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恐惧的过度泛化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 表现为患者对与原危险刺激极不相似的中性刺激也有着较高强度的恐惧反应。临床上,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患焦虑障碍, 因而对恐惧泛化进行性别差异研究可以为解释女性有着更高焦虑障碍发病率提供新的角度, 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辨别性条件恐惧范式, 以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作为测量指标, 从行为和生理两个层面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程度和恐惧泛化消退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在恐惧泛化程度上, 未出现显著性别差异。在恐惧泛化消退上, 在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两个层面均有着显著性别差异, 具体表现为相较于男性, 女性恐惧泛化的消退更慢, 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结果表明, 女性焦虑障碍高发病率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可能在于女性对于恐惧泛化刺激的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陈伟  林小裔  李俊娇  张文曦  孙楠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21,53(10):1082-1093
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的提取消退范式能够有效地削弱非适应性恐惧记忆。性别差异是个体差异性研究的关键变量, 但在提取消退范式的研究中仍然比较少见关于性别差异的探索。因此本研究以立体几何图形作为条件刺激, 腕部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 皮肤电反应为恐惧反应指标, 探究提取消退范式在恐惧消退效果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在恐惧自发恢复测试中, 提取消退范式的所有被试都成功抑制了恐惧复发, 但恐惧重建测试中只有女性被试抑制了恐惧复发。这说明, 提取消退范式在抑制恐惧自发恢复方面效果显著, 在恐惧重建上女性的消退效果显著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简称新冠)疫情下,公众对新冠的恐惧与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式,于2022年5月采用COVID-19恐惧量表(Fear of COVID-19 Scale,FCV-19S)、风险感知量表、心理困扰量表对居住于上海的283名居民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新冠恐惧、风险感知、心理困扰3个变量两两间呈正相关(新冠恐惧、心理困扰:r=0.251,p<0.001;新冠恐惧、风险感知:r=0.422,p<0.001;风险感知、心理困扰:r=0.297,p<0.001)。新冠恐惧、风险感知对心理困扰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151,p=0.015;β=0.263,p<0.001)。风险感知在新冠恐惧和心理困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97,95%CI为0.047~0.166),占总效应的39.3%。结论:新冠恐惧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困扰水平,还可以通过风险感知的间接路径影响个体的心理困扰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条件性习得范式探讨厌恶与恐惧情绪习得的性别差异。行为结果表明,在成功习得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之后,男女性在唤醒度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脑电结果表明,在早期N1和P2成分,厌恶情绪与恐惧情绪的习得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同性别在N2成分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厌恶、恐惧、中性这三类CS的N2成分均差异显著,但男性仅厌恶与中性情绪的CS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的习得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金艳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15,47(12):1465-1471
动物研究显示, 雌激素调节条件性恐惧习得和消退, 但是, 人类的性激素对条件性恐惧习得和消退的影响还不太清楚。因此,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考察女性不同生理周期对条件性情境恐惧的习得和消退的影响。20名经前期和20名经期女被试暴露于3种情境下:无厌恶刺激情境(N)、可预测情境(P)和不可预测情境(U), 预测此3种情境下是否出现厌恶刺激。以在线索条件下和无线索条件下对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为因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在习得阶段, 经期女性在P情境下的条件性线索恐惧的主观预期值高于经前期女性; 经前期女性在3种情境下的条件性情境恐惧的主观预期值都高于经期女性, 但只在N情境和P情境, 与经期女性相比, 经前期女性对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存在显著差异。在消退阶段, 与经期女性相比, 经前期女性在3种情境下的条件性情境恐惧的主观预期值更高, 且经前期女性对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在N情境和P情境显著高于经期女性。