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渊声 《天风》2011,(10):64-64
问:我是一个初信不久的信徒,牧师教导说读经是信徒灵命成长的粮食,不读经属灵生命就会枯萎。但每当我读经时就发现有好多问题和困惑,圣经实在好难懂,影响了我继续读下去的信心。请问,圣经读不懂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正>不知从何时起,我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六点起床,洗漱完便开始读经。每天坚持读三十章,读完第一遍,又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通过读经,我不再茫然,我知道我当做什么,并怎样去做。我的生活有了准则,凡事要讨神的喜悦,并要造就人。同学见我将圣经"刻在心版上",便来"取经",问我:"读经是否有速成?是否有在短时间便记住的方法?"我笑了笑,和同学分享我的故事:有一天,我依照习惯,提早来到会堂等待聚会。  相似文献   

3.
我的书柜中有几本圣经。有横版、竖版,大的、中的、小的,真叫我爱不释手,然而,那本已经很旧,很破,甚至是丢了页的圣经说什么我也舍不得丢掉!因为,每当我看到了它,就会不知不觉地回想起它当年的那段遭遇。  相似文献   

4.
神·人·历史     
若霖 《天风》2008,(16):30-31
圣经的形成过程历时千余年,加之文化的隔阂,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慕道友和初信者来讲如何读圣经是一个难题。要跨越这个难题,首先必须在宏观上对整本圣经有一个了解。本栏目将从本期起,分别对旧的约圣经,新约圣经,读经原则,读经方法等进行简介,以引导信徒在整全圣经观的基础上开始灵程起跑。  相似文献   

5.
广州石室圣心堂的“小组读经运动”开始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在圣神的推动下,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收获。 1994年复活节后至1995年,由谭天德神父、庄步兴神父组织读经分享,参与者是以读经员为主,也有一些老教友参加。由于一贯忽略了对圣经的重视,所以大多数教友对“读经分享”不感兴趣,即使参加“读经小组”,他们大都习惯了听神父讲,不愿意也不习惯分享自己的经验,于是慢慢地,“读经分享活动”就变成了讲道课,当然,这一阶段也收获不小,起码培养了教友对“圣经”的热情和学习圣经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梁抒晓 《天风》2003,(1):39-39
我开始看圣经时并没有想到什么得永生的问题,只觉得看圣经感觉很好,心里很平安……就这样,我坚持天天读经、祷告直至现在,这对于办任何事都极易半途而废的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奇妙的事。 上高中后,由于交结的朋友都较贪玩,我也渐渐染上不爱学习的坏毛病。我变得浮躁,不再是以前那个沉静,爱学习的女孩子了。虽然我每天仍看圣经,但只是形式而已,因为我的心灵得不到丝毫灵粮的喂养。 高考成绩单寄来了,意料之中我落榜了。痛苦之后我冷静下来,回首这三年间所走过的路,这是怎样的三年啊?!想当初,我是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和父母都对我寄予了  相似文献   

7.
王建成 《天风》2018,(11):I0002-I0002
我自幼生活在一个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中,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指着书柜中一本本厚厚的“书”说:“孩子,这可是咱家的宝贝。”“什么宝贝?”“这些是圣经。”直到懂事之后,与大家一起背诵圣经金句,我才渐渐懂得圣经是上帝的话,是最宝贵的礼物。在我家柜子里有各个时代、各种版本、各种语言的圣经,但其中最珍贵的是1919年出版的《官话和合本圣经》。  相似文献   

8.
魏士玲 《天风》2002,(3):21-21
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6)唯有神的话语,才能给我们饱足,才能增长我们的灵命。圣经既是生命的粮,一天不吃就饥渴,所以我们应该天天研读圣经,每天应像小鹿渴慕溪水一样去研读圣经。在我们的教会里就有几位老姊妹认字不多,信主以后,心灵里有极大的饥渴,极大地爱慕神的话语。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昼夜学习圣经,现在她们能流利地读经、唱诗、祷告,灵命有了很大的增长。读了圣经中神的话语,他们明白了神的含义、神的圣洁、神的智慧、神的大能,神对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9)
<正>基督教读经的传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开教以来一直保持的传统。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类对宗教的态度从上帝转移到人自己;而信仰的标准也从圣经、教会传承转移到感官和人自己。人的感观能否成为解释圣经、诠释衡量真理的标准?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种思考下,我整  相似文献   

