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辩证矛盾过程。马克思思想起源的基本路线是很清楚的: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等等。然而同样清楚的是:这不是一条没有波折的路线。马克思观点从一个阶段到一个阶段的形成过程本身,具有越来越大的完整性。同时,马克思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以一个非常完整的形象出现:他既是一个人,又是一个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照列宁的说法,独特的完整性和自己的“思想范围”是马克思的观点形成的每一个阶段所固有的。但是,从一个思想范围向另一个思想范围的转变却是与某些矛盾的出现和在克服这些矛盾方面的紧张工作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2.
从矛盾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 --辩证法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奎良 《现代哲学》2005,2(2):14-24
本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提法为契机,系统地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辩证法的新概念。和谐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厚的思想积淀,承认对立面的肯定因素、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和双赢等是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1矛盾辩证法与医学模式的关系近现代西方医学药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之上的实验分析法,其哲学基础与矛盾论的思想相契合。矛盾辩证法要求人们深入系统内部分析矛盾双方的特点、所处地位状态等,以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矛盾辩证法作为人体疾病用药的指导思想方法,就是将人体自身与疾病看作一对矛盾,人体哪个部位产生疾病,就针对这个部位采取医疗诊断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矛盾问题可说是逻辑学者与辩证法学者所关心的“永恒的主题”,但两者的着眼点却截然不同。形式逻辑学者视“(不)矛盾律”为命根子,不遗余力地排除自相矛盾,相反,辩证法学者却从对辩证矛盾的分析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因为把握住“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就等于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那么,这两种观点真是势不两立的吗?  相似文献   

6.
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唯物辩证法形成过程,这绝不是出于单纯的历史兴趣。对这些早期著作及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所做的某种阐释,和对唯物辩证法理论本身所做的某些解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众所周知,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成熟程度有不同的评价,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早期和成熟期之间、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之间的继承问题的解答,也就各有不同。近年来,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别关注。在这些国家开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问题的讨论中,特别明显的趋势是通过辩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胡克所著《历史中的英雄》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章;在另一篇文章中,他曾吹嘘说他在这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在本文中,胡克以实用主义的多元论历史观、历史无定论、英雄崇拜论等思想垃圾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着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展开无耻的捏造和恶毒的攻击。全文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结为三条: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诋毁为“形而上学”、“神秘的先验主义”,捏造说这种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历史决定论是同承认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承认历史上偶然事件的作用“互相抵触”的。二、用生物学的人性观为武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伟大人物的出现是社会需要的产物的原理;他以伟大人物所具有的伟大的特性禀受于其父母为前提,责问马克思主义道:“究竟是什么特殊的因果联系引导到他的〔父母双方〕的精虫和卵子结合在一起呢?”“恩格斯一方面说:经济矛盾的解决,那是历史上的必然,而另一方面又说:精虫和卵子的结合,那是历史上的偶然。那么,历史上的必然又怎样把它自己变成生物学领域内的必然呢”?三、用爬行经验主义为武器,反对把历史人物的特性和其它偶然性在历史上的作用,最终归结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源性,说这是把“一个事变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说成是“这一事变本身的原因”,其谬误在于:“把最多只能看作这一事变的必要条件解释成这一事变的充分原因”;混淆了不同的因果系列;以及“把正在研究当中的主题加以偷换”。通过这些,胡克把历史中的偶然和必然、历史人物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绝对地对立起来和机械地割裂开来,夸大前者而否定、抹煞后者。  相似文献   