该结果显示, 经前期女性对条件性情境恐惧易习得难消退, 表明此生理阶段的性激素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 从而影响条件性情境恐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后掩蔽范式,将自信心评定法与心理物理学的方法相结合,测得了高、低特质焦虑水平个体的6种基本表情(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惊讶)的觉知阈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恐惧表情条件下,高特质焦虑个体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低特质焦虑个体的,在其他表情条件下,高、低特质焦虑个体的觉知阈限没有显著差异;在低特质焦虑组,愤怒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厌恶、恐惧和高兴的,恐惧和高兴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愤怒、悲伤和惊讶的。在高特质焦虑组,愤怒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厌恶、恐惧和高兴的,高兴表情的觉知阈限小于愤怒、悲伤和惊讶的,恐惧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其他表情的;女性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男性的。因此,较低特质焦虑水平的个体,高特质焦虑水平的个体觉知恐惧表情的能力更强;面部表情觉知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觉知能力较男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卵巢激素影响女性恐惧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导致恐惧情绪加工的两性差别。女性对恐惧情绪加工受到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的影响。近年来, 人类脑成像技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研究发现了卵巢激素影响女性恐惧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其中, 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杏仁核活动增强, 使女性对恐惧面孔识别的准确性增加, 而孕激素水平则相反。这与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和妊娠期间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虐待是指通过利用恐吓、侮辱、及口头或身体上的攻击而控制与压制他人的任何行为”。也就是说,虐待有身体和心理之分。在婚姻生活中,除了对配偶施与身体虐待的男人以外,还有一种对配偶进行心理虐待的男人他们以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语言为武器,对女性造成极大的伤害。受虐女性可能会因长期遭受痛苦、恐惧、焦虑的折磨而身心疲惫,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病。但遗憾的是,对于这种男人,大多数女性朋友并不了解,也没有恰当的应对方法。希望本文能为女性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44名正常女性大学生作为被试, 通过心理社会压力暴露的方法诱发焦虑组被试的状态焦虑, 采用主观预期值作为指标, 考察焦虑对条件恐惧习得和消退的直接影响, 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也表现在评价性条件作用上。结果表明:心理社会压力暴露显著提高了焦虑组被试的状态焦虑。在习得阶段, 状态焦虑降低了被试对条件刺激的辨别条件恐惧反应, 具体而言, 状态焦虑降低了被试对CS+的主观预期值, 但是却提高了对CS?的主观预期值; 在消退阶段, 状态焦虑抑制了被试对条件刺激的消退。状态焦虑的影响也表现在评价性条件作用上, 和控制组相比, 焦虑组在习惯化和消退阶段对条件刺激表现出了更为负性的效价评定。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艺术创作和观赏中,陷入了由模仿而产生的追求心理、恐惧逃避心理相互作用所营造的矛盾“魔域”.人类对于造物行为的痴迷与信仰所产生的禁忌,在这片矛盾的“魔域”中互相调和与重组,以产生各式各样艺术作品,或者是艺术鉴赏与批评.以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一书来看,这同样也是一种错觉,不论是仿真还是仿真的禁忌,它从某种程度上基于人这种矛盾心理而产生,又带回给人以类似的矛盾的审美感受.但人类的理性告诉我们,不论是希望艺术品成活还是不希望,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种错觉在艺术上,正是人类心理映射到艺术上的玩味与有趣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神经心理紊乱中,恐惧反应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恐惧是焦虑性疾病的主要成分,焦虑性疾病的流行率为2%~4%,①然而恐惧的流行率报道却有很大的差异。目前临床对儿童时期的恐惧研究不多,而对成人恐惧的研究中发现许多患者在儿童时期已有很明显的恐惧现象,②因此,临床应尽早发现。在回顾儿童恐惧的治疗和病因过程中,应先弄清楚儿童正常害怕的发育过程,以澄清儿童时期恐惧的评价、诊断和治疗在发育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乔红霞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1,34(2):435-440
[摘 要] 军队女性心理是军事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研究的焦点包括:女性军人的性别角色与特质、军队女性领导者、女性军人的婚姻与家庭、性别压力与性骚扰等。军队女性心理在研究方法上受女性主义影响坚持多元方法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与普通女性心理研究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未来军队女性心理的深层研究将日益迫切,非主流研究方法将逐渐引起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应注意军队女性心理研究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将自信心评定法与心理物理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测量了年轻人和老年人6种面部表情(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惊讶)的觉知阈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所有情绪类型条件下,老年人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年轻人的;在年轻人组,愤怒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厌恶、恐惧和高兴表情的,恐惧和高兴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愤怒、悲伤和惊讶表情的。