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淡也好     
在节假日,我和几个同龄人在一起侃谈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学习、工作、家境生活及人生时,感悟相似的就是"生活平淡、人生也平淡"。 追求外表的精致与华贵的家,已成为都市生活的时尚。从城市建筑到居民居室的装潢,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一切的一切都好象被"包装起来"。而这平淡的人,平淡的家庭,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这些平淡人的平淡人生则自感平淡也好! 多年来的生活一天天的又这么忙忙碌碌而又无所事事地过去了。待你伸手去翻办公桌上的台历时,人生确实过得平淡,真平淡!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更多的日子就这么如家乡小河的流水…  相似文献   

2.
浦黎杰 《美与时代》2016,(10):137-138
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篆刻章法与现代字体的形式美就是这一基本规律与原则。二者是一不是二。因此,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矛盾中求化解""平淡中求矛盾",这是一切艺术形式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故篆刻艺术章法与现代字体设计形式美可以产生很好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苏东坡的文章,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只是那种率性为文的感觉让我真是爱极了。当时根本不认为东坡是个几百年前的古人,而是我亲切的朋友。东坡有句话我一直很欣赏——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行云流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是一个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人,家乡所及无非  相似文献   

4.
一位在世间生活的凡夫僧,总是有许多习气,对于音乐我生来细胞不多,五音不全,可是我很喜欢欣赏音乐。每当学习感到疲劳时,便打开录音机,让那流动、轻柔的旋律在小屋内飘荡,于是心中便多了几分感悟。在音乐中,我感悟着生命,体验着生命的美丽。很多人都说宗教与音乐有很多相同之处,我想这是我喜欢音乐的原因吧!当我坐在人头簇动的音乐厅中,静静地欣赏着自己每天都在唱诵的梵音,心中涌起阵阵感动,原来我们每天上殿念诵的梵呗竟是如此优美、动人,我第一次有这种体会。在这个文明的现代殿堂中,莫扎特、贝多芬等世界音乐大师的旋律仿佛还在大厅中回…  相似文献   

5.
幽默笑话一向为人所欣赏,是广大群众所喜欢的精神食粮。优秀的幽默作品不仅逗人发笑,还丰富人们的想象,活跃思维,启迪智慧,培育幽默感。那么,幽默艺术的创作者是如何取得令人发笑和深思的艺术效果呢?达到这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人生如水,有激越,就有舒缓;有高亢,必有低沉。不论是绚丽还是缤纷,不论是淡雅还是清新,每个生命必定有其独自的风韵。人生一世,即便能够轰轰烈烈,也不会持久,平淡是最后的绝唱。平淡的人生好比是一杯浓淡相宜的茶,不急不缓地品着,人生真味尽在其中。其实,一切皆便,没有一样东西能永久占有。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才能够从容地享受人生,品味平淡的幸福生活。《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即心灵世界的平淡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京剧迷,但这几年渐渐喜欢上程派的青衣,尤其是名家张火丁的表演,唱腔婉转悠扬、缠绵深沉的底蕴,透着淡淡的忧伤,初识不免赞叹:女旦的咿呀之声,竟如此顿挫有致,欣赏多时更是心生眷恋,深感国粹之魅力。喜欢张火丁在《白蛇传》所饰的白素贞,顾盼流转间尽是白娘子的娴淑美丽,已非演绎,只是重现。其中洞房一折唱道:"许郎夫他待我百般恩爱,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伴,才知道人世间有这般滋味……"细细品来,也如黛玉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含蓄、平淡、质朴审美观的背景下,传统汝瓷造型设计观念讲究古朴典雅,“求正不求奇”,各种造型以平实见长,不追求形式的奇特,但绝不是平淡,而是以平易之中的深厚韵味博得人们的欣赏。  相似文献   

