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风作面,腾云驾雾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中则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现在当然没有皇帝了,不过龙现仍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或象征,如中国人就自称是“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条龙”等。因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两个“成龙”,只是父母希望子女或者是子女希望父母。能够成为社会上出人头地、出类拔草的人物、这可以说是全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普遍共有的心理及心愿。这种子女对父母及父母对子女的美好希望和要求.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而是充满了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从历史上看,“望子成龙”在中国一直具…  相似文献   

2.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3.
我儿子从小活泼好动调皮,到了青春期更不听话。你越是让他干什么,他越是不干什么,气得我总打儿子,有时甚至用链条把儿子锁在家里,打着打着儿子长得比我还高了,不但没打好,反而越打越坏,儿子遭打就往外跑,有时甚至开始还手打我,我看着儿子做坏事又无力管他,真是心力交瘁,难过至极,不知如何是好。江西赵明欣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十三四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能持续2—3年,你让他(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上层社会子女教育、贫民子女培养二个方面讨论洛克有关子女问题的思想。洛克对当时的父母子女关系提出了批评 ,主张父母用适当的方式对待子女。对社会上中层阶级的子女 ,他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力图把他们培养成对英国社会有用的人材。在提出“绅士教育”论的同时 ,洛克又从实际出发制订出贫民子女教育的设想 ,希望通过儿童的半工半读来解决教育和贫穷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没想到离婚后第一次单独带儿子我便闯祸。 自家庭解体后,心绪的沉重使我恶梦丛生在喘息的日子里,我将4岁的儿子推给父母,直到“六一”节前夕,我的心境才渐趋平淡,这时终于惦念起儿子,急急接他回来,想让小别的爷子伦乐填充我情感的伤隙。弄了几个菜肴,特别做了道精心煨煲的排骨汤,是儿子最爱吃的。刚刚盛好端出,儿子舞着冲锋枪斜刺里杀出,正与我相撞,我一个趔趄,滚烫的油汤泼出,正撒在儿子的肚上。儿子惨叫一声,双脚便乱蹬。我大呼:“堃儿,你怎么了?”立刻去脱他的裤子,岂料稍一触手,儿子便痉挛不止,嚷嚷:“爸爸,抱我抱我抱我,我好痛  相似文献   

6.
海马爸爸     
家里只有两个单身汉,我和儿子。每天早上,我先把儿子送到学校,再去公司上班。他总是站在校门口,冲我高高地挥起小手,“海马爸爸,再见!”不知从哪天起,儿子忽然不再叫我“爸爸”,给我起了个外号“海马爸爸”。这让我感到别扭,多次警告无效,渐渐也就习惯了。小家伙才9岁,却人小鬼大,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恐怕没安什么好心。  相似文献   

7.
聆听的艺术     
世界级的大文豪伏尔泰说过一句名言:“通到心的大路是你的耳朵。” 生活在这个迅速变迁,各种资讯排山倒海般地冲向我们的信息时代,聆听已经逐渐成为稀有罕见的事了。 不少夫妻彼此抱怨对方不愿“听”他或她说话,作父母的也埋怨子女不肯“听”他们说话。青少年们也在抱怨自己的父母从来不愿“听”他或她们说话。 形成如此普遍的“怨”之因由,我认为在于“聆听  相似文献   

8.
人生藏宝图     
我的一位同事非常敬重他的父母,他知道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要给他们一张人生地图。 他的书桌上始终压着这张“地图”,他曾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藏宝图,我会接着记下去的,将来有一天把它送给我的儿女。”  相似文献   

9.
在双语家庭中,如何用两种语言来教育孩子,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父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Ronjat(1913)曾提出过一种“一亲一语”的理论,建议父母与子女交谈时,应该严格地各自使用一种指定的语言,直到孩子在实用中能分辨这两种语言为止。他认  相似文献   

10.
给妈妈让座     
儿子13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提出了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只有一个座位,那么,请让座给我。儿子很吃惊,因为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我说:“孩子,你快和妈妈一般高了。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以前了。之所以要在你生日之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你出生那天就是妈妈一生中最辛苦的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懂了。”  相似文献   

11.
盲者守灯     
有一个婆罗门在六十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求神保佑,生了一个孩子,因此他非常疼爱这个宝贝儿子。可是,很不幸的,到了孩子六、七岁时,突然生病死了。婆罗门十分爱护这个儿子,所以对孩子的逝去,一直耿耿于怀,无法放下。他想:“我好不容易向神求来儿子,阎罗王怎么可以轻易地把他带走呢?”婆罗门就去找阎罗王计较。他一见到阎罗王就高声抗议,阎罗王听了,只说道:“我带你去找你的儿子。”爱子心切的婆罗门,急急忙忙地跟着阎罗王走。过了好久,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婆罗门看到他那可爱的儿子正开心地玩耍。他情不自禁上前抱住儿子,说:“儿啊!我找你找得好苦喔!”可是,这个儿子却一脸茫然地回答:“你在讲什么啊?”  相似文献   

12.
有爱的人生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会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爱,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  相似文献   

13.
醒悟的浪子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他向天  相似文献   

14.
幸信 《天风》2013,2(2):69
说到爱,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是两种爱:亲情之爱和爱情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想想在母亲腹中,母亲把自己体内最好的无条件地先给了我。我的生日,是妈妈的痛苦日。我生病了打针,妈妈的心最痛。家里的保姆洗衣做饭总要算钱,可父母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从来不曾向子女邀功算钱,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15.
醒悟的浪子     
曹惠云 《天风》1997,(8):41-42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16.
据1981年7月份对天津市河东区广宁路街两个居委会的抽样调查,发现主张“由父母作主”解决子女婚姻问题的老人仅占11.8%,其他的老人对待子女婚恋的态度分别是赞成子女“自由恋爱”、主张采取“经人介绍”方式和主张以“自由恋爱为主,父母意见为辅”。又据1984年6月份对天津市市区1098位老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对子女婚姻“起决定作用”的老人占18.2%,“有发言权但不起决定作用”的老人占57.3%,“不起作用”的老人占16.8%。两次调查表明,城市老人对子女婚姻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持“由父母作主”的态度或者“起决定作用”的老人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数老人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18.
缺了一角     
鲍勃抱着他半岁的胖儿子,手里晃着一本书,两眼泛光地对我说:“瞧,我给他念书,他听得眼睛不眨!”  相似文献   

19.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当天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很多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我还是给了儿子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儿子一见,竟高兴地笑出声来,这是他小学五年级来作文得到的最高分。高兴之余,他又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给我打100分呢?”我给他指出几个错误的标点…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