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月一斛     
斛是一种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量器。我们老家的斛实际容纳二斗五,也就是四斛一担。斛的形制为下粗上细的桶状,三道箍,两个耳,憨实而笨重,光举斛就得一臂气力,别说端起一斛满满的粮食。  相似文献   

2.
近来翻阅古籍得窥古人情怀一隅,似乎他们都好闲成癖,身行之,心感之,口宣之,于是一段段一篇篇锦绣文字,便如斛斛珠玉璀璨倒出。 晚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大概老天也嫉妒凡人清闲,所以安排数不胜数的事务要你劳碌,把我们的一生变成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没完没了地把巨石推向生活之巅,因为受到宙斯的咒语,巨石刚到山顶就自动滚落下来,还得从头再来。好在西西弗斯最终觉悟——他忽然发现自己推动石头的每个动作都那样优雅,他从机械的忙碌中沉人安闲澄澈之境,诅咒竟在这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落。闲静解放了苦难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阎小龙  张元林 《法音》2023,(2):6-14
<正>提婆达多与佛陀的故事,在佛教经典中记载较多。提婆达多(Devadatta),又译为“调达”“提婆达兜”“地婆达兜”“禘婆达多”等。《释迦谱》卷二记载:“调达,亦云提婆达多,齐云天热。以其生时人天心皆忽惊热,故因为名。”[1]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斛饭王是兄弟,提婆达多是斛饭王之子,与阿难为兄弟,与释迦牟尼是堂兄弟关系。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的矛盾关系在佛经中多有记载,但众多的佛经中,对提婆达多的评述出现了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4.
凌海成 《法音》2002,(4):20-28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拘尸那城附近的娑罗双树林间涅磐,荼毗后获舍利四斛八斗。附近八国闻讯,竞相前来迎请舍利归国供养,几至干戈相向。后经香姓婆罗门劝喻,遂将舍利均分成八份,由八国迎回,各自起塔供养。  相似文献   

5.
施食炼度科仪是道教建斋醮道场中作为济度亡魂的科仪。炼度科仪始于晋葛玄 ,而盛行于唐宋两朝 ,成为了黄斋必行的仪式 ,传承绵远 ,至今仍是最常行和最具代表性的度亡法事。人死魂升魄降 ,但若魂魄不能升降 ,沉滞于昏冥之中 ,受尽饥渴黑暗之煎熬。因此道教通过施食炼度科仪中超度 (幽 )、施食 (斛食 )和炼度三项内容让三途五苦 ,四生六道的孤魂 ,断绝三恶五累 ,洗涤身心 ,享餐斛食 ,尽得沾濡 ,受炼更生 ,即超阴境 ,共登仙乡 ,托化成人。当代道教的施食炼度科仪仍是广泛流布于各地 ,由于各地的风俗和习惯的差异 ,在施食炼度所采用的科典、仪…  相似文献   

6.
四、僧伽的分裂1.释迦族的青年们出家事那时候,世尊驻足于末罗人所在的阿奴波村。就在当时当地,释迦族的青年人都想从世尊出家弃家而修道。(阿那律与摩诃男出家) [时斛饭王有两个儿子:一名无灭,二名大名。其大名常令管理家务,无灭则往往在楼阁中坐,婇女围绕欢娱受乐。  相似文献   

7.
时惟佛历二五四六年,岁在壬午二月十七日,春风既沐,万象欣荣。大陆佛教界佛指舍利迎归团众弟子等,是日沐手焚香,顶礼三宝座前,恭迎佛指舍利回驾扶风法门寺堵宝窟。即今佛事庄严,法乐和鸣,两岸腾欢,诸天华雨,佛身起驾之际,敬献巴人之词:恭维释迦世尊,垂迹天竺,明星见而成道,法轮转而利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传心印于灵山会上,示涅?于双树林中。金棺掩质,三昧焚身;舍利四斛八斗,堵八万四千。因缘时至,佛法东流,月氏使口授浮屠,汉明帝夜梦金人。由是驼铃旋于沙海,僧履往还于葱岭。震旦之地,法化弥隆,此法…  相似文献   

8.
董元静 《天风》2009,(11):41-41
一个弱小的身躯,里面若有圣灵内住,她的灵魂就大到无限! 著名作家冰心在她的文章“新年试笔”里,向着景仰的至高真神,抒发了她当时的所求所愿:“我愿有十万斛的泉水,湖水,海水,清凉的,碧绿的,蔚蓝的,迎头洒来,泼来、冲来,洗出一个新鲜,活泼的我。”这是何等的灵性!何等的气韵!  相似文献   