在老年人组,愤怒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大于其他表情的,高兴表情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其他表情的;女性的觉知阈限显著小于男性的。可见,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觉知面部表情的能力发生了衰退,且不同表情衰退的程度不同,高兴表情的觉知能力衰退的程度最小,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觉知能力衰退的程度最大;女性的面部表情觉知能力较男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计谋是人间的怪物,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计谋的构设需综合运用一系列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而心理规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诸葛亮以烽烟将熟知兵法的曹操诱入华容道、以空城吓退司马懿便是循心理而用计的典型例子、计谋中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只谈心理陷阱、心理迷雾这两个问题.所谓心理陷阱,就是施加某种刺激而使对手失误的人工心理误区.构设心理陷阱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择要介绍几种。1.暗示.就是不直接提供某种信息,而将其隐含在其它必定会显露的信息中。在人际利害冲突中.任何一方都要拼命地搜集信息,…  相似文献   

15.
恐惧与灾难     
在二战时期,当希特勒就要吞并整个欧洲,全世界都在以恐惧的心理看待这个旷世恶魔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进行反战动员的时候说:我们唯一引以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相似文献   

16.
死亡心理是人类面临死亡及相关事件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复杂心理状态。目前, 研究死亡心理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简称TMT)。但该理论存在以下争议: (1)在死亡的基本认知方面, 恐惧管理理论呈现出不一致的研究结果, 如死亡是否与不确定性无关, 死亡是否导致恐惧情绪, 寻求个体生存是否为人类的核心议题; (2)在社会文化层面, 恐惧管理理论提出者的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普遍态度是呈否认的, 但是跨文化的研究显示其他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呈现出接纳或蔑视; (3)在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结果方面, 呈现出较多的矛盾性, 表明研究中有重要的调节因子未被涉及。基于此, 死亡心理可能的研究方向拟从认知、行为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梳理。未来死亡心理研究需秉承科学与文化并重的原则, 并结合死亡心理的内容与过程, 关注群体面对死亡时的心理规律, 开展死亡心理影响下的身心健康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俊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3,26(1):107-110
运用成就动机问卷与投射测验研究了454名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成就动机显著强于普通中学学生。男生和女生均存在着成功恐惧,其恐惧主要与学业、人际关系、家庭和事业有关。被试在女主人公身上投射出更多的成功恐惧。中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恐惧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人们担忧因错失信息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本研究探讨这种现象的加剧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探究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其过程中人际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的错失恐惧程度负向预测了其亲社会行为;(2)人际安全感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高的错失恐惧水平会降低个体的人际安全感,从而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低的时候,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和投射测验研究了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成功恐惧有四种 ,分别与人际、家庭、学业和事业有关。由投射测验引起的成功恐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恐惧负相关显著 ,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0.
疼痛恐惧源于把疼痛等同于伤害的灾难化信念及对疼痛的负性解释, 它在慢性疼痛和能力丧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疼痛恐惧可以通过联合学习和观察学习等方式获得, 并且在具有相似特征的刺激中存在泛化现象。通过教育干预和等级暴露疗法等可以成功消退疼痛恐惧, 在消退过程中要控制安全信息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在疼痛恐惧的获得与消退中, 主要有杏仁核, 脑岛和前扣带皮层等脑区参与。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深入探讨疼痛恐惧形成中的泛化及消退后的恢复、再巩固等现象, 加强其临床上的应用, 并综合心理、生物和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疼痛恐惧的获得、泛化与消退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