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信,是一个人工作、生活时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状态。它在塑造、完美你的人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能切身感受和领略到自信者身上发出的耀眼光辉和他们留下的闪光足迹。谈及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时,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那是关于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伊赛克·帕曼教导他的学生如何表演的事。他就演出前的心理调适等问题,曾和他的学生有过如下一段很有意义的谈话。“你演出的时候,最重要的心理准备是什么?”伊赛克问他的学生。“要小心。”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错了!”伊赛克斩钉…  相似文献   

2.
我的大学     
“不知道别人何以拥有那么多的美好,而我却只有不尽的忧愁和寂寥?”这是一位新生朋友写给我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困惑和烦恼,他希望我能告诉他怎样才能摆脱迷惘,活出青春应有的风采,信的最后他说:“你不要告诉我要自信,我对你说了,我家境贫寒,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你叫我怎么自信?!”读着他的来信,尤其是感叹号和疑问号的真情表白,我又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3.
在商业谈判中要想获得最佳的结果,就要学会察颜观色,摸清谈判对手的内心状态和真实意图,以便相机行事,出奇制胜。 假若对手在谈判时挺起了胸部,手臂伸高交叉在脑后,这是一种自信、有把握或有优越感的表现,意味着他要向你显示,一切都已掌握在他手中。为针锋相对地对待对方这一挑衅性姿势,特别是在那种僵持性谈判或意见分歧很大的争论中,你可用同样的姿势来对待他,它能帮助你把对方的气焰压下去,甚至使你从劣势转向优势,成为胜家。  相似文献   

4.
自信须适度     
自信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但过度自信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为什么过度的自信会导致不良的恶果呢? 首先,过度自信将使自我封闭,不再吸取外界的精华和他人的意见,在本该接受的时候而拒绝,这样将使自己逐渐孤立起来,丧失与外界的正常而有益的交往与联系。希特勒极度“自信”,梦想有一天主宰整个世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大转折”,本该使他意识到人力的有限。但他依旧挣扎,不肯放弃称霸世界的野心,因为他自信自我的超人力量。甚至到了与他“可爱”的情妇夏娃走投无路时还未醒悟,而归罪于“天亡我”的客观原因。所以他采取了自杀去结束…  相似文献   

5.
“给,都给,全部都给。”这正是基督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不但那时做了,现在还在做“全部都给”的工作。他给我们的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法律式的缚束,而给我们的是他的爱。 基督的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泉源。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师保一圣神在不断地呼唤,引领我们去接受拥有此泉。此泉使我们能够战胜并且拥有一切的以及无所不能的法宝。谁若拥有并已会用此法宝,他将会拥有所有的一切。 这是因为:基督的爱是一种催生生命的伟大力量,它能催生出人的真正幸福与快乐。倘若你真的拥有并善用了它,你就会体验到生命的存在;你若拥有了…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7.
<正>歌词这样写道:“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记得吗?”诗词这样写道:“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当你走在路上,瞥到一位陌生人,脑中会闪现出这样一种想法:“他/她长得好像我的一位故人”,或者是:“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她”。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不气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才不失为伟人气质。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如果失败了就想到“我不行了”,那肯定是难以成功的。阿基米德很有自信心,他说过一句名言:“如果给我一个适当的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信心,否则,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9.
自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精神。一个人缺乏了自信,就会像汪洋大海上漂浮着的一朵浮萍,无着无落,无依无靠。从这层意义上说,拥有了自信,就是拥有了渡过海洋,抵达宽阔彼岸的船。 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名士拥有自信、推崇自信,从而穿过自信,抵达成功。 爱因斯坦,代表着一个世纪科学成就巅峰的名字。他拥有着绝对的无与伦比的自信力。他的相对论发表后,很快就遇到了前所末有的批评、攻击和谩骂,有人还有极具“创新意识”的手段,挖空心思地炮制了一本  相似文献   

10.
佛心慧语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哭泣,而终结却是一声叹息。生命犹如钟摆,在追寻与幻灭中摇荡。人间之力智,在乎洞悉本身之缺点。人的价值在于他懂得善尽他的义务。“心地安祥”的快乐,比世间一切财物的价值都高。单纯的心是一种最美的心情。“亲切”像是美丽的花朵,可以美化我们的人生。“亲切”是一种无声的韵律,它能让你周遭的人产生共鸣;“不亲切”是一种残忍的自私,因为它不仅会阻止你拥有快乐,同时,也阻止你拥有朋友。我们如果不为别人的说法和做法而忙乱,心中必会安祥得多。  相似文献   

