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拜读了王月清、梁徐宁教授合著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其观点之新颖、论述之严谨,令笔者受益匪浅。该书以无神论与佛学的思想关联为主线,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国无神论思想和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理解中国佛教的深度推进。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如下特色。一、规范的概念无神论、宗教、佛教这三个概念是该书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2.
《佛教东渐》,作者刘建,1997年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该书的主题,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受历史条件、社会结构、文化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等客观条件左右。制约而形成的日本佛教,与同处于东亚汉传佛教文化圈的中国、朝鲜佛教有何关联、异同?这就是本书所要...  相似文献   

3.
正杨曾文,1939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生导师。杨曾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和日本佛教史研究,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主编和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  相似文献   

4.
《楞严经》是一部有争议的,但又是对中国佛教有广泛影响的大乘佛教经典。它的丰富的具有思辨意义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佛教的研究,就是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极具启发性。本文就《楞严经》的成书年代、《楞严经》的真伪问题及《楞严经》的内容和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等几个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著名佛学研究专家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最近终于问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共三卷六册。以下行文简称《史稿》,凡引该书,仅注卷数页码),这不仅是他对自己平生学术思考的概括,也是他在考察和吸收学界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对中国佛教研究做出的突破和发展。此书书结构宏伟、内容详实、视野开阔、论证严密,代表着潘桂明先生在佛学研究领域自成一家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而寺院楹联则以其鲜明的宗教色彩独树一帜。寺院楹联虽为小品,但其短小精炼,小中见大,寓意深刻,蕴味无穷。一幅好的楹联,胜过一篇长文。不少佛教楹联涉及了宗教与人生这个题目。宗教离不开人生。人类的一切文化结晶,说到底,都是在探讨人生。佛门讲功德,谈果报,便是在探讨人生。人们活在世上,人人都有个“人生”问题。这个最普通而又最长久的题目,人类已经探讨了几千年,并将永远探讨下去。峨嵋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崇高的佛教地位,“秀甲天下”的绰约风姿,富丽堂皇的梵宇琳宫,吸引了历代无数高僧大德、文人仕宦,并留有大量诗文书画,仅楹联即有千余幅,其中不乏精品佳作,虽时过境迁,但内中所含丰富内容与深刻哲理是永远有生命力的,对追求“人生真谛”的人  相似文献   

7.
正二、佛教哲学、文化艺术、制度信仰等研究1.佛教哲学研究40年来,研究佛教哲学的论文和著作很多,其中不乏具有原创性质的成果,比如赖永海的《中国佛性论》。在进入本世纪以后出版的佛教哲学著作中,有两部著作具有代表性。其一,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该书以中国哲学思想及印度哲学思想的发展为参照系,以哲学观念和范畴的研究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哲学的全部体系结构,把它分为人生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三大部分,首次从整体上构建中国佛教哲学的完整体系。其二,杜继文的《汉译  相似文献   

8.
晚明时期的佛教复兴,在整个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笔者在搜集相关史料之时,找到清代苏州永定寺弘方法师所撰《贤首宗乘》一书。该书记载了中土华严宗自杜顺法师以下共计二十九世之法脉传承,且明末以后以南方雪浪洪恩一系为主的传承。明末清初华严宗南方雪浪一系的传承以及弘教事迹得以明了。本文从作者、成书过程、结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等方面,对《贤首宗乘》作了初步研究,以期推动明清华严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二十年前的未竟之稿。原计划写八个题目,已写成的有:1.《佛陀和佛教的创立》,2.《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3.《僧伽和佛的弟子》,4.《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曾于1959—60年先后在《现代佛学》上分期披露;其中第一题并在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发表过。《法音》问世以来,广大读者不断来信要求重新发表此作;应上述要求,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重新发表。原计划撰写的尚有下列四题: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2.《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的佛教关系》,3.《中国和南亚各国的佛教关系》,4.《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关系》,亦征得作者同意,将继续撰写,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佛教文学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如此数量的成果中,有关佛教文学史的研究则相形见绌。此前较令人可喜的成果是孙昌武先生《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此书初具"佛教文学史"的雏形,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李小荣先生《晋唐佛教文学史》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学史的研究,为佛教文学史的撰写引入了新的理论架构,突出晋唐佛教文学之特点,体系完整,是一部高水平的开拓性著作,为撰写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一、初  相似文献   

11.
由满义法师所著的《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由台北市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出版。该书由“前言”、“结语”和主体部分四章构成。“第一章阐扬妙谛:说法的语言不同”,“第二章弘法利生:弘化的方式不同”,“第三章慈心悲愿:为教的愿心不同”,“第四章人间净土:证悟的目标不同”。该书作者以清新、简洁的笔墨对将“人间佛教”与“佛教现代化”融为一体的“星云模式”进行深入的阐述,相信对相关人士会有一定的助益。《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出版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13.
<正>《佛教与生态文明》是上海玉佛寺2008年召开的"佛教与生态文明"研讨会的论文集,是国内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研究方法的探讨。佛教生态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净土宗始于东晋慧远创兴念佛莲社,是中国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后传入日本、朝鲜,进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佛教宗派。该书汇集了历代汉文大藏经所见有关净土宗的文献,内容包括所宗经纶、经论诠释、诸师著述、传记系谱等四部分,按译述年代顺序编排,始自公元179年支娄迦谶、竺佛朔所译《  相似文献   

15.
正主编:魏道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主编,国内外20多位学者参与撰写,包括魏道儒、郑筱筠、何劲松、纪华传、尕藏加、杨健周贵华、李利安、(越)释清决等。该书共14卷15册,800多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创。《世界佛教通史》主要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立天先生是国内著名的佛教研究专家,他新近推出的巨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借用近代以来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范畴,建构其中国佛教哲学的体系,体大思精,可谓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并对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细致地梳理;纵向是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历史考察。这种考察始于印度文明史的开端,以佛教出现后的历史为重点线索,从佛陀在世时2500年前一贯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佛教产生及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从…  相似文献   

19.
正《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是北京大学姚卫群教授学术研究成果的最新总结,该书对于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不同文明传统之间的交流互鉴,乃至佛教的中国化问题,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不了解印度文化,对于佛教的整体理解就会有欠缺,就会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既不是印度最早的宗教流派,也不是印度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佛教诞生之初,印度思想界影响较大的宗教思想流派主要有:婆罗门教(后来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0.
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派之一“罗教”的思想体系的著作,《罗教·佛教·禅学——罗教与〈五部六册〉揭秘》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徐小跃教授。罗教是明清两代重要的民间宗教之一。明代正德年间,山东人罗梦鸿(道号罗清)(1442—1527)创立了该教,在中国(特别是北方)下层民众中广泛流布,后世门徒奉罗清为罗祖。罗清创制的五部经典《五部六册》为罗教的宗经宝卷。徐著系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以揭示《五部六册》的文本内涵及与佛教、禅学的内在关系为重心,探讨了罗祖的悟道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