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谈谈作为大学公共课程的哲学基础理论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哲学基础理论教育这里所指的哲学基础理论教育 ,是就高等院校开设的“哲学理论公共课程”而言 ,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对于个人发展来说 ,大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的培养 ,而把哲学基础理论纳入公共基础课程 ,这更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强化 ,是非常必要的。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 ,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 ,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 ,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马恩选集》第 2卷 ,第 2 84页 )。所以 ,要培…  相似文献   

2.
吴耶乐 《天风》2007,(3):18-19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研班的学习,促进各神学院校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爱国爱教人才,对未来教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把优先发展与公平发展并提,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文件中是第一次。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亮点,促进教育公平已经逐渐纳入到国家教育政策范畴,成为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台湾把对青少年的伦理教育,贯穿在历届中小学课程中。小学设立“生活与伦理”课程,中学设立“公民与道德”课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一为修己,二为善群。 修己即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包括下列诸要素:1.养心:格勿、致知、诚意、正心。2.养  相似文献   

5.
一、班主任职责 班主任一词的解释:“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同时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班主任通过健全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营造班级氛围、整合教育力量、增进成员之间的沟通,指导个体的思想行为等,使班级的成员能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目前班主任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职“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中职的园林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比较适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如植物及生态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园林环保的知识,这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幸福,把幸福区分为“相对的幸福”与“绝对的幸福”,而只有人类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绝对的幸福.并指出唯有通过教育,完成人的自我建设,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于是,他用最大的力量发展创价教育事业,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其人本教育思想,经过四十载的发展,构建起人本教育的思想体系,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具体来说,一是他揭示了教育的使命是为了民众的幸福与和平;二是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谋求人类幸福的人格;三是探索了一系列促进人类幸福的人本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度推进,“五育”并举理念深入人心,让受教育者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基本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也毫不例外。“美育”是五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俗称“审美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美育课程的构建中,教师应做到“美学原则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契机,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美育学习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文章基于“以情促学、以美育人”主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也在我国不断被认识、实践。作为新兴发展的事物,互联网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然而,“翻转课堂”的不断实现必然会迎来互联网教育乃至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教育,必须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么教育就需要改革,做为教育的核心“课程”也必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科学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变 ,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了当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 ,这就要求担负着“培育人”的重任的教育界把高扬主体性作为当今教育倡导的基础和核心。但是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在我国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主体性缺位”的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其成因的剖析 ,把哲学理论所探讨的主体性问题与当今教育理论相结合 ,认为应在当今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的理念 ,这既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所趋 ,也是当今社会实践状况的要求。一、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黄夏年 《法音》2007,(4):30-32,33-37
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佛教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也相应发生着巨变。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佛教界人士,为了改变人们头脑中对佛教是“鬼的宗教”与“死人的宗教”的观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同时,佛教界为了培养人才,兴办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蔚然成风,使中国佛教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看到现代化生产手段和科学仪器设备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认识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致有的同志提出把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作为“人工主体”加入认识论中来(曹伯言、周文彬:《人类认识的新阶段》,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同时,我们又看到前人积累的各种精神产品在科学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致英国的波普尔提出了“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主张把科学思想、诗  相似文献   

14.
《心理科学》2002,25(2):251-251
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心理科学事业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正在提高,学会的各种活动也在增加。为了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心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学会——心理学工作者之家的凝聚力,加强会员之间,以及会员与学会的联系。搞好学会建设。现根据中国心理学会章程的有关内容特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世人关注。进而,对高考的议论也成了灸手可热的话题。 有人把高中学习和高考说得无足轻重。前些天,听一位“北大时的同学讲了一件“趣”事。她说第一天上中文课,老师就告诉她们:“把你们从前所学过的,全部扔掉,一点也不要留。”不知那位教师是有意贬低中学的教育来哗众取宠,还是非如此这般才能学好大学课程。也有人把高考看得命运攸关。当我参与撰稿的《等你在清华》出版后,收到一位湖北的小读者的来信。信中先说他境况不好,但我读来读去,“境况”就是指“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一天,高一(2)班的班主任告诉我,他们班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区街中心打起来了,随即我把两位同学请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问起他们打架的原因,女生对这个男生又开始大声训斥:“借东西不还,你从小就这样吗?你妈是怎么教育你的?把你妈请来,我倒要好好问问!”可这个男生却看看女生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立STS研究中心艾理最近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其目的是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合理的决策思路。STS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传统观念不同,不仅把科学看作“认知过程”,把技术看作“建造或生产过程”,而且把二者都看作“社会过程”、“社会事业”,要研究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不再不加疑问地认为科学技术是“绝对地好的”,“纯粹进步性的”,而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东西,但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在取得物质进步的同时往往要付出人文心理方面的代价;只有把这二者协调解决好,才能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STS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②环境、能源、人口等全球问题;③对作为社会事业的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④STS教育。在STS产生以后的短短20多年间,引起了美国社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因为教育事业就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事业,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发展学生的智力上来.但是也有少数教师对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重视还不够,表现在教学方法还采用填鸭式、注入式那老一套,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正微型德育课是以反映某一或某些具体的德育内容为中心而精心设计的一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三观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多方位渗透的多功能课型。它既有学科课程之形,又具备活动课程之功能,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它“立足于小”“着眼于内”“一事一开课,遇事即开课”,以“日常生活”为支点,让师生本真的道德情境中接受教育,切实提升德育实效性。一、在生活中选话题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充分说明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加快民族地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