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瑛 《伦理学研究》2007,(6):105-105
如今在学术理论界,谁不向往创新,谁不愿意创新?《红楼梦》里所引的“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的观念,早已被历史扔进了垃圾堆。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创新,创什么样的新,以及如何创新等问题,却是人言言殊。那么,对于一个有志于为中国现实服务的严肃学者来说,应该怎样进行理论创新呢?最近,曾建平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用他所撰写的《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探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首先,这本书敢于面对一个很少被人触及的重大课题,即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大家知道,西方学者关心环境伦…  相似文献   

2.
新精神分析伦理学家弗洛姆主要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五章,14万余字。在本书中他研究了人本伦理学的一些问题,提出人本伦理与极权伦理的不同,分析了人的情境、人格、性格以及人本伦理的诸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是我国近两年来医学伦理学方面的一部可喜著作。全书共十章。即:导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理念与基本范畴;临床诊疗的伦理原则;人体研究的伦理审查;疾病、健康的伦理思考;生育控制和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临终与死亡的伦理问题;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和选择。正如本书书名所题示的那样,本书的特点在于要对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作一探索。就理论方面而论,在本书的第一、二两章有较充分的体现。在《导言》这一章中,作者就生命…  相似文献   

4.
分配正义不仅存在于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于自然资源在同代人或不同代人之间的分配过程之中。分配正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与一般意义的分配正义主要是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相区别,环境伦理视阈中的分配正义主要体现自然资源在国家之间的公平分配、国内的公平分配、代际之间的公平分配、人类的需要与环境本身之间公平分配等层面,概括地讲,也就是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种际正义。  相似文献   

5.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丛书,有刘湘溶的《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李培超的《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任俊华、刘晓华合著的《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这自然是我国环境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环境正义”研究主要基于各自的环境状况与发展实践围绕着“环境正义”的含义、“环境正义”的向度、“环境正义”的原则、“环境正义”何以可能等问题进行各自的话语表达与理论建构,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缺乏人类学视野与全球性视野,对“环境正义”实现机制和实现过程等问题研究不够。所以,深化“环境正义”研究就要求我们丰富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价值,确证“环境正义”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苏联学者В.П.安德鲁先科写的《精神文化系统中的人》,于1984年由苏联基辅国立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苏联学术界第一本研究这个问题的专著。该书经笔者译出,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五章,第一章,研究人和文化相互关系的方法论问题;第二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是造就新人的因素;第四章,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文化和个性协调发展的若干基本方面;第五章,巩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精神基础和当代的意识形态斗争。  相似文献   

8.
<正>王化平、周燕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全书30.3万字,280页。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以来易学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数字卦与易学起源问题成为易学研究中的"显学"。王化平先生的这本新著,全书共分四章,有分有合,论述了数字卦与先秦易筮研究中的相关问题。第一章"绪论"部分,作者回顾了数字卦与先秦易筮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书的研究方法作了说明。首先,特别提出要探究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我国城乡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环境也呈现出“城市环境好转,农村环境恶化”的二元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经济正义思想,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和尺度的经济正义观,以及罗尔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为基本理念和原则的正义体系,为考察当前我国城乡经济正义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城乡环境正义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城乡环保制度安排和环境资源分配问题中的程序正义;城乡环境补偿机制中的地理正义;城乡居民承受环境风险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我国流域水资源紧张,平衡上下游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利益冲突,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实属必要。一方面,环境伦理为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其自然价值理论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前提,环境正义亦是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又须全面与环境伦理实现有效对接,将环境伦理作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造的基础和流域生态补偿司法实践的工具,同时其亦是社会民众自觉遵守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J.P.蒂洛(Jacques P.Thiroux)所著《伦理学:理论与实践》(1980第2版共400页),是美国现今流行的一部伦理学教科书。它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伦理观、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体系及其所探讨的社会伦理问题。全书共分十二章。前六章理论部分,先介绍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伦理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然后明确表述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后六章实践部分,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的若干伦理问题,综述了这些问题在道德评价上的对立观  相似文献   

12.
王韬洋 《哲学动态》2012,(10):84-90
如何将对环境的关注与社会正义的要求相互融合,正成为当前环境正义研究的核心问题。尽管许多社会正义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超越正义"的独立领域,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David Miller)则指出,"如果我们想要在追求社会正义的同时,保护并改善我们的环境,就必须对指导我们的原则和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实行的制度进行深入的思考"[1]。而戴维·米勒的思考主要围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学的正义向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环境正义”问题的凸现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重新规定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向度,更加重视塑造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品格。“环境正义”问题也是当今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也应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4.
王锐生、景天魁合著的《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一书,即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在有些地方也涉及国内外某些学者的观点,并作了评述。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马克思以前的关于人的理论,第二章马克思探讨人的问题的方法论原则,第三章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历史发展(从博士论文到《资本论》);第四章关于人性和个性;第五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正义”:作为环境伦理命题的现实分析视角 当代环境伦理发轫于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社会反思环境危机根源、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文化思潮。80年代,以西方环境伦理为主干的环境伦理围绕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阐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积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效应、权利与正义、制度伦理、普遍伦理、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克隆人的伦理合法性等十个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通过对这十个热点问题的讨论,我国的伦理学研究不仅成功地实现了诸多重要的视角转换,而且还有效地论证和阐释了许多对现代伦理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价值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临济禅的发展演变》是河北大学阎孟祥教授的新作。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临济禅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第二章北宋早期汾阳善昭的禅思想;第三章北宋中期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的禅思想;第四章北宋中后期达到高峰的宋代临济宗的文字禅;第五章南宋早期大慧宗杲的禅思想及临济宗的念佛禅;第六章宋代临济禅的社会文化思想。每章都以介绍禅思想为主,同时,对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作者早年曾从我研究佛学,读了他的书,感触颇深,故作评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第五卷第七章,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著名的自然正义。本文试图探讨这里所谈的自然正义究竟是谁之正义、到底是何种自然。本文认为,自然正义既不是神的,也不是低等动物的,而是属人的正义;更进一步,自然正义作为公民的正义的一种,不是对所有人有效,而仅仅在自由和平等的公民之间才有效力;再经过与《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论述的作为自然德性的正义进行对比,笔者认为,自然正义之所以自然,因为它是人生而具有的、并且是由作为自然德性的正义完善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也不例外.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与环境(生态)伦理的分野,既表现在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更表现在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有涉伦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关伦理立场的根本理念问题,即发展终极目标和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二是对应伦理规范的基本方法或原则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分析中"效用"的加总和贴现.  相似文献   

20.
论正义的环境——兼论代际正义的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休谟曾经说过,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这就是说,正义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正义是“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取的人为措施或设计”(休谟,1991年,第517页),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们用来指导各种社会安排、以便使人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互利合作条款。正义是特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只有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正义的出现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这就是当代正义理论中所谓“正义之环境的学说”(doctrineofthecircumstanceofjustice)。它涉及正义的理论预设、逻辑基础、本质属性和证明方法。关于“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