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宽医生现年47岁,家住四川会理县岔河村。他16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医,到山上采药,至30岁整整14年的行医过程中,没有多收过别人的钱,而自己却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14个春秋过去了,靠着主的能力和他的祷告恳求,神给了他医病的恩赐,使他医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使主的名在行医治病当中得荣耀。 张医生和他一起行医的哥哥在受洗归主那天曾立过心愿,凡行医得的钱要献上十分之一。他们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如今,张医生家不仅仅是十一奉献。最近他为绿水教会盖建教堂奉献1000元,还奉献100多斤红糖,1996年圣  相似文献   

2.
开业医生的主要义务是治病救人,这同政府医生的道德责任是一样的。但开业医生也要生存和发展,因此要谋利,这又是他的特异性,因此开业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带着自己的特点。 现在,开业医生越来越多了,一方面这是由于离、退休的医生日渐增多,另方面是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有许多人由卖药到行医,游医越来越多,道德与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了。 能不能让没有取得医生资格的人行医,这是道德与法律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法律问题。本文讨论的开业医生品格主要是指取得医生资格的。对于那些以卖药为名,只有工商牌照,打着祖传秘方等旗号行医的各色人等,不存在医生品格问题,而是属  相似文献   

3.
王志敏 《天风》2003,(12):19-19
旧约时代,有一个人名叫阿摩司,他只不过是个牧羊的,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但主的呼召临到他时,他就撇下羊群,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北国以色列,宣告神的话语,成为先知(摩7:14-15)。还有一人名叫大卫,是一个在旷野牧羊的人,主的呼召临到他,他就不再牧放羊群,被膏立为以色列的君王,牧养上帝的百姓(撇下8:7)。主的呼召临到阿摩司,是为了让他做先知,宣告上帝的话语。主的呼召临到大卫,乃是膏立他为君王,让他治理国家。服侍以色列民。阿摩司和大卫都接受主的呼召,却一个奉献做先知,一个奉献做君王。并没有都去做先知,也没有都去作君王,但主的旨意却成就在两个人的身上。可见,主呼召我们,乃是要在我们身上成就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1,(12):64-64
问:有一天,我们堂在主日礼拜结束后清点奉献时,发现有几个信封,里面装有一些钱,但外面注明说:"请转给某某人!"按照奉献者的意愿,我们便将这些钱转给了信封上指明的人(是教会的传道人)。事后,却有不少人开始议论,认为奉献款本应当献给神的,怎么可以给人呢?也有人问:传道人已经领了教会的薪水,还能拿这些钱吗?  相似文献   

5.
他5岁的时候,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乡卫生院的医生对他的父亲说:“你就别浪费钱了,到县里买个好点的轮椅吧。他这一生肯定要在轮椅上度过。”  相似文献   

6.
1929年,美国人伊勒·C·哈斯只是位医生,非常的普通。他行医、娶妻,享受天伦之乐;他还热衷于发明创造,且十二分地投入好几次,哈斯医生无意中听到妻子在抱怨自己身为女人,有种种的不方便,尤其是每月的那  相似文献   

7.
<正>华耀增牧师,1932年1 1月28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临平,祖籍浙江镇海。2019年6月14日20时28分,华牧师在上海浦东杨思医院安息主怀,享年87岁。作为他的学生和同工,往昔相处的点滴历历在目:华耀增牧师是一位热爱教会、全然奉献的牧师。华耀增牧师从小受到父母福音的熏陶,年少时在杭州灵粮堂受浸(和他一起受浸的有杭州教会的黄文君牧师)。青年时代蒙主呼召,曾就读于赵世光牧师创办的华东神学院(宁波市中山东路577号,现  相似文献   

8.
医生在公共场所对患者突发伤病所实施的紧急救助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的特别规定,其行为不属于非法行医,亦不构成医疗事故;即使其行为被误认为是“非法行医”或“医疗事故”,所引发的不良后果根据紧急避险的法律原则也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医生的救急善行,是医生实施的基于人道的救死扶伤行为.  相似文献   

9.
读者信箱     
我是一个初信的基督徒,请问牧师在农村教堂传道是否可以收费?教会负责人是否可以把信徒奉献的钱大量送给牧师?如今我教会就有这现象,而且很多教会也这样。这影响了一些信徒和教外的人,大家议论纷纷,请给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1,(9):34-35
辽宁省盘锦市礼贤基督教会于2011年8月14日上午主日证道后,为教会65岁以上的退休义工举行了第二次生日宴会。礼贤基督教会爱心养老院的老人们也被邀请参与了这次活动。教堂圣诗班的弟兄姊妹们还为老人们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此次活动,使义工们再一次感受到,为主做工,绝不是徒劳的。不仅主耶稣记念他们的劳苦,教会的弟兄姊妹也不会忘记各位义工们所做的奉献。生日宴会共有56名退休义工参加,另外还有近百名65岁以上的信徒一同记念义工们的劳苦。  相似文献   

