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式”(schem)概念在康德哲学中占特殊地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先验原理论” 中,康德通过对知性概念的分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但感性经验给予我们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从这些具体形态中得到了概念、范畴以及对逻辑的应用,但我们是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的?感性经验本身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超越具体事物的内容,或者说,感性经验本身只是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但我们却往往可以从这些具体的经验中得到普遍的知性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古典知识经验和现代知识经验的区分,讨论了康德先验哲学中所蕴含的知识之曲行性特征与感性直观构想间的裂隙,并在此基础上,将黑格尔哲学解释为对康德先验哲学的彻底推进。黑格尔论证了:1.经验的一切形态都是经由概念中介了的;概念构成了经验对象和对象经验的先验根据;2.不同的经验基于不同的先验概念框架,诸概念框架间存在着逻辑层级关系;3.随着先验概念框架的"升级",相应的经验对象和对象经验也会"升级",并且对象的特性越复杂,经验也会越自觉其自由、并自由地经验。黑格尔哲学可以被视为当代某种心智理论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想象都是人们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歌唱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内容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必须依靠对歌词正确的理解,才能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正确理解来自人们的思维活动,一个歌唱者,只有启动思维和想象,才能把握和领悟歌词内容,才能用歌声表现出语义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产生审美共鸣,因而歌唱中的这种思维和想象是每一个歌唱者所必须经历和完成的心理过程。人们在参与歌唱的实践当中,得到了感性知识经验的积累,经过概括、加工,形成了对声乐理解的概念。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是与思维、内耳听觉、感性知识分不开的。歌唱…  相似文献   

4.
为了摆脱所与论与融贯论的两难,麦克道威尔试图从康德哲学中抽取出一种"经验理论",他将这种理论阐发为"印象本身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的概念化经验思想。与此同时,麦氏又将康德自在之物的学说斥为一种需要被抛弃的"先验框架"。然而通过与康德原著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对"经验理论"的接受还是对"先验框架"的拒绝,麦克道威尔都陷入了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的误解。对康德而言,虽然经验知识源自感性与知性的结合,但二者之间是严格区分的。直观表象中没有知性概念的内容,其统一性来自与知性综合截然不同的想象力的综合。感性与知性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结合的极富张力的结构,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对自在之物的设定。自在之物作为可能经验的界限,为自由保留了余地。  相似文献   

5.
年龄和知识学习对国家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个自由分类实验探讨年龄和知识学习对国家分类的影响。实验1探讨年龄对国家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对国家分类基本一致,但有一定差异。实验2探讨分类前的知识学习对国家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学习能有效地影响分类。阅读文章的主题影响被试的分类标准。整个研究表明,社会概念的分类是事物特征、知识经验和分类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分类既受事物特征的影响,也受人的知识经验影响,还受分类情境影响,从而支持一种权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即人类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不正确判断或歪曲。在日常生活中,错觉现象的产生很普遍。比如,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的物理重量相同,但人们用手提起比较时会觉得一公斤铁比一公斤棉花重得多。这是因为人们对当前事物的感知往往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或者说人们总是在旧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当前事物的。经验告诉人们铁重棉花轻,因此当人们用手掂它们时,就产生了错觉。  相似文献   

7.
按照康德的先验哲学,物自身不是认识的对象,通过感性直观被给予我们的不过是杂多表象,由杂多表象而形成知识乃至形成经验所需的“综合”只能是知性的自发性功能.然而,当康德不只一次说通过感性直观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知性范畴该对象被思维的时候,感性直观给予我们的对象是什么对象?感性直观所给予的对象与知性范畴所认识的对象如何可能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是我所说的“对象之谜”.本文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解开这个谜,围绕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之范畴演绎的分析,说明知性范畴不仅构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同时也构成了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但从总体上来说,我们这个民族的聪明和智慧主要表现在具有很强的感性直观的能力和凭直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能力上,而不是表现为善于推敲概念、提法,通过分析、推理,利用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范畴和人们在实践中重复了千百万次的格──逻辑来揭...  相似文献   

9.
理智(intelligence)是杜威实践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是这种重要性至今还没有被学界所重视,几乎没有人对这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和研究。这使得人们在释读杜威哲学的时候,容易把其理智概念想当然地归结于经验的一种功能,或者简单地等同于大写的理性,从而出现许多偏颇和不清晰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厘清杜威理智概念的真实内涵,成为客观地理解杜威哲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而且,笔者认为,杜威在经验世界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理智与经验、冲动、习惯、思虑以及行为选择之间的整体性关系,进而突出了理智的实践性的德性内蕴,使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智慧以及算计等概念有了一种本质的区别,成为杜威哲学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未来哲学纲领》是本雅明早期思想的结晶。他质疑康德学说中的经验概念,指出原初、无蔽、自明的经验概念已不足以满足未来哲学发展的需要,未来哲学的发展要求一个更有确定意味的经验概念,这种经验取消了主客体的界限,划分出一个中立的领域,并且包含作为真正经验的宗教,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经验。以这种经验概念为基础,将会产生一种与之一致的新的知识概念,这就是本雅明为我们勾勒出来的未来哲学的图景。  相似文献   