9.
走出舒适圈     
导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授,那一年他带了我们八个研究生。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走向工作岗位。教授请我们这些学生聚餐话别,也可以说是给我们上最后一课。吃完饭,我们请教授赠言。教授没有说话,而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用笔画了一个圈,在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教斋醮,学术界和道教界已在思想和仪轨方面研究得较为深入.如柳存仁的论文<五代到南宋时的道教斋醮>考察了斋醮的历史和特点. 陈耀庭的研究论文:<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论道教仪式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系统地提出了在仪式研究中的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护守天神     
我们都知道,天神是没有肉体的纯神,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远远超过我们人类,他们在天堂上侍奉天主、赞美天主,有的奉天主派遣来到世界上照顾世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天神护守,我们称他们为护守天神。他们是天主的使者,从我们生命的一开始,就跟着我们,  相似文献   

12.
几何人生     
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一条射线。呱呱坠地是起点,第一声啼哭,吹响了我们行进的号角。鼓角声中,我们一步一尺,执著前行,丈量人生之路,描绘人生的线条。即便生命结束了,我们可以让思想繁衍,让精神留传——就像屈原,用水浇灭生命,把高洁留给了我们;就像拿破仑,其生命被孤独吞噬,却把执著留给我们。人生,真的可以没有尽头。  相似文献   

13.
爱女梦绮踏上社会,穿行于红尘之中,跋涉在半坡之上,初尝艰辛,日渐明理,常要我们这些“准老人”看破想开。一日,晚饭毕,谈起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话题,她拿出了一张信笺,撕下其中一条纸,将其比喻成人之一生。撕掉一分之一,比作我们活过五十多年的部分(实际上已很便宜了我们),还有一半比作是我们剩下的岁月。她又撕掉一半,比为是睡眠时间,又撕下一些比作是公务、杂务、家务所耗光阴。到了最后,竟只剩下一拇指宽的一点纸了。女儿这一撕,让我又一次猛醒: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其实并不多的,快乐的生活又更是屈指可数了。  相似文献   

14.
爱女梦绮踏上社会,穿行于红尘之中,跋涉在半坡之上,初尝艰辛,日渐明理,常要我们这些“准老人”看破想开。一日,晚饭毕,谈起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话题,她拿出了一张信笺,撕下其中一条纸,将其比喻成人之一生。撕掉一分之一,比作我们活过五十多年的部分(实际上已很便宜了我们),还有一半比作是我们剩下的岁月。她又撕掉一半,比为是睡眠时间,又撕下一些比作是公务、杂务、家务所耗光阴。到了最后,竟只剩下一拇指宽的一点纸了。女儿这一撕,让我又一次猛醒: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其实并不多的,快乐的生活又更是屈指可数了。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三台县城南50公里安居乡云台山,山形如台,高三百六十丈,阔四里余,地接岷峨,脉连玉垒,瑞气葱郁,岩洞幽丽,乃古人所谓九龙捧圣宝地。山上的云台观,是川北著名的古道观。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创立人赵法应,别号肖庵,人称赵肖庵真人。肖庵真人是飞乌县(今中江县)望君山赵村垭人,七岁读书,聪慧强记,十五岁到云台山结茅修炼。南宋嘉定三年(1210),肖庵等人募资建成大殿一楹,后称玄天宫,玄天宫高七丈,为单檐歇山式,四柱三开间大殿。嘉定六年(1213),赵肖庵等又募铁数百斛,在赵村垭设炉铸成一丈二尺高的真武祖师神像,真武祖师剑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商讨人际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就已经涉及到“人际”这个问题。那时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那是母亲的笑脸啊!每当看到这张面孔时,我们感到的是安全、温馨、快乐。我们对母亲的依恋大于对上帝的爱,由于母亲的存在,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乳汁,更重要的是一种安全感。为什么有的小孩一离开母亲会哭?  相似文献   

17.
张扬与内敛     
如果把我们的生命看做是一棵植株,那么,张扬就是花朵的盛放,内敛就是果实的低沉;如果把我们的生命看成是一次捕捞,那么,张扬就是轻松地撒开鱼网,内敛就是沉甸甸地收网;如果把我们的生命比作一张劲弓,那么,张扬就是百步穿杨后的精彩破的,内敛就是箭在弦上、引而不发。  相似文献   

18.
济群 《佛教文化》2007,(2):23-29
四、怎样追求财富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足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一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感恩父亲 父亲,用厚实的肩膀将我们高高托起,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编织梦想,用伟大的智慧为我们创造生活,用虔诚的心为我们祈祷幸福。  相似文献   

20.
一份热狗     
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正是到波特兰市区游玩的好日子。我们这一群在夏令营中负责管理低年级学生的年轻人这一天刚好休假。我们远离露营者.只是为了出来寻找一些乐趣。这是一个在外面野餐的完美天气,因此,当午饭时间到来的时候,我们把目标锁定在城里的一座小小的公园里。因为我们的口味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去购买我们自己想吃的食物,然后,再在草地上会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