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汤海波 《天风》2008,(2):37-37
傍晚,徜徉在田间路上,把人生的历程默想。在神爱里沐浴着主的恩光,我的生命又一次延长。求神给我插上生命的翅膀,带我飞往美丽的天堂。这是我的夙愿,更是我的阔想。但主恩不能忘。  相似文献   

2.
感谢主恩     
姚章书 《天风》2005,(10):51-51
古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奉劝人世间子女小辈: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当趁父母健在有生之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光阴流逝如飞箭,不知不觉已迈入古稀之年。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希”,在世的年日不多了,屈指可数,如同客旅。我家内外五个子女都是在我未信主前家庭逆境中出生长大的,他们自幼饱尝了家庭灾难的痛苦,缺衣少食,在他们一个  相似文献   

3.
忆母思神恩     
母亲于198年农历9月16日上午被神接走了。回忆她蒙神救赎获得重生的一段经历,我都能深切体会到:主恩无边。 神爱救赎了母亲 母亲自幼丧父,18岁守寡,23岁丧母,含辛茹苦地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抚养长大。长期的孤苦无依形成了她沉默内向的性格,精神上没有寄托,再加上劳累过度,因此34岁就患上了心脏病,47岁时加重,需长年卧床休息。肉体、精神上的巨大打击使她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1994年,64岁、卧床20年的她心脏肺脏水肿、脑血栓等数症并发,病势危  相似文献   

4.
恩上加恩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 请同读一节圣经,《新约》约翰福音1章16节,“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我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到这节经文里面,有一个十分宝贵的题目——“恩上加恩”。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第一,丰满恩典从哪里来?第二,如何领受这个恩典?第三,怎样能得恩上加恩?  相似文献   

5.
主恩的滋味     
蒙平 《天风》2003,(11)
如果有人问我 你们所尝到的主恩是什么滋味 让我来告诉他 主恩的滋味似甘泉 能解决人心灵的干渴 给人类永恒甜蜜的爱  相似文献   

6.
难中恩藏     
陈恩准 《天风》2011,(7):22-23
感谢全能的天父上帝,他知道我有愿意侍奉他的心,更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使我可以成为他合用的器皿。虽然如今我经常会在国内外辗转奔波,甚至被开玩笑说是"空中飞人"。然而全家归主不久,上帝却像约伯所说的"把我的脚上了木狗,并窥察我一切的道路,为我的脚掌划定界限"(伯13:27),让我去经历他那"难中恩藏"的奇妙作为。  相似文献   

7.
苏赞威  蔡诗请 《天风》1994,(7):15-16
浙江苍南县龙港自1984年建镇时仅有14户信主人家,在一弟兄家庭中聚会,但至今已有信徒800多户(每户约3至4人不等)。1990年龙港教会信徒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奉献建造礼拜堂。1990年12月8日丁主教访问龙港时,欣然挥笔命名为“主恩堂”。 主恩堂弟兄姊妹遵照圣经教导,在选举好长老执事堂务成员后,将参加圣工的弟兄姊妹分为若干个组。  相似文献   

8.
常乐文 《天风》1995,(12):24-24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元宵之夜,笔者访问了百岁老人李蔼德老大娘。 在东营胜利采油厂生活区北区第12栋楼二单元一套70平方米的住宅内,老人兴致勃勃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向我讲了她一生的经历和体会。 李蔼德老大娘于1895年(清光绪21年)生于山东潍县李家官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我们认识了那藉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召叫我们的基督,基督天主性的大能,就将各种关乎生命和虔敬的恩惠,赏给了我们,并藉着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将最大和宝贵的恩许赏给了我们,为使你们藉着这些恩许,在逃脱世界上所有败坏的贪欲之后,能成为有分于天主性体的人。正为了这个原故,你们要全力奋勉,在你们的信仰上还要加毅力,在毅  相似文献   

10.
李林洲 《天风》2011,(2):17-18
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的溪源村,有个闻名遐迩的慈善机构善恩园。它是由我的基督徒朋友林仕丹女士带领同仁们创办的,专门接收父母在监狱服刑而无法照料的子女,照顾他们学习成长,多年来,成绩卓著。善恩园初创,我即为林仕丹的爱心所感动,多次前往看望。  相似文献   

