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旖旎  李欣 《美与时代》2013,(11):55-55
对字体图形的深入研究,是创作的前提,一部出色作品的产生是建于对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之上的,几千年的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万事万物。而汉字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从它的“形”谈起,汉字字体的形态起源于图形,图形先是以一种符号出现,经过了千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形成了汉字,最终汉字形成了它绝无仅有的强大体系。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的一项视觉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字已经变的多元化,不再是简单孤立的线段,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它可以让人们懂得未知的事物,也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人的情感,无论人类对事物具有一种怎样的认知、感悟与理解,文字都可以作为一种最简单明了的工具,让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传播是万物从出现到被认知的唯一途径。女书作为一种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熟知的人不多。作为一种文字,女书虽有汉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汉字,其不仅独具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且更是集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于一身。因此,对女书艺术传播应区别于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要注重从女书的形、女书的载体角度研究,同时要结合与女书相伴而生的女书习俗。通过研究女书和女书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挖掘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各种形式的女书艺术形体,为女书的传播开辟一条精准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庆 《管子学刊》2008,(4):122-125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其“东传西渐”的历史十分悠久,至迟在中国隋唐时期就传到了日本,18世纪又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各国出版。  相似文献   

4.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告别蛮荒走向文明的标志。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由简单而复杂,逐步形成科学的完美而规范化的程式。它既具有人类思想感情的抽象意义,又具有结构完整变化无穷的鲜明形象。文字不仅是社会科学文化得以传承积累的载体,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新的字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应运而生,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吸引视觉和有效传递信息的作用。文字,是人类思想感情交流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审视,文字无疑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文字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备视觉上美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的特殊式样。书法艺术依附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把古人留下的文字作品都视为书法作品,它们也不是都具有史学价值。在书法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体和书法现象都能反映历史的规律,都能代表主流倾向。书法艺术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体,这些媒体包含了:语言、文字、歌曲、诗词、舞蹈、戏剧等。文化媒体也被用作传递上帝信息的工具。长期以来,除了语言和文字,圣乐是最常用的传递媒体。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圣乐对圣经福音的传播,起着很大的作用。 查考圣乐的历史可知,随着福音从以色列传至万邦,又随着  相似文献   

7.
遵从生命     
正一位记者问我:"你怎样分配写作和作画的时间?"我说,我从来不分配,只听命于生命的需要,或者说遵从生命。他不明白,我告诉他:写作时,我被文字淹没。一切想象中的形象和画面,还有情感乃至最细微的感觉,都必须"翻译"成文字符号,都必须寻觅到最恰如其分的文字代号,文字好比一种代用数码。我的脑袋便成了一本又厚又沉重的字典。渐渐感到,语言不是一种沟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片断。在这片断的历史过程中,跟这段特殊时期以前一样,大规模的有机组织化过程一直在持续不断时快时慢地进行着,不断地发生分化、复杂化和联合;个人联合成群体,群体又联合成群体。但整个进程始终只发生过局部的倒退,并且时间不长。总的来说,与在有机界发生的情形一样,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也发生了不断出现分支的展开性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是在文化框架以内发生的。文化既可能加快又可能减慢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段磊 《美与时代》2014,(1):32-32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字”。这正是对苗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好的定位。正因为文字的缺席,苗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需求催生了其发达的服饰文化。其中,银饰更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资本主义?他又为何倡导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本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似乎是莫名其妙的。一方面,他声称提出了一种客观的、“科学的”历史理论。这一历史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道德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那些道德价值——是社会的和历史的产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断言自己并不是一种“中立的”或“没有价值趋向的”观点。它毫不掩饰地谴责资本主义,并且不遗余力地倡导社会主义。一种批判性的观点正是它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1.
<正>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个是《志愿军》报版,一个是《人民日报》版。《人民日报》版流传最广,其段落划分和一些字词的修改是合理的,但是它删去了巴金原稿的几段文字,这几段文字恰恰是表现彭总平易近人、风趣幽默、虚怀若谷一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因此,为使读者正确了解该文,建议根据巴金的态度,对两个版本进行整合,给读者和历史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12.
侯媛媛 《美与时代》2015,(2):105-106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为"照亮",一般指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在当代设计中,它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具有非常直观的形象性,应用于当代设计的很多领域。插画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地位及作用。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只有把国内与国际,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现代中国插画才能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地都有了起名公司.倘是掌握中国文字意义,又善于用三俩个组成一个美丽而富于意义的名字者,也算一种创作.于人于物都有好处,是属于正当行业。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上的云南民间道书已经不单单是指一种由文字构成的纸质经书,而是成为文化内核的一种载体和传播媒介,是一种具有传播可能性和动力性的文化存在形态。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云南民间道书的活态传播,不仅体现为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铸造了对“道”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当黑格尔撰写其划时代的普遍史时 ,他几乎毫不怀疑“历史”属于某些人而非其他人。这不仅仅是说欧洲人已经举起历史命运的火炬。正如黑格尔所看到的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非洲人都缺少历史。由于没有具体表现集体意识的文字材料 ,他们仍然是“没有历史的民族” ,并且在更伟大的关于精神进化的叙述里 ,他们使自己消失或同化在日益崛起的西方中。今天 ,非殖民化已经使得黑格尔这番话显得既难以置信又不诱人。“没有历史”的民族已被征服、殖民并被剥削 ,但他们并未从历史中消失也没有变成欧洲人。一批文化学、比较文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及其…  相似文献   

16.
东巴文字是一种极具造型特征的视觉语言符号.它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美学特征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1这一定义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是通用语言文字形成的重要条件。其中,汉语言文字自秦汉以来逐步成为历代中央政权的主要交流语言和文字,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取得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约六百万。 彝族文字,是一种形象会意的音缀文字。它在历史上出现是很早的。古代汉族文献记载中,对彝文多称“爨字”,又称“韪书”。如《天启滇志·爨蛮》载:“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精者能知天象、阴晴,在酋长左右,凡疑必取决焉。”《滇系》说:“汉  相似文献   

19.
"哲学"、"真理"、"权利"在日本的定译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颖 《世界哲学》2001,1(3):68-71
我国自清末以来使用的一些重要学术用语的译名来自日本。要梳理这一段所谓“学术国缘”需要先从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谈起。古代日本由于没有固有的民族文字 ,他们采用了中国大陆传来的汉字。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记录了公元一世纪前后日本人 (当时称“倭人”)到中国大陆朝贡的情况 ,很有可能汉字就是在这时候最初被带到日本列岛的。公元 2 85年 1月 ,百济人王仁向当时的日本天皇献上《论语》和《千字文》 ,汉字文献开始流入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汉字是日本人使用的唯一一种文字。现代日语是一种由汉字和假名共同构成的文字 ,其中的汉…  相似文献   

20.
自元初开始,全真教内就涌现出一大批以全真七子为主题的仙传资料,而且,这些资料一直传承到了近代,甚至在清末民初呈现出井喷之势。不过,这些仙传资料对于推进明清全真教史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个中原因,主要是这些资料的零散和不系统。值得庆幸的是,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现存最早版本的以全真七子为主题的仙传资料《七真仙传》,通过对这部《七真仙传》编撰过程、流传历史以及内容演变的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仙传不仅能够记述历史,在全真教面临危机时,还可以通过严肃的文字叙事来重建其宗教正宗性和政治正统性;其次,当面临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世俗化的宗教生态时,由《七真仙传》等诸多仙传内史假借重复叙述所构建起来的定型化七真事迹,又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以一种戏谑、调笑,甚至是自我否定的形象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换言之,仙传又因为形势的需要而修改了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