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整体性上理解当今的醴陵釉下五彩作品,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造型,无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样式的创造型,它造型基本上具有形体饱满、线形简洁、转折流畅、对比强烈、材质丰富的特征。时至今日,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相比已是面目全非,相去很远。现代陶艺拓宽了艺术创造领域,也使艺术流派和造型手段丰富多彩,同时使艺术形式大大丰富起来。而对现代陶艺醴陵釉下五彩作品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净仪 《美与时代》2016,(10):41-42
康熙五彩是清代釉上彩瓷重要的装饰形式之一,其素雅、明丽的装饰特点,体现出这一时期宫廷浓墨重彩的审美文化,而仕女题材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以康熙五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为切入点,从装饰彩绘技法层面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著名的仙山福地,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武当山道教官观都藏有各种珍贵文物,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御制"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该牌采用官窑五彩极品瓷烧制,  相似文献   

4.
嵌瓷作为潮汕建筑中三大装饰手法之一,在历史的沉淀下绽放出独具魅力的风采,并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国时期潮汕的嵌瓷主要有三个传承脉络,分别是以潮阳的吴丹成、普宁的何翔云和潮州的苏宝楼为首的派系,然而如今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命运。充分认识到"非遗"文化潮汕嵌瓷发展的局限和现状,加强保护和传承创新,培养人才,延续嵌瓷文化,需要政府、媒体、企业、教育等社会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林佳 《佛教文化》2011,(4):30-33
相左于景德镇、醴陵这两座瓷都,德化自古以民窑为主,民间手工作坊散落乡间。 当年,泉州港源源不断运往海外的货物中,除了刺桐缎,就数德化白瓷最多。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泉州德化白瓷在国外的名气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1],它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蜚声海内外,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瓷器的成长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特别是明初永乐、宣德两朝,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器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着悠久的兰花文化,文人墨客常借兰抒情,托兰言志。瓷画是在瓷器上作画,创作手法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瓷画兰花有釉上和釉下之分,所要求的手法也不同。瓷画兰花不仅要考虑兰花与周边环境的布局关系,还要考虑兰叶与兰花的组合,注意疏密。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陶瓷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景德镇陶瓷业收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生产模式由于时代的进步而出现变化,传统的手工艺优秀的因素将会消失殆尽,然而这些是我们优秀陶瓷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是应该被时代传承的。通过对高等教育背景下德镇制瓷手工艺的传承次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由于高等学校教育所引发的传统陶瓷手工艺传承的问题,解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手工艺技术在是中国制瓷文化中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各种瓷器精品迭出,其中很多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包括销往西亚与中东地区的兼具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青花瓷,以及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色彩的“耶稣瓷”。这些瓷器的制作与对外贸易,极大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虽然潮汕嵌瓷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学术界对潮汕嵌瓷的研究仍处于零散状态,缺乏装饰、工艺等方面详实全面的论述。为了深入了解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结合潮汕地区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以及形成发展,从"工匠精神"视角出发探讨潮汕嵌瓷装饰的艺术特点、工艺技术、民间信仰等方面,阐述潮汕嵌瓷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炉古镇作为耀州窑制瓷旧址,延续了千年制瓷文化,保留了众多百年制瓷窑洞以及窑洞民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窑洞逐渐废弃、破坏,为保护发展陈炉文化,窑洞修复、改造工作势在必行。文章对陈炉古镇现状发展问题进行浅析,结合地域历史文化、陶瓷文化及其民俗,提出对窑洞修缮、改造的对策,推进历史名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3.
斑驳五彩的《道藏》《道藏》是道教经典、论述、符箓、科仪、法术和文献(包括山志、纪传、图谱等)的总汇。道教是宗教的一种,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所以它和祖国的传统文化有至为密切的关系。就整体而言,《道藏》所包蕴与代表的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是第一义。由于道教的根源及其产生有复杂的因素和成份,再由于《道藏》收录的范围基于道教的特殊性质而扩大了领域,因此《道藏》群籍中呈现了斑驳五彩的景观,许许多多学科的古典文献竟然只是在《道藏》中才有所保存。所以《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就  相似文献   

14.
张春明 《中国宗教》2018,(12):70-71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青花瓷器在审美上体现庄重崇高、清新雅致,是我国瓷器制造史上的典型类别。  相似文献   

15.
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为更好地推动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活态传承,在研讨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概念与意义,并分析其现实困境,提出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三级"生产性保护路径,有助于促进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良性发展,进而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磁州窑系属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民窑体系,而扒村窑则是磁州窑系的重要一支,其处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境内,其和当时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等知名瓷窑有着相似之处,均以白地黑花瓷作为主要的产品。在进行瓷器装饰的时候,将中国传统书画和瓷器的外形进行结合,显示出质地古朴、风格独特、题材多样的特点。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材料和结合美术的知识,对扒村窑瓷绘风格进行研究,然后挖掘出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为人们了解扒村窑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器",简称"青花",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在古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由于其质地坚硬、耐磨,平常人家中多将其当容器用,达官贵人多将其作为家中装饰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现代生活中,"青花瓷"被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我国青花瓷文化的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19世纪初期,超过3亿件中国瓷器漂洋过海来到西方,由此可见,瓷器贸易在当时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论述景德镇繁荣的制瓷业,体现了青花外销瓷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并且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外销瓷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国瓷器征服了世界,瓷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寿州窑传统制瓷技艺是陶工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代表着传统制瓷技艺的精华,是寿州窑传承与保护的核心内容。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对寿州窑瓷器最好的保护和继承,因此,对寿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寿州窑文化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重获需求土壤,变成民众乐于接受的文化形态,才能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瓷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社会,瓷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都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各大瓷器中,禹州钧瓷作为河南瓷器文化的代表瓷种,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钧瓷文化却受到了来自外部与自身的各种冲击。在新的环境下如何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在继承祖先文明精粹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能够在当代再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是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