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1992,(9)
“师君三尊”藏语称为“堪洛却松”,“堪”是堪布的简称,即亲教师,此指静命论师;“洛”是洛温的简称,即轨范师,此指莲华生大师;“却”是却杰的简称,意为法王,此指藏王赤松德赞;“松”是三个的意思。师君三尊即两位高僧大德(师),加上一位藏王(君)。他们是藏传佛教前弘期里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三人的合作,不仅建立了佛教在西藏的正统地位,并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且也确定了以后佛教在整个藏语系地区发展的一些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藏密文人,其实就是从文化角度来着眼与把握的西藏佛教密宗体系。 藏族人民在佛教传入之前也就有了伟大的文化创造。藏密文化是西藏本土文化与晚期大乘佛教传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西藏之首先接触佛教、应该以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为可靠记录。通过对佛教的吸收、藏族同胞。当然首先是贵族阶层接受了印度文化的精华,派遣宗室子弟到印度留学佛教,依梵文“笈多”字体创制文字,翻译佛经,并请北印度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到藏,建立密教这一西藏特有的文化。但是,汉地对西藏  相似文献   

3.
谈藏传佛教教育由经院式到现代化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悠悠二千五百载,教徒众多,传播广泛,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弘扬兴隆,得力于正确的传教方式,即正确的教学方式,能使其世代继承和发展。佛祖释迎牟尼“初转法轮”,佛教造成星火燎原之势,在喜玛拉雅山南麓四散传扬,辐射世界。藏王松赞干布(?-650年)偶得“四宝”什百拜忏悔经”、“舍利宝塔”、“六字真言”、“法教规则”),佛教便进入了雪域高原,继而,吞米桑布扎端美三菩提创制藏文,翻译佛经,发端了藏族译经事业。公元770年左右,印度名僧寂护、莲花生来到西藏(当时称吐著)传播佛法,为显、密二宗在西藏的发展打下…  相似文献   

4.
(一)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问: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答: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最初传入时,不过在少数人中奉行,未必为上层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甘肃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我们可以推断,由于在此一百二十年前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的结果,当时由印度传布到中亚细亚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过行旅往来而向东方渐进。也有传说:在与印度阿育王(约公元前  相似文献   

5.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后来在西域诸邦国中传播,开始影响和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派使臣蔡愔到西域大月氏邀请天竺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人到中国传教,他们用自马驮载佛经及释迦像,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到达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政府为此专间在洛阳东郊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远在二千年前,古印度佛教僧侣奉持佛经,经由中亚细亚,踏着平沙莽莽的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新疆地区,再沿着马铃声声的河西走廊而深入到内地,传播佛教。以后,印度佛教的不同派别又分别北上,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西藏和云南,弘扬佛教。由此中国佛教形成了汉语、...  相似文献   

7.
浅谈朗达玛灭佛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到9世纪中叶,史称佛教在西藏早期发展的“前弘期”。佛教进入西藏初期,与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发生巨大的冲突和激烈的斗争,其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吐蕃第九代赞普朗达玛(841—846年在位)大规模灭佛。朗达玛灭佛是藏族历史中佛苯教斗争最具影响的事件,它最终确立了佛教在藏族历史中的地位。本文着重分析促使朗达玛灭佛的各种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8.
道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虽不通梵语,但他整理考校旧译佛经,主持并参与佛经翻译,对佛教中国化功不可没。他从亲身实践中总结出的五失本,三不易等翻译思想也为后世佛经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佛经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考察道安对佛经翻译事业的贡献及其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公元第九世纪,汉、藏两地区都达到盛极一时的状态。至九世纪中叶(841)西藏地区的佛教因朗达玛的破坏而一度衰微。过了一百多年,到十世纪中叶(973)才又重兴。前此称为前弘期,以后至今称为后弘期。后弘期开始不久,在佛教弘传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大师不能不推出生于孟加拉国的阿底峡尊者为第一人。尊者于公元982年诞生,为萨贺尔(今孟加拉)国王善吉祥次子,幼名月藏,出家后名燃灯吉祥智。他亲近过当时最有成就的一些大师,如宝生宗、那洛巴、金洲法称等,备学显、密一切经教,成为名振一时的博学大德,被人尊称为阿底峡,就是无极自在的意思。当时西藏阿里地区的菩提光认为佛教虽已复兴,但密乘修法多误,显教见解不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学院自1983年秋季开始,举办专题学术讲座,于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下旬分别邀请常任侠教授、周绍良先生、观空法师莅院讲演。常任侠先生是美术界的老前辈,他以《佛教文学和佛教艺术》、为题,给大家讲述了佛教文学和佛教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对我国古代的佛教艺术作了详尽的介绍。由于佛教及佛经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语言,促进了长篇叙事诗的形成,同时,使六朝小说及唐代传奇的内容更加丰富。佛经的翻译,在命意遣词方面使用了从未有过的新方法,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的法华经疏 在中国,佛典的汉译始自2世纪中叶,这使中国人通过汉语来学习佛教成为可能。佛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随着佛教研究的推进,对经、律、论进行诠释的著述开始问世。在中国,有注释儒教经典和诸子的传统,这一传统也促进了对佛典注释书的撰述。在佛典中,佛经为学习释尊思想的最好的载体,所以人们也最热衷于注释佛经。另外,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中国佛教徒在展开自己思想时,不一定独立著书,而往往以为经作注的这一形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 这样,中国有大量的经典注释书,而且对一个经典的注释存在多种…  相似文献   

