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二寨”位于榕江县境北部,以乐里镇为轴心,侗族为主体,向瑞里、仁里、平阳、两汪、寨蒿、坍洞等乡镇扩展,共七十二个村寨(通称乐里七十二寨)。  相似文献   

2.
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靖州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南与本省的从江县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部分乡村接壤,西连接本省榕江县,北邻本省锦屏、剑河两县。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94公里,总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8万亩。全县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总人口51万人,其中侗族人口为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22日上午,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化研究所侗汉双语教学项目榕江工作站在榕江县挂牌成立。南开大学人类学教授石林,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化学院院长龙耀宏,爱尔兰侗族研究学吉志义博士(中名字),榕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云慧以及广、民宗、教育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4.
热情好客,拦路唱歌,迎客进寨,是三宝干户侗寨的侗族人民,也是所有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
侗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侗族大歌蜚声海内外,侗族的建筑别具一格,贵州省黎平县独特的侗族民居,以木质的吊脚楼著称,楼的檐角上翻,如大鹏展翅,楼房四壁及各层楼板,均以木板开槽密镶,不但外表美观,住也很舒适,春夏干爽,冬天暖和。居住在黎平、榕江两县交界的侗乡腹地,著名的侗族“九洞四十八寨”当中,属黎  相似文献   

6.
杨山 《贵州民族宗教》2005,(5):46-46,48
黎平、榕江、丛江三县侗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而喜吃牛肉就是侗族饮食的一大特点,我们叫做侗族的“牛肉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教过“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在这七十二位贤人中,最为聪明即智商最高的是颜渊,却“不幸短命死矣”;最为鲁钝智商最低的是曾参,但由于他意志顽强,刻苦攻读,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朝夕研读,结果成就最大,故后世尊称为“曾子”或“曾夫子”,成为孔孟颜之后的“宗圣”。  相似文献   

8.
侗族同胞喜欢喝酒,劳作之后,日常生活都要喝上几杯,以达到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的目的;来人来客和节日喜庆更是离不开酒,常常通过畅饮高歌来表达深厚情谊。侗族有一句“无酒不成礼义”的俗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凡亲戚朋友家“做好事”都要送米、送酒相贺,  相似文献   

9.
仁里,位于榕江县境中部,距县城61公里,是侗、苗、水、汉等民族杂居乡。山寨古树苍翠,绿竹依依,吊脚楼层层叠叠掩映其间,仿佛在诉说一个山水家园的主题。这里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卖点极多,这里流传于民间的爬窗探妹;风趣诙谐的斗牛踩鸡;神秘古朴的祭萨大典;古老传奇的婚恋情史;多彩缤纷的侗族服饰;侗女独特的饮食文化;还有美机坠落仁里的史实;太元瀑布群等。  相似文献   

10.
以湘西少数民族“农家乐”为背景,通过将“农家乐”的企业形象设计与当地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民风民情、建筑风格等融合,探索少数民族特色“农家乐”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品牌形象设计,从而提高湘西少数民族特色“农家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怀想榕江     
我是榕江籍人,但生我养我的那个山寨却距榕江县城一百多公里,直至七十年代末才有乡村公路通过寨脚。小时候,听爷爷说,榕江大坝是如何的宽,古州城是怎样的大,怎样的热闹和繁华,故丢(苗族:汉人)们住的都是窨子房,穿的都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那些武师舞起棍棒来呼呼地响……  相似文献   

12.
侗族被誉为“歌的民族”;侗乡被称为“戏的家乡”;榕江、从江、黎平三县侗寨多依山傍水,林木繁茂,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几乎村村有戏台,寨寨有戏班。侗族人民在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和工艺美术,形成独特的生活习俗,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13.
侗族大歌是侗族化中最为绚丽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族化中的瑰宝,多声部侗族大歌悠扬动听。令欣赏如痴如醉,被形象的称为“清泉上闪光之音乐”,侗族大歌之乡小黄更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小黄侗族大歌后继有人而辛勤耕耘的侗族大歌教师潘锦莲。  相似文献   

14.
"咚咚推"是侗族傩戏的专有名词,它是当地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呈现了天井寨侗族百姓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拙朴、世俗、亲和与民族艺术质感的面具是"咚咚推"表演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它是侗族面具艺术的典范,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在当下语境中,面具的现实生存和发展境遇却令人担忧。以田野考察为基础,对"咚咚推"历史背景、造型特色以及目前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做了有关论述,分析其当前自身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咚咚推"面具展开积极有效的保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茅人河     
“茅人河”起始于榕江县平阳乡南丹湖电站坝下至两汪乡所在地之河段,全长17公里,因两汪乡短裙苗族每年农历三月举行古朴、神秘、浪漫的“茅人节”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受贵州省物局的派遣,我专程到位于黔东北武陵山区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蒿菜村“德高现”苗寨考察,以便将“德高现古建筑群”向国家物局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德高现所处地势极为险要。寨内民居、院墙、卡门和寨墙、战壕,大半建于明清时代,最早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巩志 《福建宗教》2001,(6):21-22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赞日:“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相似文献   

18.
“洞天福地”是一个饱含着道教思想色彩的专用名词,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充满着迷人色彩的道教仙境;而上党抱犊山就是鲜为人知的“七十二福地”之一,据传庄子就曾经隐居在这里,且在上党抱犊山得道成仙。显而易见,上党抱犊山是道家文化发源地之一,其明确的文字记载,见于下列有关古代文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不一样,其中最主要的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以北方的窑洞和南方的干栏式木楼为主,即“南巢北穴”。而干栏式木楼则主要分布在桂北、湘西、黔东南的侗族一带。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别具特色的一个民族,这里聚集着多才多艺的侗族儿女,这里的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鼓楼、风雨桥、寨门、凉亭、戏台、吊脚楼等独颇具特色的建筑,人们日常所居住的干栏式民居则是数目最多的巢居建筑。侗族干栏式民居(以下简称“侗居”)是美丽的,有如以为古朴的姑娘,婉约动人、清新脱俗。  相似文献   

20.
贵州侗族鼓楼图案是贵州侗族地区中富有民族特色及艺术审美的鼓楼文化,这些鼓楼的内部都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图案,以描绘侗族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图腾标记和民族吉祥物为绘画题材。鼓楼图案色彩鲜丽,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图案创作运用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精神寄托。鼓楼图案的表现内容及艺术特点都表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因此对鼓楼文化危机、保护措施、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能够为侗族鼓楼图案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