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张慎诺 《天风》2007,(7):6-8
上帝爱子的牺牲,成了人类永远得救的根源,拯救了千千万万失丧着的灵魂,使之从灭亡走向永生,耶稣的死是上帝自己所拟定的救赎计划。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7,(1)
澳大利亚福音联盟声明信徒当为上帝的创造负责三十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继公共道德、个人拯救和社会正义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被宗教界大多数人所关注。十六个宗教的领袖认为信仰是“更深的绿荫”,他们提出信徒当为上帝的创造负责,并且立刻解决气候问题。圣公会、希腊东正教及浸信会发表了一份气候研究报告,指出破坏环境的罪恶性。澳大利亚福音联盟也声明,基督徒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世界及后代的影响向上帝作出答复,且必须对新能源的使用负担额外费用。基督教各大宗派代表都表示环境保护是信仰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教会不关注气候变化,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工作就会成为“空洞的梦”。全美庆祝感恩节基督教团体显关怀感恩节期间,美国所有家庭无分种族、国籍或宗教背景,纷纷藉此机会与亲朋相聚一番,分享一年里面得到的恩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教会重视救赎论而轻忽创造论,以致于信徒在"属灵"与"属世"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的现状,与初期教会受希腊哲学中"二元论"思想影响后的状况极为相似。故而,溯本求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相碰撞,古教父在希腊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建构了基督教"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万物"的教义,抵御了"灵肉分离"思想对教会的冲击。中国文化(狭义上的以儒、道为填充的本土文化)的宇宙观不是"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而是"天道演运生万物"。当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碰撞,基督教的"造"与中国文化的"生"既存在相通之处——具有"创生力"、"从无而有"、"赋予人主观能动性";又存在相异之别——"外在他生力与内在自生力"、"有、无目的性"、"与人同在、天人合一"。故此,建构在"造"与"生"两者异同的基础上,以老一辈神学家为代表形成了两条中国处境中的基督教创世观进路: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上帝意志;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强调群体行为,两者又同时落地于"补足'天道'位格化施动者——人格化的创生"。解读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基督教创造论是在"唯靠圣经"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诠释学"的必经之路。也只有构建了中国自己的诠释学,才能使基督教中国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对许多人而言,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基督教”。的确,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后来经过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才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圣经》,同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传统的信仰上都认为人类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个人行为上过犯),只有经过耶稣基督十架救赎才能使灵魂得救。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天风》2010,(12):I0055-I0055
《天风》是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办的国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基督教月刊,其宗旨是宣传爱国爱教方针,数说神在中国教会行的新事,见证信徒的光盐风采,提供纯正的灵性牧养,提高广大信徒的信仰素质,为进一步办好中国教会营造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音歆 《天风》2003,21(6):40-43
中国教会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历史性事工。神学思想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所涉及的命题也很多,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上帝观、救赎观、创造观、圣经观等等;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是为活跃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建构中国处境中的神学,挖掘圣经中的时代信息,使中国基督教在这个时代有以告人的信息。基督教是一个提倡伦理道德、重视伦理道德的宗教。因为整本圣经充满了伦理道德的教训,而且伦理道德的教训在基督教传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福  相似文献   

8.
与救赎论相较,中国神学创造论一向重视不够,对创造论的思想逻辑与意义作出深入审理亦为汉语学界所缺乏.这既与传统哲学对与物质不同的纯精神较为隔膜有关,也与人皈依基督教大多首先由拯救体验而来有关.从哲学角度看,各种讲述世界来源的宇宙论(佛教除外)大体可归为四种,比起来创造论所谓上帝从无创造说逻辑上似更严谨和通顺.从神学角度看,创造与救赎互相涵摄、互为前提诠释,创造论的旁置极易使基督宗教成为失去文化创造力的偶像化宗教.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8)
<正>"基督教中国化"不是现在才提出的命题,事实上,至少在明清之际就有一批皈依天主教的大儒,开始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后来中国教会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如吴雷川,赵紫宸以及吴耀宗先生都曾著书立说,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观点。尤其是吴耀宗先生的"中国教会要自己发掘耶稣福音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羁绊,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新教)的领袖,自1980年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起,肩负着中国教会建设的重任,带领广大信徒走爱国爱教的道路。这位现年已83岁的老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的信仰,奉献给了中国基督教。圣约翰大学...  相似文献   