11.
恩膏     
光明照耀在世界里,和平原在弟兄姊妹里。圣灵充满在生命里,爱在神的怀抱里。福在邓稣基督里,永生在天国里。骄傲在失败里,嫉妒在人心里。黑暗在深坑里,淫乱在污秽里。魔鬼在黑暗里,恨在罪恶里。罪在撒但里,不义打入火湖里。哈利路亚。恩膏@樊桂初!湖南~~  相似文献   

12.
回归神恩     
修会神恩,是修会会祖在“具体环境”中与主相遇、合作的果实。由于“具体环境”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神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同样,我们修会自始创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唤着修会的回应,因此,神恩从开创到今天,几经变革,从表面上看,今昔不同,但其主旨——传教救灵,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3.
救恩与得救     
骆振芳 《天风》2001,(5):42-44
我们现在根据希腊原文词义来研究得救(或救恩)的意义。“得救”原文是动词,“救恩”是名词。 一、得救(或救恩)的含义和用法: 1.在七十子译本中: 七十子译本是最早的旧约希腊文译本,相传为七十二位学者在埃及译成,约在公元前第三世纪,教会在最早期就是用这个译本,也可以说最早的基督徒都是在它的哺育下成长的。在新约尚未出世以前七十子译本是早  相似文献   

14.
庞恩美 《天风》2010,(1):28-29
<正>自2008年10月7日我进入上海恩光敬老院,至今一年多了。神的恩典在我身上实在太丰富了。我不能不从心灵深处数算神的恩典,向神献上感恩和赞美。  相似文献   

15.
生活于公元四世纪的亚历山太主教阿塔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295-373年),立足于其所处的思想处境,发展出以道成肉身为中心的救恩论。该思想以解决神的超越性与临在性的关系为前提,从神圣经世的角度,将人的得救与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相连,最终完成生命的逆转。  相似文献   

16.
章华明 《天风》2011,(6):28-31
沪江大学存世46年(1906-1952),前后计有三任美籍校长,四任华人校长。其中,末任美籍校长为魏馥兰,第一任华人校长,也就是魏馥兰的继任者、沪江第四任校长为刘湛恩。1938年4月,基督徒刘湛恩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被汉奸杀害,国民政府明令国葬。葬礼当天,盛况空前。从那时起,刘湛恩成了沪江人心中永远的痛,成了沪江人的精神象征和一面团结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尝尝主恩     
林辉辉 《天风》2005,(9):9-9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诗34:8) 不言而喻,主恩的滋昧是何等甘美,何等芬芳, 何等馨香!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无法切身地去体会这些他早已为我们预备的礼物。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沉浸在主恩典中而洋溢着满足的喜乐时,我们内心里总会泛起波波涟漪,但却无法更深一层地去拥有与他们同样喜乐平安的享受,而更觉自己是个局外人。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极端灵恩派的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程度地在教会内存在,对此还在不少教会中引起了各种争论。本文作者以圣经为根基,对极端灵恩派的影响和危害进行剖析,帮助大家认清其本质,以免遭受其害。  相似文献   

19.
父恩照我心     
孟蕊红 《天风》2001,(10):27
我的家住在陕西省大荔县一个很普通的乡村,这是一个很贫困的家庭。从我记事的日子起,父亲晚上经常出去打麻将,一出去就是整整一夜不归。而且还爱抽烟、喝酒,父母吵架更是家常便饭了,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我很自卑,对这个家庭和自己的前程感到非常绝望。 然而,如今的我不再那么悲观。因为我现在有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好父亲,从他身上我找到了战  相似文献   

20.
品味老家     
许多事,早已忘怀;许多事,落满尘埃。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老家是最美的地方。长大了,走的地方多了,才发现在中国,在世界还有许多许多比老家还美还好的地方。但不知为什么,老家就像无法割舍的"多味瓶",苦也是她,甜也是她;哭也是她,乐也是她;恨也是她,爱也是她。人说江南鱼米乡,我说老家胜江南。老家是著名的中国枣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