8.
1.矛盾的概念对辩证法哲学,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是根本的概念。这一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和发展过程之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固有的矛盾产生的结果。我充分意识到,许多人对我这样谈论矛盾会感到不可理解甚至可笑,因为这种说法似乎破坏了哲学、逻辑和常识的最基本、最明显的原则。特别是,人们通常把矛盾看作是荒谬和非理性的同义词,并且坚持认为,遵守逻辑的无矛盾律是一切合理的、科学的思维的必要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领域存在许多分歧,需要若干必要的区分来加以疏解。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中,辩证法的定义和框架基本上采自恩格斯的论述,而马克思的论述只起补充和例证的作用。实际上,在辩证法思想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有原则的一致性,又各有专长:马克思独有关于主谓词和主客体的辩证思想,而恩格斯则独有自然辩证法。卢卡奇等人把马克思的主客体思想阐发为实践辩证法,在突出人的主体性的同时牺牲了认识的客观性。综合地看,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两个不能互相还原的方面,即理论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前者在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优先,后者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优先。马克思的理论辩证法主要是通过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而获得成功的,其基本预设的有效性还有赖于更多应用性成果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萨特尔在《辩证理性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中,阐述了一种实践的学说,这一学说发展了《存在与虚无》的人本学,同时声称要改正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萨特尔论证的中心内容有两种主张:第一、辩证法对人的活动来说,是基本的原则;第二、全部历史的发展根源都在于  相似文献   

11.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2.
覃正爱  陈金清 《学海》2001,2(3):60-64
本文通过哲学改造客观世界功能这一崭新视角,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异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改造客观世界功能方面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都是对时代的反映和概括;二是两者都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或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三是两者都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理想蓝图.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态度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二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出发点认识是不同的;三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的认识是不同的;四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途径的认识是不同的;五是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的认识是不同的.通过这一比较,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根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 The social impact of robotics applied to domains such as education, religion, nursing, and therapy across the world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s well as...  相似文献   

14.
Zajonc和Baron分别提出社会唤醒理论和分心-冲突理论对社会助长效应进行解释,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在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认知资源的解释观点。通过行为实验和脑电实验对这一观点进行验证,结果发现: (1)行为数据符合社会唤醒理论假设(2)简单任务组比复杂任务组诱发更高的N1波幅。(3)简单任务下,有人在场诱发更高的N1波幅;复杂任务下,有人在与无人组诱发的N1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他人在场通过改变个体的注意力投入来影响任务的完成效果。研究很好的解释了社会唤醒理论和分心-冲突理论无法解释的盲区,为社会助长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李旭  胡金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75-1181
广义的预警系统不仅包含预警情境下脑神经回路的活动,还包括由其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在面临威胁或不确定情境时,人们的公正判断经常无法用传统的公平理论来解释。预警系统的观点则认为,在预警情境下人们会检测到现实威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激活预警系统,并促使人们通过调整态度和行为来管理消极情绪或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公正判断和公正关心。一系列fMRI和ERP的研究表明,预警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主要与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动有关。预警系统通过冲突监测、情绪表征和整体调控过程,引发了人们对公正的关心,并导致在后续的公正判断过程中产生置换过程、首因效应和极端判断。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f the thought of the great German Idealist philosopher G.W.F Hegel on the thought of Theodor Adorno, the leading thinker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is unmistakeable, and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commentary. Much less discussed, however, is the influence of Hegel's prominent contemporary, F.W.J. Schelling.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Schelling on Adorno, and the sometimes striking parallels between fundamental motifs in the work of both thinkers. It argues that Adorno's critique of Hegelian (and indeed of his own, negative) dialectics, his concep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ure and spirit, and his philosophy of history (amongst other aspects of this thought) owe a considerable debt to Schelling. Furthermore, when adequately explicated, Schelling's position on a range of problems which confronted German Idealist philosophy often prove intrinsically preferable to those of Hegel.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佛教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佛教与佛教文化旅游经济同步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经济在为佛教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关系的"镶嵌"。由于社会市场机制的过度镶嵌,虽然不必然导致宗教的式微,但"去神化"意味着僧人不再是地区群体认同的基础,无法再以其所持有的价值观赋予世俗事务神圣意义。也许"过度镶嵌"并没有造成宗教组织的没落或消失,反而在消费市场中取得流行的风尚,但问题在于现代社会这种外在的消费心态使得一些佛教组织不惜利用"媚俗"或"庸俗"的手段迎合市场社会,而失去原有的信仰面貌,以至引起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