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制技术的出现使艺术品的收藏与传承获得了巨大的空间,它为艺术品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不同复制技艺的发展,艺术品的审美过程也开始发生改变。《蒙娜丽莎》摹本和印刷本带给我们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审美,这其实也就是手工复制品和机械复制品作为两种不同的复制技术对艺术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枇杷图》为虚谷在1896年创作,这是虚谷最后的作品之一。《枇杷图》画作展现出了独特的构图方法以及用色,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这也是虚谷绘画艺术独特意境美感的表达。关于虚谷的《枇杷图》,具体从构图、用色以及线条分析其艺术特征,对《枇杷图》艺术成就与贡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浅谈宋代工笔之美,以所学《榴枝黄鸟图》为例,从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其一是宋人小品的外在美,从线条、设色以及结构三方面介绍,其二是内在美,宋人画的写实性强,注重细节的描摹,对于细节的描写出神入化,给人以美的冲击,让人赏心悦目,对后世的临摹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一个璀璨的明星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这一流派的流行给西方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绘画领域,其比较注重人主观意识的表达,画作中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内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处理。文章通过梳理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艺术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以其在1893所创作的代表作《呐喊》为例,分析其如何将表现主义的情感推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5.
罗峰 《世界哲学》2016,(1):29-35
在《拉克斯》这部柏拉图最明确探讨勇敢的对话中,两位将军拉克斯和尼基阿斯对勇敢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定义。拉克斯将勇敢定义为灵魂的某种坚持,与知识截然无关。与之相反,尼基阿斯径直将勇敢等同于知识。拉克斯和尼基阿斯均陷入困境:拉克斯无力区分技艺与知识,使他无法解释何以明智或愚蠢的坚持都不是勇敢;尼基阿斯则由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而寄望于一种无所不能的、基于超自然力量的知识。实际上,真正的勇敢与节制、正义和智慧密不可分,可归结为哲人式的智慧。对话之所以没有得出勇敢的确切定义,乃是为了在德性问题上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教诲。  相似文献   

6.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帛书《易传》中有关于《恒》卦的四处解释,仔细研读这四处解释,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对于推知帛书的成书年代或有帮助,另一方面可知帛书《易传》中所出现的不同卦序正是《周易》自身变化的重要标志,透过帛书《易传》,可以对《周易》中的占筮与德行有着新的认识,并且对于重新把握孔子的易学思想亦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人们习惯于"左图右史"的阅读和接受信息的方式。许多文学故事都有相关的美术图像文本,不少图像文本也有相关的文学文本。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的同存共生是影响人们信息接受、关乎文艺发展的重要现象。早期从事美术文本创作的主要是画工,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出现了具有杰出创造力的文人参与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文本的创造,这些文人的参与使得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的多种形态逐步显现,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的内在逻辑逐步形成。《兰亭序》的造像显意、《洛神赋图》的模像尽意、《璇玑图》的立像明意就是这个时代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能够同存共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父亲》一举获得大赛的金奖。《父亲》在当时之所以能够拿到金奖,在于其画面之中所产生的感动中国的巨大感情力量。罗中立通过很大的尺寸、夸张的构图手法,用具有共性的父亲头像作为创作对象,替换原先的英雄领袖头像,同时用细致入微的超写实表现手法来进行现实主义的批判,带给欣赏者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之外,还指引着人们正视历史、反思历史。直到现在,这幅作品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所撰写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在秉承其实践美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美的形式的深入而精到的分析。意识形态作为高度完整概括的观念体系,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和升华,并最终落实于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干涉,它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必然的、不可规避的。艺术发展史及艺术实践活动作为人类发展史的分支也自然囊括在内,自然在本质上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逻辑史界的中国逻辑研究既有名称的不同,又有研究内容的差异,主流的中国逻辑观念是以西方传统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为参照的。如果将先秦逻辑确立为一种"正名-用名"论证类型,那么《荀子·正名》之"正名"在于"正心",确立"名"的所指,以满足治国的要求。其"用名"思想是对圣人、君子之辩说的考量,形成荀子心学的论证体系。不过,《荀子·正名》将"正人心"的要求放大到一般的正名原则,又体现出先秦逻辑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止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陈设,更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行为和精神需求,给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目前,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中,促成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是其公共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卡塞尔的案例,试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之本——互动性,增强人与城市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城市公共艺术增加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江南地区的昆曲艺术,行腔婉转悠远,表演优美细腻。作为昆曲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从人物设置、声腔唱词到舞台意境,都表现了昆曲艺术的美学特征。作为起源于江南地区的艺术形式,受江南文化土壤的滋养,昆曲艺术尽显江南之美。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的核心问题是作品的公共性问题,而公共性问题其实是公共权力问题。公众参与公共艺术创作是公共性的一种重要体现。通过不成熟的创作实践以求抛砖引玉,对公共艺术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做一个简短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列举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影视音乐。并且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对《西游记序曲》《敢问路在何方》《天竺少女》这三首歌曲进行剖析,以达到对于影视音乐中片头曲、片尾曲和插曲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我主题的贯注是文人画约定俗成的传统,包含兼济天下的宏观自我主题和自娱自悟个体微观自我主题两方面,关乎画家的品格成熟与否。张大千《西园雅集图》前后两个版本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自我主题是艺术家一生的阅历与省悟,只有把握住文化的主脉,开放地感悟时代潮流,才能孕育创造出具有独创品质,意蕴深厚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自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来隐喻民族、生死、孤独等创作母题。《长江图》与《皮绳上的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剧作模式都具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两部作品切入,深入探讨近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范式:一是从文学到影视的流变;二是作品叙事时空形变的实践;三是从魔幻的风格中衍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传统剪纸艺术的应用,不仅为我国现代动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其开辟全新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有利基础。本文在对陕北传统剪纸中独有的艺术元素进行梳理的前提下,通过对陕北传统剪纸艺术的表现题材、造型特征、色彩语言、图形寓意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促进陕北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的共同发展提供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西溪艺术集合村为例,对其公共艺术进行规划与设计,探索绿色生态与人文价值的关系。从双向性进行研究,横向上分析了绿色生态观的出现及发展,从纵向上探索了其对公共艺术的影响。最后指出,城市公共艺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设计,这对未来公共艺术的转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