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6,(8)
正本刊讯7月27日,学诚会长、演觉副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日本律宗管长西山明彦长老一行。学诚会长首先对西山明彦长老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西山明彦长老今年4月当选日本律宗管长、总本山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代长老表示衷心的祝贺。学诚会长指出,中日佛教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唐朝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中国律宗,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招提寺是鉴真大师主持修建,为日本律宗  相似文献   

2.
任永生 《法音》2000,(12):42-42
本刊讯 11月17日下午,以宗务总长大竹明彦为团长,人事、教学、传道、教化、出版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团员的日本曹洞宗和平友好代表团一行10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倪强副秘书长、张琳副秘书长等的热情欢迎。  日本曹洞宗源于中国曹洞宗,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现拥有教徒800万人,寺院15000余所,是日本最大的佛教团体之一。自1991年大竹明彦就任宗务总长以来,把“和平、环保、人权”作为此宗的基本方针,主张只有杜绝战争,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与自由;积极推进旨在阻止环境恶化的“绿化大自然运动”;呼吁开创一个以精神…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佛教指和尚),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教心明禅师。心明禅师听到他的困惑后,二话不说,就领他来到一林间空地,燃起一堆篝火,就在火势正旺时,心明禅师一把将通一比丘推进火堆。通一比丘出于求生的本能,赶紧豌出火堆,并在地上打滚,迅速熄灭了身上的火苗。  相似文献   

4.
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在他出家以前作太子时,就精通当时印度的医方明。所谓医方明,就是关于治病处方的医疗知识。在他证悟成佛以后,获得了自在无碍的神通,利用天眼通、他心通,释迦牟尼佛对人体有着超人的认识能力。在  相似文献   

5.
秦小林 《天风》2014,(12):28-29
今年是已故上海基督教会著名的爱国爱教领袖——孙彦理主教诞辰100周年,虽然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将近二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嘉言懿行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当美国篮球巨星迈克·乔丹向世人宣布正式退出篮坛时,一向以乔丹为自己心中偶像的杭城某校初三学生陈东明,双眼紧紧盯着电视屏幕,心一下子缩紧了。他无法相信这是事实:如日中天的乔丹为何要离去?陈东明看着看着,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夜他辗转难眠……自从爱好篮球以来,陈东明心中最崇仰的英雄就是迈克·乔丹。在他的书桌上、床四  相似文献   

7.
《日本佛教史》评介郑天星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的邻邦。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内容相当丰富,为此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写了一部长达60多万字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他在序言中写道:“日中两国过去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约有一千八、九百年之久。日本人上古就经由朝鲜或直...  相似文献   

8.
日野之彦是日本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在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着强烈的个人标志,他突破了日本绘画发展中较单一的格局,为今天的日本艺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个人视野,代表着新一代日本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思考和探索。日野之彦的作品,擅长透过画中人物不安和彷徨的表情、惊恐夸张的眼神,反映出日本人在面对着科技和资讯充斥下,处于过度膨胀的社会中,产生了无比的失落感和矛盾,藉此探讨自我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化、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等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也每每趣味良多,拆而解之意味无穷,历史上多有趣闻佳话。明朝有个大臣叫万安,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客人知道小万安很聪明,就出了个合字上联,让他对下联: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这个联是个合字联,"日"和"月"合成"明"字。小万安听了马上就对出了下联:  相似文献   

10.
助刊鸣谢     
《法音》2005,(12)
(单位:人民币元)果法30.00裴盛云235.00赵兴平12.00郭建平、艾丽华、佟威廷500.00本福40.00李建国12.00高彦明40.00马炳锋40.00慈光100.00魏宏镐40.00徐惠娟140.00张旭芳40.00孙毅300.00徐天荣40.00凌孜40.00无名氏106.00华晓秦100.00明舟40.00月宗40.00李静珍100.00华艳100.00陈毅丰200.00各宏40.00灵月40.00杨华贤40.00陈玉华、单仁伟100.00湛江佛教居士林100.00邢素珍30.00张雅琴30.00王秀云20.00李星200.00阳翠华27.00成妙40.00颜遥西200.00谭淑芳40.00李百贵40.00玉佛寺330.00陈宁待140.00陈春秀40.00能净、帅净民、陈兼三、赵培元、陈…  相似文献   

