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的中国教会,信徒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信徒对于教会诗歌的需求不断扩大,需要更多有神学内涵、适合当代人吟唱的诗歌;因此,不断有新的赞美诗歌涌现,很多带有流行元素的赞美诗歌被引入教会。而传统圣诗因其曲调和诗词的难度反而被许多教会所忽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诗歌?本文尝试就中国圣诗的来源、传承与开拓作简要分析,试图探索以圣诗为代表的传统诗歌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夜访识字班     
邓灵勇 《天风》1994,(8):16-16
听说福建霞浦琴头教会办了一个圣经识字夜班,这一开拓新举,收获很大,名气不小。其他地方信徒也很有兴趣,前来“取经者”络绎不绝。这促使笔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也慕名前去采访。 一踏进“学校”里,只见40多“学生”带着课本(张心田牧师所著《简易读本》)、作业本、圣经、诗歌等,早已端端正正坐在课椅上。上课钟一响,全体起立,唱《耶稣领我歌》。祷告完毕,接着点名,然后老师便向“学生”发下教师批改的作业本,提问前晚所教课文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所谓苗族歌棒,就是指苗族人民在一根小木棒上刻上苗族自己的象形字符号,而且以这些字符号来表达和记录诗歌内容,这种刻录记载有诗歌内容的刻字木棒就叫做歌棒。苗族歌棒所刻的内容,主要是叙述舅爷把向姑妈索取的聘礼刻在枫木棒上,刻好后,  相似文献   

4.
琴,又称为七弦琴,因其乃尚古之物遗存,所以又被称为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族乐器。相传最早为尧、舜创制。古籍中多有记载。如《乐记》中说:昔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太平御览》中有尧使无勾作琴五弦,《事林广记》中说:古之琴止五弦,以应五音,周之世添二弦,曰文弦、曰武弦。琴者,情也,传情以达志,借情以言性。古琴强调中正平和,适宜修身养性,抚琴听琴能  相似文献   

5.
张晓武 《天风》2008,(6):26-27
诗歌班成员确定后,同工需要合理分工,才能配合默契.诗歌班按照要求开展活动时,各同工应进行如下分工: 1、各声部长: 在一起排练作品(即诗歌班活动内容C)的过程中,负责分声部 练习、同声部练习,协同指挥并和司琴一起预备作品的排练方案.各声部的两名声部长可以分工配搭,比如,一个组织练习,一个伴奏.  相似文献   

6.
崔元荣 《天风》2014,(10):20-21
<正>目前中国教会确实存在健康的教会音乐、诗歌资料不够丰富充实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一些并不正规也不健康的诗歌本在教会中通行无阻,《赞美诗歌1300首》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被人特别是被多数人喜爱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我认真地从头到尾翻阅了一下《赞  相似文献   

7.
刘勇 《中国宗教》2022,(3):80-81
吴派琴禅的特征体现在将禅宗超越二元分别的思想融入古琴技艺中,琴禅者或用琴修身理性,或以禅喻琴,从而禅宗“无住”“无相”“无念”的智慧融入抚琴弹奏的过程,使得人琴一如、自在无碍,听者聆之便能生起道心。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位居“四艺之首”。  相似文献   

8.
谭静芝 《天风》2012,(6):56-57
"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欢乐,要发起大声,欢呼歌颂。要用琴歌颂耶和华,用琴和诗歌的声音歌颂他。"(诗98:4-6)约在20年前,华人参与"音乐崇拜"时,会理所当然地以为会众就是旁观者,因为当时的理解,"音乐崇拜"几乎与"音乐会"无异,加上"崇拜"二字只界定了宗教的内容。这亦反映出一般对崇拜的认知仍是"聚会","少数"在台上的领导替"多数"的会众办完便好!  相似文献   

9.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家乡,有一处美丽的疗养院,专门为抑郁症病人服务。其治疗方法就是聆听诗歌与朗诵诗歌。同时配以舒畅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朱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36-136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重想象、重灵感,将深邃的思想融汇于一套独特的、充满象征与神话的传说中,常常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作为英国前浪漫主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的诗以其独创精神,内在活力,深刻的寓意,古朴率真与温柔亲切的特点而著称。他主张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谴责社会生活中的非正义,在写作技巧方面运用自由体诗,这些都促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诗歌《羔羊》(The Lamb)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诗歌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态度。本文从布莱克的宗教信仰及婚姻生活来分析《羔羊》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