11.
陈军亚 《学海》2023,(1):54-60+93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建立在中国实践和经验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中国经验并非既有知识体系的“注脚”,或者创造性地适应于既有知识体系,而是要在学术研究的知识体系内做出中国经验的自主表达。田野政治学将田野现象和经验作为知识生产或概念建构的来源,“板结社会”是源于中国经验的概念建构,在国家建构的知识体系内,是基于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所遭遇的乡村社会政治形态做出的中国经验的自主表达。对于国家建构而言,国家权力穿透社会遭遇中间阻隔的一般规律赋予“板结社会”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有效性,它为20世纪上半期国家建构遭遇“内卷化”的结局提供了解释力,也为1949年后中国国家建构的实践进程提供了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感性活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性的表现,体现了人的内在尺度和外在事物的尺度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从感性活动方面来理解人,又从人的实践来理解感性世界。实践是人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础。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包含着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本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指导人们对现存世界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阿奎那以先确立被认知对象"存在"的不容置疑性为前提,来探讨人的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与主体认知结构的各个成分,从而建构起感性与悟性之间互动合作的知识论系统,以诠释客体对象所蕴含的经验性、普遍性和超越性特征。阿奎那认为,心物无分,人的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人的理智是借助于从感性图像那里的抽象来理解物质事物,这种抽象作用有两个机能,即"主动理智"和"被动理智"。人的理智不是被动地接受材料,而是主动地转化外来的材料。人在任何判断行为中都必然蕴藏着对绝对真理的肯定。人对神之真理的肯定不仅具有思辨上的必然性,而且还是人的思辨认知行动的先验根基。除非人的理智认知一切,否则不会获得心灵上的绝对憩息。阿奎那因此提供了解决悟性与理性之间二律背反问题的知识论模式,但在唯名论的冲击下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抽象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和观念间接地认识事物与现象间关系并从中概括出本质属性的认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抽象是把许多事物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因素分离出来,或者阐明它们所具有的一种关系的心理过程。但是,借助于抽象的概括,不能仅仅简单地被归结为从直接地、经验地、感性地给予的特性中挑选出一般的特性。概括在任何时候都不只是选择,而同时也是改造。一般的概念作为科学抽象的产物,就使现象“观念化”。它是以不被无关和附带情况复杂化的纯粹形态来概括现象的。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采用抽象单独词项 (包括对抽象实体假定)比用实指法获得具体的单独词项和一般词项迈进了一步。概念结构由于抽象实体的被承认而得以继续,并由此产生出更为抽象的无穷无尽的系统。因此,抽象被称为“哲学上革命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新的信息的过程。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较大,加之年龄较小,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再加上初中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经验较少,思维简单,又经常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在这样情况下,初中生就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太科学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在课堂的教学和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常常会暴露出来。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对平常教学中碰到的学生的不科学前概念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反思纳粹极权主义的道德教训,阿伦特对原初的道德经验进行了分析。通过典型化的方法,她区分了三种迥异的道德样态,即分别以苏格拉底、耶稣和马基雅维利为典范的思想道德、信仰道德和政治道德。思想道德以思考者的思考经验为基础,以思想之我的内在和谐为原则。信仰道德以同情经验为基础,以忘我为根本特征。政治道德以行动者对荣誉的追求为核心,以对世界的关心为其原则。在此基础上,阿伦特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康德哲学中同时包含着这三种道德概念,而这也正是它充满内在张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类”观念有四种:一、感性经验价值世界中由“名”所指代的“实类”,即由“实”的感性和价值性特征的同异所区分的人类、物类和现象类等。二、事物和人事中,存在自然或人为关联的双方,是“相从类”。三、以礼义的要求来衡量而对人所区分的“类”。四、作为社会、进而整个人的价值世界之秩序系统的“统类”。这些类观念由广义的“统类”所统辖。《荀子》类观念的性质:一、感性,包括“以似为类”和“以从聚为类”两种情形。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柏拉图的《克里托》《拉凯斯》《伊翁》《高尔吉亚》等早期对话录中关于专家知识概念的论述,指出专家知识是柏拉图早期对话录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苏格拉底这个角色由以考察德性问题的基本视域。柏拉图早期知识概念主要指专家知识,而非作为命题态度的确知。专家知识是处置领域内事物的一种能力,它追求特定的"好"并造就特定的产品或功用。专家知识蕴含理论性理解,即对特定领域内事物之本性和原因给出说理的能力。柏拉图认为专家因其知识而具有不可错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孙晔   《心理科学进展》1983,1(3):3-11
记忆心理学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看作是信息在某时某处的保持。并把记忆划分为两种类型: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前者指自性的记忆,它保持着人们过去经验的时间空间特点。后者指人们关于符号、概念的一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符号、概念的规则。这个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讨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先验想象力概念之批判的核心,文章强调海德格尔所理解的康德的"想象力"概念首先不是一心理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一种心理、心智能力的"感性创作能力",也不仅仅是一先验哲学的,即既独立于感性经验,而又使得任何科学的经验认知成为可能的认识论意义上的"先验构想力量"。相反,相比较前两者,它更是一种渊源性的"奠基力量"或在存在论上"更为源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