11.
温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52-152
一、《二泉映月》作者简介 该曲作者华彦钧,又名瞎子阿炳,他是中国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中年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后半生靠乞讨卖艺为生,他把对痛苦的经历全部通过音乐来诠释。阿炳在音乐上最初源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将“心”界定为人的灵明,其自然而然的展现就是“良知”。那么,人的灵明同其所自来的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呢?他从心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就有了另一番结论。当其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时,还把天地万物看作人心之原,而当他及他的弟子都承认“灵明”是人心根本特征时,他就进行发挥了,从心为起点来展开其哲学体系。一、主动与被动:心之发动与随感而应下面这段话基本上反映了王阳明的心物展开模式:“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的道教修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教参与《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可能性《西游记》成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使得其中加入道教的内容具有了可能性。1.《西游记》成书的历程唐太宗贞观三年,三藏西行;十九年东归。三藏写过一本《大唐西域记》,记叙他在西域的见闻。他的弟子慧立、彦胔(cóng)作《大唐慈恩寺三藏  相似文献   

14.
李贽的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人皆有私”的人性伦理观、功利主义的经济伦理观、男女平等的两性伦理观给晚明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造成强烈震撼并产生深远影响.李贽的伦理思想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其中的奥秘就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深深地影响了李贽的心灵,伊斯兰教情愫伴随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大凡提及佛经传译的历史,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四大译师。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历事北齐、北周和隋三个朝代,被誉为“翻经大德”的彦琮法师,也是一位值得纪念的翻译大师。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佛典传译事业所做出的卓著成绩,都是后人不能忘记的。释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人。生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少时聪颖,记忆力过人。十岁出家,初名道江,师事僧边法师,勤奋学习佛教经律,悉心领会经文的深奥含义。北齐武平初年(公元570年),年仅十四岁的彦琮(当时法号“道江”)西入晋阳,且听且讲,以求深造。当时尚书敬长瑜等曾请他讲解《大智论》。齐皇后至晋阳,也曾请他入宣德殿讲解《仁王经》,在场僧俗二百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不是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17.
一、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是明朝的宗室,献王朱权的九世孙,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八岁的时候便能作诗,十一岁时便能画青山绿水画.明亡之后,他心情十分的悲愤,遂落发为僧,从此寄情于书画.他废弃了自己的姓,也改了名字,号雪个,晚年号八大山人,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八大".  相似文献   

18.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辟异端"为己任。明王道是方孝孺政治思想的最终归旨。结合明初具体的时代环境,他对圣贤之道做出新的诠释,即是明王道的具体途径。儒家之外的百家杂流以及儒家内部偏离修身之法的异端分子都与实现王道理想背道而驰。方孝孺所谓的圣贤之道是他辟异端思想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他对异端分子的驱斥态度。本文对方孝孺站在道统立场的辟异端思想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孟凯 《管子学刊》2011,(2):24-29
荀子的正名理论不仅接续孔子的正名传统,也有对诸子之学的扬弃,在正名理论中荀子借鉴了名家、墨家的理论,丽他们也是萄子批评最多的。荀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体现在《正名》篇中。其中他讨论了名的分类、名的作用、制名的原则等,并对“三惑”等不正之名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名的主要作用在于“明贵贱”与“辨同异”,“贵贱”关乎价值,“同异”关乎事实,萄子就通过名联接了事实与价值。“辨同异”在乎求“真”,“明贵贱”在乎求“善”,而荀子又认为“明贵贱”高于“辨同异”,从而把名学引向伦理、政治之域。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六年,王文成主教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处主任。他逝世已二十六周年了。当庆祝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诞生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非常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全国爱国会发起人之一-王老主教。这对我们今后踏着他的脚步努力开创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工作,有着重大意义。王文成主教,字彦聪,圣名保禄,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幼年献身教会,接受教会培养,于一九○七年毕业于成都教区神哲学院,一九一一年晋升铎品,曾任四川温江县、简阳县、南充县的本堂神父,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