12.
佛经的翻译,不仅是建立中国佛教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佛经的翻译过程,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儒、释、道三家。作为三家之一的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逐渐的适应,缓慢的流传,到东晋时趋于繁荣;南北朝时出现了众多学派;隋唐时进入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李小斌 《法音》2019,(6):34-39
正佛经版画,是指在佛教经文典籍中的佛教图像。作为佛教美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古代佛经版画留存于世的作品数量众多,年代自北周一直到明清,尤其是明代的佛经版画在内容和数量上皆属空前。以往有关佛经版画的研究,多是作为版画史、印刷史的分支来看待,即使在佛教美术的相关研究中也常被列入图像志的序列,对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或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但藏族自己则不这样称呼,而是称作“桑结登巴”、“却”或“登巴”,意为佛教、佛法。西藏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中分别由印度和汉地传人西藏的。7世纪至9世纪中叶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藏传佛教称其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期,也即从公  相似文献   

15.
因明,肇源于古印度。它同古希腊的逻辑学、中国先秦的名辩学合称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系统,在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明在我国源远流长。公元六世纪以来,因明随着佛教先后传入西藏,逐渐形成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两支。所谓藏传因明,是以西藏为中心,我国广大藏、蒙学者继承和发扬印度因明而逐渐创立中国因明的过程。它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一)藏传因明把印度因明大师的主要因明著作全部译成了藏文。早在八、九世纪,藏译家吉祥积、智军等人就把印度因明大师陈那的《因轮论》和法称的《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以及其他一些因明著作翻译成藏文。十至十一世纪,佛教在印度衰微,印度大批佛教学者携带经卷(包括因明)来到西藏。西藏佛教经过百年亡  相似文献   

16.
傣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也称为小乘佛教。该教是明初传入今天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至明中叶已经“寺塔遍村落”(明《洪武实录》卷二五五),使得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具有全民性质。据傣族佛教经典记载及传说:该教一是从印度传至缅甸,再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二是缅甸传入暹罗,再由暹罗传入;百多年前有印度高僧九人到缅甸讲经,其中一人到盈江县,一人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范文澜先生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其实,范老对佛教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他的《唐代佛教》可以说从早年一直写到晚年,其《引言》部分写于1965年8月,这是"文革"的前一年,范老72岁,离逝世仅4年。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但他一直认为佛教是文化,佛教文化"是值得热烈欢迎的"。  相似文献   

18.
西藏佛教在美国的传播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到目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据统计,现在美国约有70000佛教徒,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西藏佛教派系的教徒。西藏佛教传入美国一事颇有戏剧性。因此,本文拟就西藏佛教传入美国的原因、传播状况和影响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佛经最初仅是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并没有见诸文字。到公元前1世纪第四次结集时,才把经文和注疏记录在棕榈叶上,才成为卷帙浩繁的三藏经典。梵语称树叶或叶片为“pattra”,音译为“贝多罗”,因此便把这种记录在棕榈叶上的佛经简称为“贝叶经”。大量贝叶经被僧人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带到中亚、我国的西藏、新疆和东南亚各国并保存至今,对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俄国时期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入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公元17世纪30年代,第一批佛教僧侣从蒙古草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后,游牧于此地的卡尔梅克人开始信奉佛教。当时,热心于传播佛教的主要是王公贵族,其中最负盛名的佛教传播者是扎雅·潘底塔(1599—1662),他也是俄国西部蒙古文字的创造者。到公元19世纪初,佛教已在卡尔梅克人中深深地扎下根。公元18世纪,佛教自蒙古、西藏传入俄国叶尼塞河上游的图瓦(乌良海地区),当地的图瓦人(唐努乌良海人)开始信仰佛教。到20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