10.
哲理思辨     
正被人赏识,只是一种有幸;被人需要,才是真的幸福。与其自我陶醉,并因陶醉而迷醉,远不如赞赏他人,并因赞赏而被欣赏。当你还不懂欣赏他人时,就不要轻易奢求他人的喜欢,否则只会自寻烦恼和自讨无趣。喜欢或欣赏一个人,既可以是因为外在,诸如形象和性格,更应该是由于内在,诸如气质和品格。  相似文献   

11.
正简单、质朴,是一种生存方式。灵魂栖居的至高境界,往往不是复杂,而是简朴;智慧延伸的最佳状态,不是故作惊人的深奥,而是深入浅出的阐述。"简朴生存,不为物役",是一种超脱的人生状态。周国平在《超脱》一文中说:"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尽行?此菩萨勤修精进,胜精进,最胜精进,第一精进,大精进,微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无等等精进;彼菩萨不为贪欲所乱,不为瞋恚、愚痴、憍慢、恼害、悭嫉、嫌恨、谄曲、无惭、无愧之所恼乱。菩萨复作是念:我不欲恼诸众生,乃至不欲恼一众生故勤修精进,但欲舍离诸烦恼故修行精进,欲害一切结故修行精进,欲离一切习气故修行精进,欲悉分别一切众生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烦恼习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种种希望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诸境界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诸根故修…  相似文献   

13.
对境无心,心不为外境所扰,一切自然而然,就可达到禅的境界. 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去拜访一位禅师.二人见面之后,谈禅论道,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时间,禅师便留居士用餐.用餐时,禅师发现侍者端上来的面一个碗大些一个碗小些,他就把其中大些的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的."  相似文献   

14.
究竟科技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下面我想分几个小题目来讲讲。为了让大家有些感性认识,我愿意结合我自己走过的道路或所见所闻来说明我的观点。1 名利淡泊、潜心钻研、献身科学的思想境界真心实意追求真理的学者或学生,往往具有一种不为名不为利,注意力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5.
(一)圣母月中上圣山,历经苦路笑开颜。不为欣赏春光美,荣主但求天国攀。 (二)五月前来朝圣山,八方教友聚成川。乡音虽说不相似,同祷仁慈圣母前.佘山朝圣有感——写在圣母月@章文 ~~  相似文献   

16.
分座     
正一直喜欢分座的故事,如果说华歆与管宁割席分座所展现的是分明的憎恶的话,那么,佛经中所载的分座的故事,所呈现的则是爱与护的妙谛。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有一次,释祖在说法的时候,从迦叶安然的神情中,释祖知道他已有悟入,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历史,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在意识形态中,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义利观。今天也不例外,“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合理吗?“一切向钱看”行吗?“不为建设者只为淘金者(功利主义)”可以吗?这些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义利之辨”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18.
德君兄是我众多艺术家朋友中很有特点的一位。他不似前卫艺术家那样装疯卖傻,装神弄鬼;也不像某些画家动辄以画家自居,吹牛摆谱。他说话不紧不慢,办事从容不迫,一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表情。可以说,喜欢他的画是从欣赏这个人的性格开始的。对我这个非专业的、不写不画的业余艺术评论者来说,喜欢读画就如同在街头欣赏美女一样,纯碎是心灵向往真善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参观名胜古迹,尤其喜欢参观寺院。每到一处,必首先参观那里的寺院,并把参观的门券带回来保存,然后加以分门别类地整理和粘贴,这样就便于分析和研究。门券是一种证券,它还有艺术性和纪念性。门券正面可以欣赏寺院建筑、山门或牌楼,门券背面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有的介绍寺院现况,有的介绍寺院历史,有的门券背面还都有路线图。总之门券的正面和背面都是值得欣赏的。  相似文献   

20.
1920年,在巴黎时尚界已经赫赫有名的香奈儿决定做自己品牌的香水。香奈儿的这个想法不是心血来潮。有一天,走在街上,遇见了有时尚之王之称的保罗.波烈。保罗喜欢用好的华丽的丝绒来装扮女人,而香奈儿喜欢简洁平淡比如黑白两色。波烈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