11.
我希望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一个新型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理智的,一个分清是非并有敏锐的是非感的中国基督教,一个高举基督也高举道德的中国基督教,介绍一位很美、很同情人类的爱的上帝而不是一个残暴的上帝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国基督教,将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个基督教对全世界将会带来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前瞻和远景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教会,它的神学思想是丰富的,不反理性的,比较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它能帮助信徒树立比较和谐和言之成理的信仰和见证。这样的神学思想将受到国人特别是知识界以及国际基督教的重视和倾听,他们将乐于和我们平等对话和交流,不再轻视我们而说“中国没有神学”。我深信,能认识神学思想建设的迫切性,愿为这一远景而献身的基督门徒将会越来越多。──丁光训  相似文献   

12.
行为与救恩     
杜冬兰 《天风》2003,(6):28-28
认识行为与救恩的关系,会使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现在有许多的信徒认为,救恩完全是出于神的,不在乎行为,认为我们只要相信了主,就可以得救,不在乎我们的行为;又有一些信徒认为:神是一位圣洁的神,恨恶罪恶的神,于是就努力地照神的话去做,追求圣洁,远离罪恶,一旦有失败的地方,就软弱灰心,担心自己是否得救,怀疑神的救恩。人之所以对神的救恩和自己的得救存在不同的态度,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19天風     
《天风》2018,(12):F0003-F0003
《天风》是一本集宗教法规、教会动态、圣经注解、信徒见证、信仰思考、教会历史等内容为一体的中国教会Ⅱ佳一公开发行的基督教杂志。1945年创刊至今,累计:发行超1000万本。新时代新面貌,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14.
斐洛的划时代贡献在于用柏拉图哲学阐释圣经神学,将希腊的逻各斯精神注入希伯莱的上帝信仰,提出关于作为上帝与世界之中介的神圣逻各斯的学说,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神圣逻各斯作为上帝的自我显现,是上帝的创世之道,同时是上帝的救赎之道,因而是全部基督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圣母     
圣母玛利亚既然是天主之母,教会之母,世人之母,也就成了中华之母。天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为救人的灵魂,我们的救主基督不愿意丧失一个人的性命,愿意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正如福音所载,耶稣说:“不是无病人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使罪人悔改。”救主耶稣不会弃舍任何人,因此耶稣不会舍弃中国教会,更不会舍弃中华儿女。圣母玛利亚是耶稣救赎工程的偕同教赎者,圣母也一定像耶稣一样眷顾中国教会,爱中华儿女,保护中华儿女都能战胜三仇,稳度人生。保持忠贞纯洁的信仰,在追随耶稣指示给我们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6,(18)
一、办学方针:我院是基督教神学院,培养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中国教会的“三自”方向,在灵性和神学上有一定造诣,品德优良,身心健康,能在灵命上供应信徒、真道上带领信徒,并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汪维藩老师的理解,中国神学的建设需要通过这样几个途径达成。首先是继承基督教新教以圣经为本的传统。中国教会是一个高举圣经的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这就决定了中国教会的神学探索所应侧重的,是基于圣经的神学而非基于哲学的神学。其次是重视信徒在新时期的信仰实践与灵性实践,并加以提炼,以形成源于实践的神学而非书斋神学。再次,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6,(18)
一、办学方针:我院是基督教神学院,培养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中国教会的“三自”方向,在灵性和神学上有一定造诣,品德优良,身心健康,能在灵命上供应信徒、真道上带领信徒,并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0,(12)
<正>一、办学方针本院是基督教神学院,培养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在灵性和神学上有一定造诣,品德优良,身心健康,能在灵命上供应信徒、真道上带领信徒,并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0,(12)
<正>一、办学方针本院是基督教神学院,培养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在灵性和神学上有一定造诣,品德优良,身心健康,能在灵命上供应信徒、真道上带领信徒,并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