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体育观众审美心理和情绪对赛场影响入手,分析研究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描述体育观众审美心理的类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针对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在赛场各个发展阶段的状况,提出了审美主、客体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及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特别对狂热美感型体育观众变态的审美心理,提出了校正和疏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审美情感是指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10056名研究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审美情感尚属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研究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在自然美感和仪态美感上女研究生显著高于男研究生,在审美情感总分、自然美感、仪态美感的得分上有奖励组显著高于无奖励组,在科学美感的得分上理工科的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研究生的部分审美情感发展优于本科生;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此外阅读量对研究生的人文美感以及人际关系对研究生的自然美感均有较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学美感是情感的独特形式表现,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情感得到触发,对现实人生有所发现和感悟,产生一种审美情感体验。文学美感与一般美感同归而殊途,一般美感只关注审美对象的外部方面和表象就可以获得美感,而文学美感则要求读者尽可能完整地关注和理解文本内部的艺术世界,才能获得美感体验。由于文学书写的过程是作家内在心灵的激情燃烧和喷发,更是作家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来创造艺术形式的艺术沉思过程,因此,在文学欣赏中,读者要获得美感,就要精确和深刻地理解对象世界,与作者对话,进行认识性的思虑,这表明文学美感是情感与思虑的复合结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审美情感是指大学生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并以此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学生审美情感由自然美感、人文美感、科学美感、仪态美感等组成;我国大学生审美情感处于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本专科以及本专年级之间的差异,但在某些具体审美情感上存在结构性差异;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神经美学关于审美判断活动和美感的脑区定位、时间进程及特性的研究结果。其次分析了审美判断活动和美感在概念、脑机制及特性上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提出,未来应关注审美判断活动的共性和特异性、美感奖赏性与生理需要或社会需要的关系、无意识美感的发生机制及对现有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美感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意义深邃的审美范畴。它有时被认为是纯主观的产物,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美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有时又被认为是审美主体以独特的方式对审美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美育价植。把体育美学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教师注意自身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并广泛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可以使学生热受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高校美术中加强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有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深刻的审美体验。加强欣赏教学,对于学生的美感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美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美的一种动情的反映,这种反映究竟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呢? 从审美事实出发,我们一看到美的风景或画,一听到音乐,不假思索,就立刻感知其美。美感的这个特征,西方美学家也曾指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0):90-92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体育的社会美和运动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11.
绘画创作与灵感体验有密切关系。灵感需要丰富的审美经验作基础,又是美感的升华,是美感积淀的迸发。  相似文献   

12.
人在审美和娱乐时,都可以获得愉悦,但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在内涵与呈现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根源于审美活动是一种欣赏活动,而娱乐活动却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活动,前者寻求的是美感,后者寻求的却是快感。  相似文献   

13.
周昭宜 《美与时代》2006,23(8):22-23
本文从墨西哥一古朴风俗出发,力图分析大海所代表的自然美的主观性和新娘所代表的审美主体在美感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民俗制约及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阐释主体与客体在审美及美感产生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审美情感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自然美感,最低的是艺术美感;女生审美情感明显优于男生;审美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党岱  杨丽 《美与时代》2007,(2):66-68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是重要的审美形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表达.它以其特殊的艺术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出人们的美感,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客观、全面地梳理悲剧美的存在原因及其审美效应,进而阐释音乐作品中悲剧美的表现方式及表现特点,有助于我们从中得到启示,使我们更深层地去理解、感悟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6.
标志是以特定、明确的图形来象征和代表某事物的符号,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标志不仅仅能传达信息,而且具有美感和艺术性,可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7.
美既不是客观物体自身固有的属性,也不是人的主观快感,它必然涉及到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它是人作为人在与现实打交道过程中自由精神的显现。我们不能离开人去谈论美,也不能离开自然去谈论美,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审美实践来辩证地理解美。因此从美的发生学的角度来说,美和美感是共同产生的,是确定无疑的。美和美感的先后问题应该从审美当下和非审美当下的区分来理解美和美感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体育,并使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审美价值与日俱增.体育活动为人们所提供的审美愉悦,是不能为其他审美对象所代替的.所以,社会需要我们去寻求体育中的美,充分认识体育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美感体验类型有何特异的生理反应?美感的生理反应是否类似于积极情绪?本研究以音乐和图片两类材料为刺激,以心率、皮肤电为生理反应指标,测量了不同审美状态下的自主生理反应情况。结果发现:不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通道,优美、壮美、悲剧、喜剧4种审美风格的刺激都使被试心率和皮肤电下降;不同的美感形态所引起的反应不同,喜剧和壮美风格刺激诱发的自主生理反应变化相对于其他两种风格显得更明显,喜剧风格效果尤为突出;不同美感体验类型特异生理反应具有跨通道的一致性;四种美感体验类型的生理反应都不同于消极情绪,而类似积极情绪,从生理反应视角证明了美感体验递属于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秦兵马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其艺术美感令世人震惊,其中易被人忽视的发式艺术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具有写实、精致、多变的形式美感。如今的设计师可以从秦兵马俑发式中提取传统服饰文化精华,吸收其造型、结构、装饰等特色因子,并结合当今国际时尚,设计出既符合当代人们审美又能体现精致唯美、丰富多变的秦兵马俑发式美感的时尚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