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之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有了整套的技术画法,现在已经作为中国画技法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工笔重彩画教学分为临摹、写生、多种材料的运用、创作四个部分。古人用"丹青"作为对绘画的称呼,"丹"就是指朱砂,"青"就是指石绿、石青,是工笔重彩画的颜料。工笔重彩画是传统的绘画,有着完善的体系和技巧,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着重对工笔重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工笔重彩画艺术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笔重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从原始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纹的绘制,到战国和西汉的帛画,再到唐代的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画曾轰动一时,在绘画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然而也有长达千年的黯淡时期,工笔重彩艺术被长期搁浅停滞不前.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多元化,我国的文化和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优秀的画家如潘絮兹、蒋采苹、何家英、胡伟,胡明哲,郭继英、唐秀玲等,有效地继承传统的工笔重彩的精华,大胆摒弃工笔重彩的一些成规,积极学习借鉴,终于得到了绘画界的认可,促成了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形成,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日益成熟,在经过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的创新后,工笔重彩画走向了现代。现代重彩相对于传统工笔重彩而言,不管是技法、肌质方面,还是色彩、造型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现代重彩画表现出独特的兼容性,表现风格、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更加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绘画的审美要求和需求。在中西文化不断交汇、融合的背景形势下,现代重彩画家发现西方绘画中也有很多值得参考、借鉴的元素,这又为现代重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林若熹以创新与变革之气度,创独特之风格屹立于当代中国画坛,他的作品流露着对时间、空间、自然、永恒的哲思,既具儒家隽永、富贵之诗意,又具道家超然、深邃之哲思。林若熹的作品显示出其独特的美学追求,静中富有生命气象,动中彰显宇宙大气。其作品根植于岭南传统笔墨的文化土壤,大胆借鉴外国文化包括现代艺术的多元尝试,构图出新,耐人品读。无论从广度与深度,都能领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从广度上讲,他是难见的全面型艺术家,善于诗文,精于理论,巧于绘画(花鸟、人物、山水、工笔、写意皆善),格于书法。从深度来讲,具有深入研究的绘画之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打通诗、书、画等艺术语言界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画的线意志""没骨之骨"等理论,对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提出了极具见地的总结与展望。在如何创新中国绘画上,林若熹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个案,他当之无愧是中国画坛引领时代风尚的旗帜。文章将从内外两方面研究其艺术特色,从外而言,谈其精致构图、意象色彩、线性意志、诗意气象;从内而言,谈其独创艺术理论。文章试图从多角度研究林若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肯定其对中国重彩画艺术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从过去发展到现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以线造型"的绘画手法,继承了薄中见厚的物象的敷色技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式的满构图的构图方式、丰富的色彩以及众多新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当代异彩纷呈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到大地湾地面黑白绘画;从春秋末年中国工笔设色绘画的基本框架大体形成,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都称得上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工笔重彩画。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直到20世纪中期,工笔重彩画仍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绘画样式。当旧的美术创作满足不了当下的审美需求时,创新便成了最好的出路。绘画的革新与发展一般是从材料开始进行改变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会引起技法程式上的突破和绘画表现语言的丰富和转变,而材料与非笔绘性语言正是当下探索、推动传统工笔重彩画向前发展的重要的有效手段之一。材料的无限性与非笔绘肌理的丰富性、偶然性以及不确定性,为创作主体的情感宣泄与绘画表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非笔绘性语言,也为工笔重彩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源 《美与时代》2023,(2):30-32
工笔重彩画起源于原始岩画,顶峰时期在唐代卷轴画时期。近现代,重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绘画的工具,画面技法语言也有了新的转变。现代重彩画不拘泥于传统重彩画勾勒、渲染的技法,不仅吸收了中国画的没骨、写意等技法,突出了画面的装饰性,还借鉴了现代绘画技法。现代重彩画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其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9.
何亚峰 《美与时代》2007,(10):48-49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独特的构图、用线、设色,体现出宋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工笔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若想继续发展则必然要创新,创新则必然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传统。历史上的工笔画大发展往往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时至今日,工笔画出现了多种面貌,但多种面貌之后却藏着诸多问题。工笔重彩丰富了当下工笔画的表现技术与表达方式,也为未来工笔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当我们在某一领域里进行创新时,追本溯源是基本的方法之一,在现在重彩画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掘重彩画的各种可能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借鉴西方绘画技术的实践经验。在研究西洋绘画史时,被称为油画之母的坦培拉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作者从事工笔重彩工作已有十余年,在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中国的重彩画与西方的坦培拉有太多相似与相通之处,因此基于二者的绘画材料、作画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在重彩画与坦培拉的融合过程中做了大胆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1.
苏百钧,是国内享有盛誉的中青年花鸟画家。他的工笔花鸟画不仅以自然美的咏叹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更以意象造型及高超的艺术技巧享誉画坛,对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借鉴他人的同时又能大胆开拓,既超越传统的局限,又不受西方绘画形式的牵绊和左右,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全新局面。然而,我们对于中国花鸟画家的研究多局限于宋元明清时期,对这样一位艺术成就卓著的当代中青年画家的研究却很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并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美术的影响与绘画工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设色、线条、图案、肌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的装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时代,对传统重彩画色彩观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工笔重彩吸收借鉴西方色彩观后的风格转变,试对当代重彩画色彩体系和技法材料体系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先进思想,对青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承前启后开创新的画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藏布面重彩画是指在棉布或帆布上用藏茶做底子,借鉴中国工笔重彩技法或西方油画的薄画法,是具象与抽象兼备的带有明显装饰性的绘画。在表现内容上区别于其他画种,主要表现西藏的风土人情等,是西藏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式画种,以此形成了布面重彩画派。文章以布面重彩画派的代表人物计美赤列为例,分析总结出布面重彩画的形成原因、发展脉络以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等,对西藏布面重彩画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观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及中国写意绘画,将当代工笔画色彩观拉向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为基础,对当代色彩的赋色法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戏曲与绘画几千年独立存在,但二者本身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国工笔画去表现戏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艺术创作观念与精神文化方面更加契合。创新在中国工笔绘画中固然重要,但艺术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是绘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一幅艺术作品若无灵魂而仅仅止步于形式与视觉效果上,那它绝非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真正的魅力是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其观念和有效性的传达上。现将工笔戏曲人物画中"艺术情感"的体现作为切入点,结合创作实践尝试揭示"艺术情感"在工笔戏曲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的绘画艺术,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在巨幅绘画作品创作的构图上的原理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型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复杂的构图线的搭建,其复杂性在于尺幅巨大的作品的整体架构是多种构图线的合理组合。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许多绘画作品尺幅巨大,在构图上无疑体现出上述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洛神赋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文学性叙事题材绘画,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方式,通过山石树木作为衔接点将画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串联起来,使得一个个孤立的画面相呼应,不仅打破了诗画界限,还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完成了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化,营造了浓郁的诗画情意。同时,《洛神赋图》作为魏晋时期绘画风格的最典型代表,其表现出来的注重传神、超凡脱俗的基本审美倾向,树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典范,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雏形,对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