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课堂社会心理学主要介绍课堂内不同人们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师生关系在促进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问题有:教师的任务、师生关系、集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学校中个人的社会地位等四个方面,简要说明如下:1.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他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同事、管理人员、校长、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期待和要求所控制的。可是,教师仍有作为顾问、课堂集体的领导者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周立 《美与时代》2004,(6):91-93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教师对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人(不分相貌、个性、性别和优劣)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教师以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提高他人.可见,师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是衡量教师优劣的最重要的尺度.在教育教学中,师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理性和情感的动态人际过程,教师一旦被学生称为“教师”,就始终处于学生的极精细、极严格的监督下。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一般看法,基本态度,这将有利于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及自我期待,有利于教师自觉地、有效地调节师生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抽样调查,从系统和发展的角度,对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进行较为全面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了解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否有年龄和性别特征,不同学业成绩和不同文化背景(指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教改春风育新人,千树万树梨花开 走进新课堂,树立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都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教师拥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也期待教师拥有宽广深厚的知识底蕴,灵活的教学机智和精湛的教学教育艺术。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填鸭式的“倒水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援助者。这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课堂,给一潭死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巧用标志激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教育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教师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教育艺术。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优点,多少都有点自负心,都愿意表现自己,而且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承认。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这种欲求,学生即可让你掌握,依照你的期待去行动。例如,你对一个小学生说:“你很聪明,若肯用功,功课一定会愈来愈好。”这个小学生就会如您所愿,努力做个好学生。相反,如果对他说:“笨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有什么用。”学生也会依你所说的,愈来愈差,最终成为一个“差生”。这种心理趋势,称之为“标志效果”或“角色形象效果”。  相似文献   

6.
道德可区分为私域道德、公域道德和职业道德等三大基本领域。教师道德是跨三大道德领域的综合要求,公众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往往是希望每一个教师能够在私域有良好的个人德行修为和生活自律,成为个人修养和生活的标杆,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够在公域成为公平公正的代表和遵信守法的模范,还会希望教师能够职业垂范。在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教师根据公众的道德期待进行合理的道德角色定位,对于教师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角色定位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能否"做出被期待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熟练地使用着。可是一但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实际学情则会与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冲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满怀期待的学生探究过程,往往由于学生的先知先觉而得不到充分地展现,正是基于此原因,导致许多教师对预习后的课堂充满恐惧。而我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实践,  相似文献   

8.
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首先是伦理的为他关系,学生的他性外在于教师,具有无限性和神秘性,既依赖于教师这个自我又是对其的否定与超越.教师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得尊重学生这个他者,担负起对他者的伦理责任,回应他者的诉求,具备倾听能力,与他者对话以实现"和而不同"的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9.
涵养“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他们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师爱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一段话的核心就是“多元阅读”。多元阅读倡导的是个性化阅读,它有利于打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理解、教参答案为唯一标准的僵化阅读模式,从而有利于张扬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检形式表现出来的”(《普通心理学》下册第41页曹日昌著)这就是说,一个爱学生的教师,不仅在他接触学生时会流露出自己“爱”的态度,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与温暖,而且在教师自己内心也伴随以“爱”的体验,有着“爱”的感受。热爱学生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心体验。作者根据大量资料和直接与教师交谈的情况认为,可以把教师的这些体验归结为“三感”,即亲近感、期望感和理解感.而且就其深度来看,从肤浅到深切,也有很大差异。如果一个教师根本不爱学生,他就会毫无所“感”了,如果只是一般的对学生喜欢、不讨厌,那他在行为表现上以及反映到他的整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要创造一种让学生愉快学习的语言环境。教师利用一些小枝巧,让我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找一些课外的笑话、脑筋急转弯、谜语等,在课前给学生醒醒脑子,激发他们的神经系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期待上语文课,快乐的精神状态能使中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顶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导师     
苏志明 《天风》2010,(9):11-12,31
丹桂飘香,教师节又到了。这又使我想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圣经中有一个人物,可谓并不“听话”的“学生”,他就是著名先知约拿,他坦诚但任性,可爱但顽固,他时而痛悔自己,时而又性情发作,作为他的“老师”——耶和华神是怎样教育、启导这个“学生”的呢?这对作为教师或者牧师的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一、故作悬念 学生有很强烈的探求欲。老师先设制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学生恍然大悟,得到松驰后的愉悦。一位新调来的年轻老师面对陌生的学生道:“同学们,我班新来一位成员,他姓李,系男性公民,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学生懵了,相互张望。老师接着说:“告诉大家,他就是我。” 二、自我稚化 语文教师的教学投入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他能不能进入角色,不只是一个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角色”。自我稚化就能让教师真正当“学生”。 一老师在教《游园不值》时,忽然一学生“砰”的一声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教育专注知识的传播却忽视对学生的情绪教育,随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理念地不断推进,情绪管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仅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倦怠心理的消除,同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学习的环境氛围,利于师生情感和身心的发展。开展情绪管理研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教育、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和师生之间情绪的感染、传递,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探讨课堂情绪管理对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7.
联邦德国的学者姚斯在当代美学与接受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二个重要概念,“视野融合”与“期待视野”。他认为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达到视野融合后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能。一、人格魅力,无形的激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他的人格魅力,一部分源自于跨国界的多元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转变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夏季,会有一批神学毕业生奔赴禾场,开始服侍人生;每年秋季,会有一批弟兄姊妹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和造就,开始为主所用、学做牧人。神学生是教会的祝福,如何帮助他们走好服侍之路,作为学校和教会,需要他们学些什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同时,他们又有什么期待。在本期访谈录中,让我们倾听神学院教师、教会牧者同工和神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做一名教师,一个班主任,随时都可能遇到突发事件。怎样使突发事件顺利解决又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或是蒙上阴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总结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并能灵活机制的应用教育方式。有时明知学生说的是谎话也要给他一个从新改过的机会,让他快乐成长。在任班主任期间,本人曾处理过一件学生偷盗事件,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