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粒种子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因为  相似文献   

2.
一粒麦子     
李栋 《天风》2006,(6):1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经文:约12:20-26 约翰福音书中12章20-26 节,记载的是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这离开耶稣受死、走向十字架的日子不过就几天的时间了。这时有几个希腊人来求见耶稣。他  相似文献   

3.
服侍基督     
徐玉兰 《天风》2008,(11):16-17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相似文献   

4.
主是教会的头,教会的元首,教会工作千头万绪,但教会的运行始终掌握在神的手中,约翰福音12章24节文言文圣经译:“粒麦遗地,不化则仍一粒,化则结实繁矣。”和合本圣经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耶稣基督在  相似文献   

5.
爱的生命     
杨云利 《天风》2007,(6):35
去年国庆节放假回家,我曾一直在地里忙碌,因为那时正值农民播种小麦的季节。我们那里大多是在国庆节以后开耧,一亩地播种十几斤,来年可收获上千斤,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记得主在圣经里讲了这样一段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蜕变     
劲松 《天风》2007,(14):47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一粒麦子落在黑暗潮湿的土壤里,从外表看,它是在地面消失了。但是黑暗之中,却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萌发,脱掉原有的躯壳,进入到另外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由  相似文献   

7.
麦子     
史奇珪 《天风》1996,(1):4-5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秋收时节刚过,江南的深秋是美丽的,天高气爽,阳光灿烂温和,各种树木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彩色缤纷构成无数奇异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保罗说:“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15:36)种子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春天,农民将小小一粒种子植入土壤,秋天就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收获。但种子在土壤中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却未必知道。 种子由一层壳包裹,显得内向,其中包含着极强  相似文献   

9.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是的,一粒麦子就可以把生命的真实全部展示。在饥饿比寒冷更可怕的日子里,一粒麦子的距离就可以让你触及到死亡。  相似文献   

10.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若12:23-25)这个比喻表面上简单懂,骨子里却藏着极深的天国圣训。比喻取材于实际的乡村常识,颇具现实生活的气息,因此听众一听就懂。他们都知道,当麦子晒干后装入布袋可以储藏很久,但这样的麦子却永远只是一粒。希望麦子长大结出更多的麦穗,庄稼人必须先把它们埋入土中,等它们死了以后,才开始发芽长大结实累累。这里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费心去解剖这个“死”字的意义。麦…  相似文献   

11.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在现世憎恨自己生命的,必要保存生命进入永生。”(若12:24—25)  相似文献   

12.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13.
麦子入土的比喻(上) “我实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人于永生。”(若:十二,23-25) 这个比喻表面上简单易懂,骨子里却藏着极深的天国圣训。比喻取材於实际的乡村常识,颇具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奇妙归主怀     
吴惠蓉 《天风》1996,(8):41-42
我的老伴张现洲老牧师,于1995年12月27日安然归主怀。这天中午他还和全家人共进午餐,谈笑风生,到下午7点钟他就离我们而去。他走得太快,我们毫无思想准备,难以接受。慢慢平静下来,思前想后,许多迹象证明,他的归主全是主的奇妙安排。 张牧师他原有许多病在身,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但他不是旧病复发而死。  相似文献   

15.
圣诞的收获     
张敏 《天风》2007,(24):42-43
这是我受洗归主的第十个圣诞节。这个圣诞节,使我又一次从主那里收获了他给予我们的关爱和祝福。临近圣诞节的十多天,牧师劝诫我们:圣诞节最主要的是你从中收获了什么。是呀!这个圣诞节我又将会从主那里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呢?见证会上,许多主内的弟兄姊妹,回顾一年奔走天路的侍奉之路,  相似文献   

16.
乔治不到50岁就死了。在那个世界,他见到了上帝。乔治向上帝说:“主啊,我在人间活了将近50年,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您也没给我。因为这,我平庸度过了一生。”  相似文献   

17.
保罗的气节     
修毅 《天风》2002,(1):28-29
保罗的气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神的选召磨砺而成的。保罗在传道的生活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惧怕任何环境的艰苦和压力“……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9-10),还有“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提前1:12-14)。这是保罗对主的忠诚气节的根基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9.
黄友威 《天风》1997,(3):35-35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20.
周筱琳 《天风》2005,(8):38-38
面对罪恶的挑战,靠主我们勇敢地说:“不”!曾几何时,“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若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1-25)“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5-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