11.
吉宁 《天风》2012,(7):9-9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要被朝九晚五的生活困住,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做一点能激励自己、让自己开心并且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仍有意义的事。纠结于过去或是未来。如果沉溺于过去发生的事,或总是纠结于未来会怎么样,你就会失去一切。告诉自己"当下才是最要紧的",哪怕一扇幸福之门关上了,你也一定会找到另一扇更适合自己的快乐之窗。挑剔自己的外貌身材。请记住,健康是生活最重要的东西,而你的身体是自己所拥有的最好工具。不要过分挑剔自己的外貌、身材等,但也不要随意糟蹋它。经常散步、锻炼,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交友是人生旅途中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遭遇不幸时,应当怎么做才恰当,恐怕就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了。单有热情的助人愿望显然是不够的。当你面对陷于困难与不幸的朋友不知说什么才好时,也许像“别担心,会好起来的”、“多多保重,别太想不开”之类的安慰话听起来连你自己都觉得是这样苍白无力;也许你的古道热肠使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寻求你的帮助,直到有一天你感到不堪重负时,失衡的心里另一个声音在说;“真累人,我有难处的时候找谁去呀……”好了;读了下面的文字,你就会知道当你的朋友处于困境和打击中…  相似文献   

13.
自信的魅力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曾如是说. 如果说你真正建立了自信,那么你就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自信会使你创造奇迹.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拿破仑就曾宣称:“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激起了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才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相似文献   

14.
快乐,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常常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且人缘极佳。人们也常把快乐与健康相联:在二千多年前,所罗门就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西方也流传着“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谚语、因此,人们常把祝你快乐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拥有快乐生活也是每个人内心最真诚的期盼,  相似文献   

15.
珍惜拥有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将杯子伸向耶稣,求主随意倾注,无论半杯还是一杯,从主便是祝福。”“从主便是祝福”,当一个基督徒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信仰面对生活。他就会以豁然的胸怀,不再在意自己杯子的大小、杯子的贵贱、杯子的多少、而只以喜悦的心情珍惜拥有,因为他已懂得“从主便是祝福”。  相似文献   

16.
萧伯纳说过“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的本质,是对自己学习能力,上进能力的肯定,是对自我改变可能性上的一种信任感。自信来源于个性发展的丰富与成熟。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充满活力,自尊自爱,不易被挫折击倒;而一个自卑的人,往往妄自菲薄,怯懦困难,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7.
以《人间喜剧》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自身却“悲剧”演出频仍,一生坎坷。然而,顽强的挫折耐性使他拥有大无畏的勇气,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这就使巴尔扎克的手杖附丽了坚定人生信息、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威力! 挫折耐性,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心理素质,亦是时代要求每个具有奋争精神的人拥有的“精神手杖”。几乎可以说,一个人奋争目标的层次,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你追求的层次越高,往往遇到的挫折也越大。因此,当你踏上奋争之路时,一定要检…  相似文献   

18.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化交流是一种主体际的交流。主体际性表述“我”与“你”、“我”与“他”或“她”以及“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文化造就了一定形态的“我们”的群体,而文化交流发生于作为不同群体的“我们”与“我们”之间。于是乎,探讨自我和主体际性的问题就与文化交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而“自我”便成了这一系列问题中首先要说明的概念。对于什么是“自我”,初看起来是最自明的,其实最深奥。谁不知道他自己的“我”呢?谁须臾能脱离他自己的“我”呢?谁说话和行动时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在主持…  相似文献   

20.
严锡禹 《天风》2017,(9):25-25
作为一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士大夫,徐光启深受儒学的影响,他对基督教学说(时人称为“天学”)的理解,是在自己已经拥有的儒学背景中展开的。因此,要了解徐光启对天学的认识,必须了解他对天学与儒学关系的论述。1612年,徐光启为他与熊三拔合作翻译的《泰西水法》写了一篇序,其中这样说道:“余尝谓其教必可以补儒易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