10.
甘霖 《天风》2020,(1):44-45
基督徒亲近主的方式很多,读经、祈祷、默想、赞美,都可以让我们的心飞升到主那里!手抄圣经,使我又得着一份与主亲近的奇妙经历。心生渴想当我把青花瓷圣经打开摆放在书桌上,把手抄本展开平铺,家中那块方寸之地,就成为吾心渴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每当过元宵节,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夜晚提着灯笼,走街串巷到处去“显摆”。在小伙伴们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中,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父亲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所以我的灯笼比小伙伴们的灯笼都要漂亮,在小伙伴们的灯笼还是以铁丝、罐头瓶、高粱秆为制作原料时,父亲为我做灯笼的材料已经以实木为主了。  相似文献   

12.
读经通灵与献身生活神修的关系神学博览一、读经通灵(LectioDivina)的涵义与方法(一)读经通灵的意涵1、字意解释(1)、Lectio意为读出一段圣经的文字。早在圣本笃时期,Lectio就被用指读出一段圣经文字,所以与SacraPagina或S...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温良     
读经:“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玛:5—5)小时候,父亲曾带我看过不少的外国译制片,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大都无法确切地回忆了。但雨果的《悲惨世界》,在我的记忆里就像一张沾满灰尘的光盘,只用清水一洗,便丝丝入扣地闪现在记忆的屏幕上。...  相似文献   

14.
《天风》1995,(2):47-47
港举行教会使命咨询会议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的“九十年代香港教会使命中期咨询会议”于11月举行,探讨了香港教会的团结与合一、神学教育的调整、教会社会关怀的出路等重要问题。 港读经会推行五年读经计划 香港读经会为鼓励信徒系统地研读圣经,将推广一个1995年起的五年读经计划,读经进度将由《每月读经释义》配合编排,供信徒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企瑞 《天风》2016,(1):44-45
正圣经是上帝启示的真理之道,是生命的灵粮,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因此,读经成了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基督徒热爱圣经,勤于读经,却难在对圣经的解释和应用上。研修本《圣经·新约》(下文作"研修本")是一本专门为中国基督徒"量身定制"的圣经解读本,它不仅注重圣经原文及经文背景的解释,也非常强调中国教会的处境与中国基督徒的阅读习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各地教会都在努力推广读经运动。广大神长教友,也越来越意识到圣经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的重要陛。“原来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几乎成了大家的基本信念。要想实现《礼仪宪章》对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的要求,我们基本的想法是需要对礼仪中所读圣经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推广读经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各种版本的圣经也已陆续翻译出版发行,基本能满足大家学习圣经的要求。大家学习圣经的热情很高,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父爱如山     
张华 《天风》2004,(5):42-43
童年,有香甜的棒棒糖;童年,有飞舞的红气球;童年,有无数彩色的梦想;童年,也有板着脸的父亲。 每当我得意于轻松完成作业时,父亲留给我的只是几个刺眼的红叉;每当我和母亲谈笑风生时,父亲总默默地站立在远处;每当我把妹妹惹哭时,父亲总严厉地斥责我;每当我捧回一张张奖状时,父  相似文献   

18.
鱼饼 《天风》2007,(20):23
圣经中,约拿单是以勇士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圣经开始对约拿单的记载,始于他带着拿兵器的少年人去攻击非利士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用孟子此言述约拿单面对自己的父亲扫罗王和好友大卫时的心情,最适宜不过。约拿单的一生处在父亲扫罗与好友大卫的冲突中,对  相似文献   

19.
骆驼、鹿     
孩子突然问我:三王朝拜圣婴的时候,那时又没有汽车,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是以什么作为代步工具的?我不得不翻开圣经。或许我读经不够仔细的缘故,没能在圣经里找到合适的答案。就只有凭着平常看到教会的许多绘画作品来解释。于是回答:骑骆驼去的。我想,除了鸽子、牛、羊和驴在马槽边出现外,大概第五个就是骆驼这种动物了。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想到《三字经》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为人父亲的我心里总是好奇又羡慕,心中也总在默想到底该如何教导孩子?圣经中也有很多经文是提醒为人父者责任之重大、使命之神圣。那么,为人父者,如何活出父亲应该有的形象呢?一、与天父建立亲密关系中国古语"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虎父无犬子"等,都说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要教养好儿女,父亲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