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精神文明的一些文章中,往往认为精神文明只包括智慧和道德这两个方面,而且把道德列为精神文明的核心,这值得商榷。精神文明的内容是丰富的,因为精神文明是与人们的极其复杂的精神活动相联系的,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人们精神活动、精神生产的成果。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解放所达到的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精神文明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精神文明内容的构成是  相似文献   

2.
马杏苗 《学海》2002,(3):13-17
现代化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破坏性 ,人类走入生存困境 ,这已是一种共识。人类社会如何既能发展现代化又能有效地避免现代化的弊端 ?这是现代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现代精神的反思 ,本文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了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是物欲的盛行 ,二是主体的膨胀 ,三是超越者的丢失 ,四是精神的放逐。而现代精神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讲是无根的 ,因此 ,人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精神的回复 ,去重新发现能够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的合理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特 稿中国天主教所选择的必由之路 王兆国 (1-4)以基督之爱拥抱自己的民族和社会 傅铁山 (1-6)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与前瞻 叶小文(2—4)宗教理论和政策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王作安(2—12)除恶反邪 去伪匡正 圣 辉(2—14)坚持正信 扫除邪恶维护社会稳定与人性尊严 傅铁山(2—18)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司马义·艾买提(3—4)净化宗教 丁光训(3—9)顺应时代 不辱使命──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原因及其任务 陈广元(3—10)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提…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邬焜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和说明。作为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反映的意识形态的形式,社会科学具有上层建筑的特性,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就社会科学的具体功能而言,它却能在多个层次上对生产力发生作用:(1)它能够在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体制模式的层次上成为解放(或阻碍)生产力的先导,为特定生产力的有效运行(或无法运行)提供基础性的社会条件和机制的保障。在这一意义上,社会科学县有间接生产力的功能。(2)它能够以一般社会知识的形式通过特定的途径(如教育),普遍贯穿、渗透于生产力的各要素或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从而影响生产力的水平和面貌。(3)它能够以社会技术(或社会工程)的形式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从而成为生产力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要素或环节)。这(2)和(3),尤其是(3),无疑具有了直接生产力的功能。而且随着科学、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社会科学的直接生产力的功能必将全面而系统地得以实现。社会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的命题,还可以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力的特定意义上成立。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本身就是精神生产力的一种体现,并  相似文献   

6.
唐凯麟 《哲学动态》1998,(12):37-38
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具有一种无所不包的性质,它在社会的全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中引起了重大的变化.人必须改变自身,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而这种改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出一种新型的人来.这种新型的人必须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智慧、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操的"创造着的人".为了造就出这种"创造着的人",对于当代人来说,应该努力创造一些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日“唯物史观与价值论的统一”学术讨论会综述卞崇道1993年9月2日至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部分学者与以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岩崎允胤为首的日本唯物论者访华团一行6人,在京举行了“唯物史观与价值论的统一”学术讨论会。12位中日学者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并就这些论文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择其主要理论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价值的概念规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研究价值论,为时并不长久,因此,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关于何谓价值的规定,皆众说纷坛。迄今尚无一致的定论。在这次研讨会上,牧野广义(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从社会实践是人欲实现某种价值的目的意识的活动这一视角,界定价值说:“所谓价值,是对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满足及人的自我实现而言的、自然与社会的事物的必要性、有用性,并且具有作为人的行为的目的和手段的意义,进而成为人的行为规范和理想的东西”。基于这一规定,他把价值分类为四种:(1)自然的、物质的价值;(2)社会的价值;(3)精神的价值;(4)人的价值。(《社会实践与价值》)李鹏程(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则从“存在的现实性”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通过对价值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历史(文化)功能性的考察,认  相似文献   

