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喜欢出发     
正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仰望巍峨雄伟的高山、森林,俯瞰气热磅礴的大海、湖泊,放眼深邃无边的苍穹、星空,面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和沙漠,都会被那壮丽、空旷、浩瀚的气势所震撼,都会感到有一种异样的威压,更觉得自己十分的渺小,如沧海之一粟,兀自生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  相似文献   

3.
“神秘”、“稀罕”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资源,可以赚钱。殊不知,全国著名作家张贤亮提出了“出卖荒凉”的理念,利用西北的大漠、古堡开辟了影视城,那里还成为人们旅游的一个景点。对于长期生活在西北的人们,沙漠古堡天天见,也没什么稀罕,而对于我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却充满魅力,因为没见过嘛!就像冬天南方人特别喜欢哈尔滨的雪,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没有的“我們一跥脚,大地震动;我們吹口气,滾滾河水让路;我們一举手,巍峨大山胆塞;我們一迈腿,谁也不敢阻挡”。这是一首民歌,歌唱六亿人民惊天动地的干劲,移山倒海的力量。这股冲天的革命干勁,掀起了农  相似文献   

5.
我登上高山之巅,仰观茫茫寰宇,漠漠云天;俯视苍茫大地,浩瀚江河,感叹造物之神奇! 我漫步广袤原野,喜看万木争荣,百花吐艳;又见飞禽翱翔,走兽奔驰,惊异自然之美丽! 啊!神奇的宇宙,美丽的大自然。你给诗人以灵感,给画家以想象,给哲人以启迪,给科学家以幻想。然而,对于我,一个真理的探索者,却放目四野,生发出无尽的遐思、联翩的浮想——  相似文献   

6.
水的智慧     
井会枯竭,池会枯竭,湖会枯竭,江河也会枯竭。但有谁见过大海枯竭吗?有人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枯。但一滴水,放进大海里,它还是一滴水吗?作为一滴水的存在和价值.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慧颐 《佛教文化》1993,(1):30-31
佛教艺术犹如大海,这里奉献的只是几朵浪花。这几朵浪花由于置身于大海之中,它们也获得了永不枯涸的生命。大海之所以永远浩瀚,是由于她不拒涓流。佛教艺术若要生生不息,也必须唤起无数诚心诚意的艺术家,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无愧于时代、超越于古人的新佛教艺术。中国佛教文学艺术大奖赛已面向全国各界各阶层展开。希望本栏的热心读者向更多的艺友转告。参与也是收获。  相似文献   

8.
宽则容。小宽则小容,大宽则大容,不宽则不容。大地宽容,故万物生长;大海宽容,故浩瀚无量;天空宽容, 故云彩飞扬;宇宙宽容,故日月争光。人类赖以生存,归于自然的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西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学上的名称,这个神秘而充满传奇的地域已在社会意识形态及经济发展下有了新的表征。雕塑语言作为城市视觉、触觉观能认知的重要范式,是地域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矗立于西部这样一个特殊地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多元角度上的空间雕塑,应与其恒定的西部文化形态相呼应。在中华民族内向、深沉的审美视野中,西部是一个悲怆却强悍不屈的生命体,处于亚欧大陆制高点的西部那漫天的风沙、广袤的大漠山川体现了中国别样的荒原美学。文章从已落地的西部雕塑案例出发,论述了荒原美学在西部城市雕塑中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0.
新月如钩     
新月如钩,少不更事时,见了这残轮清辉没有些遗憾,倒觉得弯弯如小船,好看,且富有文采。不由时时凝目注视,身躯便坐在那白白亮亮的干净小船里扬帆跃舟,行云闯海,多少回看牛郎织女,太白金星,这一轮悠悠钩月钩起了我多少童年梦幻与遐想,伴我共度多彩的童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中心论” 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古已有之。在远古,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高山大海相阻,天下各国彼此隔绝,各民族都经历过“自我中心”的时期,中华民族亦然。 中华民族诞生于东亚大陆,是一种典型的大陆型文化。四周的自然屏障阻隔了外界的沟通联系。东濒茫茫沧海,近海狂风骤浪,海岸淤积,北是浩瀚的大漠和西伯利亚的寒原森  相似文献   

12.
生活草青青     
我早就向往那座巍峨的大山,向往山上那飘逸的岚气。经过一番气喘吁吁地跋涉,我终于登临峰顶。峰顶,没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没有令人惊叹的奇石怪岩,没有灿若云霞的野花,只有一大片狗尾巴草,在山风中起起伏伏,像翻涌的波浪。  相似文献   

13.
相比浩瀚的海洋,我国更有辽阔的大陆,相比大海上数量有限的航海者,大陆腹地的耕种者更显露出熙熙攘攘的景象.谈论中国文化不能不注意到这种地理环境的因素,即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海边曙光     
叶予之 《天风》2007,(11):5
浩瀚的大海啊,请记住一个难忘的海域的名字——加利利海。那是在耶稣被钉十架后,彼得等七个门徒,又来到加利利海边打鱼。这是个宜人的夜晚,夜幕笼罩下的大海,虽看不到素常的纯澈蔚蓝、涟漪轻漾,但海的博大深远,丰富蕴涵,在夜的静谧和幽暗里,可以让门徒们用心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海浪拍岸,仿佛是海用她贯有的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     
雷荣恩 《天风》2017,(5):43-44
<正>我的母亲陈爱灼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在我的心中,却如家后面的大山一样崇高,家门前的大海一样伟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的那段岁月里,信耶稣的父亲在劫难中不幸离世。我们家庭也受到牵连,母子相依为命,靠着主的恩典活了下来,母亲为养活我所付出的牺牲,超出常人百倍、千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1995,(3):30-33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犹如汪洋和大海。中国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洋、道教文化则是这大洋中的一片辽阔的大海。  相似文献   

17.
智慧语丝     
叶雨 《思维与智慧》2014,(12):33-33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无法拒绝的是开始,无法抗拒的是结束。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恪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这么说的另一个意思是,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棵树默默向上生长,一叶草与另一叶草未曾攀比过风雨的惠泽。  相似文献   

19.
楼外有青山     
正年少时,我在大山里过着艰苦的生活,喝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粮食需要自己亲手去种。上学也需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那时的孩子们没事情的时候都喜欢静静望着远处的天空想象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天,山里的小学分配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告诉我们山外的世界是多么斑斓。后来,年轻的女教师收到了一笔捐款。校长和其他的老师都建议用这笔钱改善学生的生活,但是那位外来的女教师,却  相似文献   

20.
举手之劳     
人们常用举手之劳来形容一些容易做的事情或较小的事情,办这样的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的。也许这举手之劳的工程量太小,以致有人忽略它的价值。其实这举手之劳并非就没有意义。正如高山不拒杯土以成其高,大海不拒细流以成其大,人生那巍峨的大厦也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