱之齐,一变而成威镇四方的大国,并仅以三万教士、八百革车,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这其中,管子的用兵智慧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管子军事思想经后学整理扩充,保存在《管子》书中。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兵学以《孙子》十三篇为代表。但是与之相较,《管了》有自己的许多特色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有句话:“周瑜……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编者给“鸣金”加注为“敲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版“金”字义项①引《汉书·李陵传》“闻金声而止”句加括号解释:“金声,指锣声。”郭化若《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将《军争》篇“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译作“因为互相听不见讲话,所以设置锣鼓”。其他如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9.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古佚书《守法》、《王法》、《田法》等十三篇,它所反映的当为战国社会现实,为研究战国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尤其《田法》、《王法》等篇为破除对战国社会经济制度的传统看法,即所谓新兴地主经济制支配说的迷信提供了可贵资料。拙见以为战国,尤其战国早期,其社会经济体制的支配形态乃是在土地国有制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0.
郭简《六德》篇讲“仁内义外”,孟子则批评告子“仁内义外说”,而主仁义内在。学者疑之,至有据此否定郭简思想属思孟学派者。本文指出:《六德》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说”,名词相同,但内涵迥异。郭简《六德》篇的“仁内义外说”,讲家族内、外治理方法的区别;告子所持“仁内义外说”,则是由人的情感生活与道德普遍性之割裂,而引生一人性“白板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言治道,表达了儒家的一贯思想,亦为孟子所肯定。但告子“仁内义外说”所表述的人性论,则与儒家尤其思孟一系的核心思想相抵触,故为孟子所驳斥。孟子与告子有关“仁内义外说”的论辩,凸显了孟子人性论的根本特色和精神实质。孟子仁义内在于人的实存和情感生活的性善论,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表达的儒家治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者本无矛盾,不能据此而将《六德》乃至郭店儒简排拒于思孟学派之外。  相似文献   

11.
关锋先生的论文:“孙子军事哲学思想研究”发表在今年第二期的“哲学研究”上。解放以来,认真说,我们对中国古代军事哲学思想特别是孙子军事哲学思想的研究还没有很好地开展。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把这个工作开展起来。关锋先生在论文的后边也提出了这样殷切的期望,这是好的。但是,要深入研究它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把引文弄清,不要忽略文字工作。孙子十三篇,自魏武以后,注疏校释者,共约一百七十余家(国外者尚不计在内),其中尚存者也还有八十余家。由于辗转刊录,再加之臆改附益与简编错乱,致使文字出入之处甚  相似文献   

12.
<正>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下文简称《孙子》),既是理论经典,又是应用之学。自古以来,《孙子》思想的应用与研究就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军事领域的创新实践,二是非军事领域的拓展渗透,二者均为孙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全球性孙子热的兴起,《孙子》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孙子思想应用拓展至政治外交、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技、教育教学、中医治病等各个领域,相关成果也不断累积。在上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以兵法经营的实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来源有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尤其是“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这份珍贵的遗产,借鉴和吸收了许多观点应用于战争指导实际.并将之发展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一、“知彼知己”的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毛泽东同志非常推崇这一观点,并多次提示各级指挥员“不要看轻这句话”.在论及战争规律问题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在《中国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4.
《孙子》谈“兵”于敬民《孙子兵法》主旨为谈兵论战,故"兵"字在书中出现较多,计句数六十之多。"兵"字在各篇句中含义及其替代词,因所论问题及场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细揣之,则可发现孙子在遣词用句方面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一、《孙子兵法》中"兵"字的几种含义1、...  相似文献   

15.
《孙子》是兵家传世至今的第一部兵经,它的深刻的军事思想,不仅示人以致胜之道,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军事家们视《孙子》为“兵家必备”、“兵家必读”,哲学家们认为,《孙子》是一部杰出的军事哲学名著。本文试从《孙子》的价值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探讨其军事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为先生编纂和出版全集,不仅仅是全体金门弟子的共同愿望,也是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我硕士毕业后被先生留在教研室里与先生共同工作,紧接着又在先生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与先生及其助手吕绍纲共同完成了《孔子新传》的撰写任务。之后除从事自己的研究课题外,曾陆续发表过多篇研究和评介先生论著及其学术思想的论文。后来,又遵照先生的指示编写了《金景芳学述》和《金景芳学术文化随笔》等书。多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每有疑难,常到先生府  相似文献   

17.
《孙子十家注》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十家注》考辨谢祥皓《孙子十家注》,又称《十家孙子会注》、《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孙子注解》、《孙子集注》等,它汇集了自魏武帝曹操至宋代梅尧臣等十一家对于《孙子》的注解。如果连同郑友贤的《十注遗说》,则包括了十二家注释者的见解。一则由于这些注解出...  相似文献   

18.
《五行》、《中庸》皆为子思所作。对于《中庸》,司马迁明确指出:“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的这种看法得到比较普遍的承认,如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孔子之孙子思假作之。”  相似文献   

19.
一大约在三十年代中期,读了陶希圣先生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卷,才知道《管子·问》篇的存在。记得陶先生在该书中曾把《问》篇说成是“古代国势普查(Census)的雏型”,又说《问》篇是“引退老吏作为政治实务指南的一种规范而做的记录。”我从陶先生书中得到指教,一直把《问》篇看作他所说的那样一种著作,对它评价很  相似文献   

20.
<正> “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语出《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孙卿,即荀况、荀卿。汉人因避宣帝(名询)之讳,故以“孙”代“荀”。宋子名鈃,又叫宋(?)、宋荣、宋荣子;先荀况,约与孟子同时,和尹文齐名,为先秦著名思想家之一;所著《宋子》十三篇,《汉志》列在小说家类,已佚。黄老即黄老之学,“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史记·论六家要旨》)。班固之言,通常被理解为:荀子说宋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