8.
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哲学思考何曼杰非线性最初是作为一个数学名词出现的,它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象正比那样的"直线"关系。这种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说明或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采用了非线性模型以后,可以说明为什么同一前提会导致几种不同的后果,可以说明什么时候两种效应不能"叠加",这两种现象会怎样彼此影响,发生"耦合"作用。近年来,人of又将非线性数学模型和非线性理论推广到生物和社会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是,非线性成了各门科学普遍使用的概念。非线性是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等一切实际系统所固有的动态属性,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因而,非线性是各门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独立性;(2)均匀性;(3)对称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非独立的相干性;(2)在时空中的非均匀性;(3)多体间的不对称性。现代科学对系统非线性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研究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范畴,必然要发生方法论的作用,促进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认识图景的变革,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从简单到复杂;(2)从机械决定论到辩证决定论;(3)从封闭、被动到开放、能动。(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11名护士实习生在高温运动应激下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温运动应激可导致T3、T4、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皮质醇、IL—1明显升高。人格特质变化组应激前后T3、T4及淋巴细胞变化明显,而IL—1上升幅度小,提示机体对应激源的低反应性和异常人格特质对免疫的抑制作用。(2)T3应激时的变化值与X2、X3、Y1呈明显正相关,与X1、STAI(2)、SCL—90明显负相关;T4变化值与SCL-90、STAI(1)、STAI(2)、SDS呈明显负相关;IL—1与Y1、X2呈明显正相关,与SDS呈明显负相关;皮质醇变化与人格特质无显著性相关,X4与免疫功能变化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无效治疗的概念与道德的争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代教学治疗的有效、无效的争论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随之而引发对医患关系、资源分配、医患对话、自主、知情同意、家长主义等问题的大讨论。现重点对无效治疗判断的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探讨:(1)建立在医学科学的基础上;(2)价值的判断和有效性的预测;(3)无用与有益的边界区域问题;(4)生理、心理的经济的负担。并就谁来决定和判断无效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脑的哲学与生物学思考点滴山西医学院生理学博士生(030001)李琳人脑作为产生意识的物质,产生智慧,使人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奇迹。极有兴趣的是,人虽可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可借加速器深入原子探秘,但至今却仍无法认清给人以智慧的脑自身的本质。揭...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但它却包含着人类共同的感受元素,归纳起来这些元素无外乎三种类型:物质、精神和道德.当我们说道德是幸福的元素时,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道德作为特定行为方式的价值,是人们可以从物质或精神元素中获得幸福感的文化认知基础;另一方面,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是获得幸福的保障,它的意思是道德保障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保障幸福实现.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2,(10)
北京(1人):牟小东天津(1人):宝菡河北(2人):哈木尔(蒙)有明山西(3人):请佛禧钜藏宝内蒙古(1人):乌兰(蒙)黑龙江(1人):慈法上海(3人):观性(女)吴企尧欧国藩江苏(4人):慈舟德林月朗性空浙江(3人):广修俞昶熙木鱼福建(2人):传常(女)陈珍珍(女)湖北(2人):昌明慈学(女)湖南(2人):禅道觉愿广东(6人):本焕云峰新成佛源宽敬(女)成妙(女)四川(3人):隆莲(女)贞意清德重庆(1人):惟贤贵州(1人):慧海云南(2人):伍并亚·温撒(傣)明道陕西(1人):常明青海(2…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2,(10):47-48
北京(2人):加木样·图布丹(蒙)夏法圣天津(1人):妙贤(满、女)河北(1人):常辉山西(2人):根通如瑞(女)内蒙古(2人):贾拉森(蒙)那日松(蒙)辽宁(1人):照元吉林(1人):成刚黑龙江(1人):静波上海(4人):觉醒王永平照诚慧明江苏(6人):明学弘法松纯心澄能修无相浙江(3人):戒忍可明怡藏安徽(1人):妙安福建(3人):普法道元本性山东(1人):明哲河南(1人):永信湖北(1人):正慈湖南(2人):惟正宝昙广东(4人):明生心印耀智光明广西(1人):荣波四川(6人):香根·巴登多…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上海市委党校“道德问题”调查组撰文指出,造成目前社会道德状况的原因为:1.新旧经济体制转换所引起的道德变换的双重走向。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价值尺度所蕴含的双重效应。3.社会利益格局调整所促成的人格形象的多重性。4.在社会“重...  相似文献   

16.
丁光 《伦理学研究》2005,(6):107-107
在当代社会里,科学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又使人类得到了充分的物欲满足,多元化则使人类实现了心灵的解放。在此条件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必定会大行其道,并对具有普遍性、崇高性的道德提出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和道德权威的失落,明智的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拯救道德以提高人类素质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良方。针对人们普遍认为建立道德规范是当前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的观点的偏失,任建东同志撰写了学术专《道德信仰论》(该书已于2004年由宗教化出版社出版),提出了从确立道德信仰来重建道德的新思路。该书另辟蹊径,对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作了深入的探索,是一部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和重大实践价值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今之世,社会的物质财富和人类的物质欲望都在同步迅速增长,和平发展与地区冲突并存,不同利益追求往往导致了人们心灵的隔阂和族群之间的纷争,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以及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帮助现代人摆脱各种精神困扰以安顿自我,正确对待物欲以提升自我?如何促进社会的和平进步与人类的永续发展?佛教的人心关怀可以...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4,27(1):85-88
该文主要介绍中国心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的情况,包括:(1)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2)常务理事会的选举;(3)有关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调整和增设;(4)讨论及制定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方针和计划。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对强噪音下四组不同处理背景大鼠的旷场反应、援食、饮水、排泄和尿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①Ⅰ组(强刺激组)的各类指标均发生情绪性(恐惧)改变。与2组(预防训练Ⅰ组)、3组(预防训练Ⅱ组)、4组(控制组)以及自身基线(MAO)比较差异显著;②适应性训练有助于防止大鼠恐惧发生及上述各类指标发生异常.③由于训练的方法不同,预防的效果也不同。3组与4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与4组比较某些指标有显著差异。④1组和2组部分大鼠出现皮肤、消化道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