11.
正清早我起来翻开圣经,读着读着,感恩的泪就流出来。我确信我从前是愚妄的,他是我灵魂的救赎主,他引导我走光明的路,使我有美好的改变。我当以感谢为祭献给他,我要欢呼述说他的奇妙作为!愿一切的荣耀颂赞归于他。在疾患之中蒙主拣选在我38岁那年,也就是2002年10月,我被确诊患了鼻咽癌。医生吩咐我立即住院。我听走廊里有人悄悄议论说,"经过放疗、化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教会的负责人——李宝松弟兄,他原是福州市亭江人,从小随父母在长乐长大,后来在这里安家。妻子岳母是基督徒,他是在这里信了主,并奉献身心给主用。 他蒙恩信主是在1974年,虽然那时教会关门,但基督的大爱势不可挡,他表哥的蒙恩见证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表哥怀着主的  相似文献   

13.
严青 《天风》2004,(2):34-35
我们都晓得主耶稣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三岁,但他却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传扬天国的福音,眷顾有需要的人,最后顺服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奉献的人生是最美好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基督徒的人生就是奉献的人生,但是我们要晓得,奉献是不同的,不同的奉献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爱心放光芒     
圣经上说:“人的慈爱,为天主有如印玺;他保存人的慈爱,有如保护瞳孔。”(箴17:18)的确,对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用慈悲的心怀在行施爱的权利的时候,因着一种神圣的烙印,我们的慈爱就会散发出光芒的火焰,温暖着他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身,更能使主的名受到显扬。有这样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读来十分感人,它对我们每个信仰基督的人来说,具有一种强大的震撼力量,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印度前国会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一下火车,便遭贼窃,身上所有钱财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助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向老人借了15卢比,为了日后还钱,他询问老人的住址。老人把钱借  相似文献   

15.
金素银 《天风》1996,(9):39-39
雨下得淅淅沥沥,我们撑着雨伞伫立雨中,望着汽车远去,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临别前,他怀着对母校的无限依恋,对母校弟兄姊妹的依依深情。他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努力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颤抖地道一声:“再见。”便进了汽车。他没有再回头看我们一眼,也没有伸出头来或挥一挥手。他在哭。 他叫杨海涛。他是他们班年龄最小的,身材也很瘦小,但他很精练能干,他的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他在和我们交通的时候常常说:“回忆主恩的滋味,便觉美善。”另外他总是嘱咐我们“少说话,多做事”。他这样说,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一年来。  相似文献   

16.
邓有德 《天风》1995,(11):20-20
50天时间,8000多人民币,建起了207平方米的礼拜堂,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位于浙西穷山区的常山县宋畈教会买了一块宅基地准备建堂,但是仅买地基就把教会历年来的奉献积蓄用光了,接下去怎么办?我们的主过去行奇妙的事,现在也必行奇妙的事。弟兄姊妹带着这样的信心,付上这样的祷告,两个月后教堂破土动工了。  相似文献   

17.
梦想的高度     
他从小被一对大学教授夫妇收养,两岁的时候,他突然就奇怪地停止长高了,而且他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经过专家会诊,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阻碍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疾病,医生们认为他只能再活六个月了。还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使他恢复了体力,但是他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8.
冀慎杰 《天风》2008,(3):30-31
理所当然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按道理应当这样".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人的常理之事,也是人必须要做的事.在全部圣经中,提到理所当然的事有三件--爱主、完全奉献和孝敬父母.  相似文献   

19.
呼唤医疗保护制度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的直接对象是身心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特殊的职业,要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素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医生行医已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行医”是每个医生的神圣职责,医生的医疗行为在受到新闻媒体、公众舆论监督的同时,更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可否认,在舆论的关注和监督以及法律的约束下,对于医疗行业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我们只注重保护患者的利益,而忽视了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不仅会压制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20.
正医生是应该有一点悲悯情怀的,同情、理解并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是医生的使命,也是医生快乐和满足的源泉。治疗和抢救成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推动医生们在行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医学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科学,还有许多的未知。怀着对自然和人类的敬畏之心,探索和了解这些未知,寻找解除疾病和痛苦的方法,是医者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未知,就更需要医生、患者和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