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节日民俗文化在民间自然生成和积累,民俗节庆礼仪,是我国在刀耕火种的文明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些以农业文明顺应自然环境的包括庆祝、祭祀、禁忌等的风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衍生出众多的民俗节庆礼仪,并具有众多类型和特点。探讨民俗节庆礼仪的价值,了解民俗节庆礼仪,对其保护有特殊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教斋醮科仪与民俗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史籍、道经、笔记、小说、方志的有关资料,对道教斋醮科仪与民俗信仰的关系进行了纵向的考察,侧重探讨了民间岁时节令中的斋醮习俗,道教神仙节日的斋醮活动。认为道教在民间频繁的斋醮活动,是道教与民俗信仰结合的重要途径。道教斋醮与民俗信仰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斋醮能够满足民众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然的崇拜与禁忌——解读民族民俗中的生态伦理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民俗是一个族群独特的文化起点和精神原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伦理精神,为人类社会的生态有序发展和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文化密码和精神内源.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民族民俗中的生态伦理精神出现转型迟滞,作用日益削弱.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重塑民族民俗中的生态伦理精神的内涵与形式,将其融于现代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共生的,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节日的优秀文化因素,为本土节日文化补充新鲜血液和营养成分.我们应当在保持和巩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并有机融合、补充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中,改进和革新中国传统节日中那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过节理念与运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5.
北京白云观与西城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于1995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一)至2月5日(初六)联合举办了第九届白云观民俗迎春会。6天中共接待香客、游人24万多人次。 1994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再创辉煌的一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第九届白云观民俗迎春会也办得更加红火,逛庙会的香客游人摩肩接踵,个个欢声笑语,整个白云观充满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6.
张荣胜 《美与时代》2013,(12):89-90
风姿各异的民俗为影视艺术民族风格的刻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供给”。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创作对“民俗养料”的吸收尤为充分,张艺谋巧妙地借助“民俗佐料”调制出一道道“中国烹饪”,掀起一番“中国民俗诱惑”热潮,筑构起中国新时期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一道亮丽风景。张艺谋早期电影中“民俗诱惑“的成功在于两道工序:其一:民俗原料的筛选尤为花心思,每一个民俗场景、民俗动作、民俗语言都别具匠心;其二:运用了最能保证“民俗原料”色、香、味齐全的烹饪方式,根据不同“民俗原料“的不同“口味”、不同“营养成分”,选择与之相应的烹饪方式。  相似文献   

7.
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民间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而民俗节日通常则比较集中地展现民俗。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节日。我国历史悠久,民俗节日繁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俗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性别歧视在传统节日中表现在四个方面祭祀活动中的男尊女卑;节日食俗中的男人至上;节日礼仪对妇女的束缚;特殊禁忌对女性人格的亵渎。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民族宗教》2009,(2):I0002-I0003
2008年2月15日,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苗族同胞,身着浓艳的民族节日盛装,汇集到村边附近的小山坡上,自发参加本民族一年一度的特色节日——跳花场。尤其是妇女们的服装,与难得一见的明媚阳光,形成了特别喜庆的民俗活动场面,服装多姿多彩,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是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相融合的产物,储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信息,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是研究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传播史和艺术史的直观图示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道教与民俗的关系,以斋醮、礼俗为例,提出了几点看法1、研究道教与民俗,不仅应对民俗建立起概念,而且必须对道教本身有正确的基本认识;2、还必须考虑道教在信仰民俗上的复杂性;3、道教作为文化现象,乃是其渗入民俗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民俗,包括的范围应该是非常广泛的。它表现为风俗、习惯、心理、观念等,具体说,有服饰、食品、住宅、游戏、礼节、姓名、迷信、丧葬、节日、婚仪、民间文学、民风、结社、谣谚、俗语、艺术、技艺、以至骂詈和自杀的方式等等。下面例举一些常见的民俗现象,来分析和说明民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民俗学和思维科学是两门年轻的、与人类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民俗思维研究是两者相互嫁接创造出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1,(8)
佛教传到中国,在长期中国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礼俗、习惯,也普及民间,以至演变成为中国的民俗。法辉法师的《简论佛教与民俗》,从佛教节日、佛教制度与民俗的关系,寻绎出一条演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虽然是抗凝冻的日子,但按照当地民谣:“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2月12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的苗族同胞,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节日,身着浓艳的民节日盛装,汇集到村边附近的田野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跳花场。尤其是妇女们的服装,与难得一见的明媚阳光,形成了特别喜庆的民俗活动场面。高坡苗胞祈祝丰年,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儒风 《贵州民族宗教》2009,(1):F0003-F0003
虽然是抗凝冻的日子,但按照当地民谣:“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2月12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的苗族同胞,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节日,身着浓艳的民节日盛装。汇集到村边附近的田野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跳花场。尤其是妇女们的服装,与难得一见的明媚阳光,形成了特别喜庆的民俗活动场面。高坡苗胞祈祝丰年,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川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历史上的一个瑰宝,是我国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川剧有自己很多的特色,为别的剧种所无.单说"变脸",适应民俗娱乐审美需要而产生,经历代艺人创造,结合川剧不同剧目剧情、塑造人物的需要,就有丰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春节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有苗、布、侗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及252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民族自治地方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民俗节日多姿多彩,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