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前,曾出版《20年代关于党的伦理的争论》一书。什么是党的伦理?它是1924年8月,原苏共中央监察委员H·K·克鲁普斯卡娅和E·M·雅罗斯拉夫斯基等五人小组提出的全名为“共产党员在为社会主义而斗争中应该遵循的共产主义行  相似文献   

2.
韦伯——费希纳定律用函数关系定量地揭示了人体差别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是心理科学的一块奠基石。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韦伯——费希定律的生理机制和生物进化论意义,以求教同行,对这一重要定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一、韦伯——费希纳定律及其含意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795—1878)在研究重量感觉时发现:从绝对值来说,原有重量不同,差别感觉阈限也不同。但从相对值来说,即差别感觉阈限(j,n、d)和原有重量之间的比值,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是个常数。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非智力人格因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有差异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特异性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自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先驱、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E·W·Bohannon),首先揭示独生子女人格特异性以来,美国的霍尔(S·Hall)、德国的内怀特(E·Neter)和苏联的布隆斯基等人的研究,无一不强调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异性,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4.
(1983年10月26日至同年11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念中人与大自然的 关系问题〔苏〕r.A·达维多娃哲 学译丛1983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辩证法〔苏〕H·H· 拉宾哲学译丛1983年第5期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看他的异化观〔苏〕 H·H·伊万诺娃几·B·克留契柯夫 哲学译丛1983年第5期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光辉思想 的探索武可熹吴晋生社会科学〔}: 海〕1953年第9期马克思是怎样使用异化概念的?杨洛甭 庆日报1953.12.5关于“出发点”和“空白点”问题的对话 金守庚光明日报1983.11.7“异化”概念和马克…  相似文献   

5.
人的需要及其革命——布达佩斯学派“人类需要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随着人类意识和人类精神的进化与自觉,人的需要、人的潜能和人价值问题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占据日惭突出的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和其他著名思想家有关需要的理论建树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些理论探讨中,由G·卢卡奇(Georg Lukacs)的学生A·赫勒(AgnesHeller)、F·费赫尔(Ferenc Feher)、G·马尔库什(Georg Markus)和M·瓦伊达  相似文献   

6.
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默里·波文(Murray Bowen)教授提出并由他和助手米切尔·E·科尔(Michael E·Kerr)完善的,在解释人的情绪活动上,家庭系统理论独树一帜地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情绪单位来考察,将人看作相互关联的结构中的要素,而不是自主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和哲学家”(G·H·R·帕金森)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研究,而在他的理论生涯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有人把它称为“西方共产主义的圣经“(梅洛·庞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活动,那么人本心理学则主要是研究人的意向活动。两者虽然都在五十年代兴起于美国,但后者则稍早于前者,就以其学派闻名于世而论,后者则更早。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作为体系而诞生的U·奈索(U·Nieser)的《认知心理学》出版于1967年,而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A·H·马斯洛(A·H·Maslow)的代表作则先后出版于1950—1956年间。美国人本心理学会也成立于1961年,并于翌年举行第一次代表会议,并制订  相似文献   

9.
人际空间距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非言语沟通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一般而言,人们把具有沟通作用的非言语行为分为六类:辅助语言(paralanguage)、目光、面部表情、手势、体势运动和人际空间距离。早在六十年代,美国学者霍尔(E·T·Hall)对人  相似文献   

10.
一、自我心态图的起源与形成自从E·柏恩在1964年发表了《人间游戏》之后,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AT)的理论开始被人们所熟悉,以后,T·哈利斯在《我好、你好》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TA 理论,接着,E·柏恩又发表了《寒喧后说些什么》一书。这样,奠定了TA 理论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基础。根据TA 理论,一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自我心  相似文献   

11.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解决是人类的普遍行为,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系统研究,至少已有100年的历史。众多的问题解决理论,大体上来自于三类研究: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以人为对象的分析性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一、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最早研究问题解决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他以猫为对象,于1889年设计了研究问题解决的“问题笼”。笼内  相似文献   

13.
西蒙(H·A·Simon)是当代美国享有盛名的心理学家。他曾于1978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且也是人工智能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西蒙对于现代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得到了公认。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的思维方面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对被试者在解决智能问题(例如证明一道几何题)时的外部行为的观察以及对他们当时的“出声地思维”记录(或称“口述”记录)的分析,西  相似文献   

14.
(1984年8月26日至同年9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的变革浪潮刘佑成哲 学研究1984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是科学列兵学术 研究1984年第4期浅谈马克诊恩、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里面也包括 科学的论述岳正仁内蒙古师大学报 1984年第4期马克思的假象概念周振选天津社会科学 2984年第4期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观点的形成(1844年 止)〔东德〕B·弗里德里希哲学译 丛1984年第5期马克思与历史认识〔英〕E·J·霍布斯 鲍姆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第9期卡尔·马克思和现实的人道主义〔东德〕 M·陶姆哲学译丛1984年第5期七论…  相似文献   

15.
班级群体中后进生同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研究方法学生的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它是学生社会化的动因.早在1902年,由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第一个提出,三十年代为西方研究学生同辈关系的高潮时期,以后,随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和七十年代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西方以及苏联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深入和发展.学生在班级中与同伴的交流是其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应激”(stress)这个词主要是作为一个生理学概念,为生物医学界所熟知。本世纪五十年代,塞里(H·Selye)的应激学说曾经对生物医学产生过巨大影响,成为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心理学关于人和功物的应激的正规研究,大约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近二十年来  相似文献   

17.
问题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它给人的行为以特色、并使一个人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有差异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特异性的核心问题。自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E·W·Bohannon)发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以来,在独生子女人格特异性问题上,心理学界长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霍尔(S·Hall)、内  相似文献   

18.
《莫斯科大学通报心理学版》系苏联心理学学术刊物之一,1946年由A·H·列昂捷夫等人创办,季刊,现主编为A·A·包达列夫,每期印数将近6千,容量约合汉字8万。为使不懂俄文的读者及时了解该刊主要内容,现将该刊物1986年第2期(1986年4月出版)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理论与实验研究》栏发表论文四篇: 阿波斯托洛夫等人写的《职业定向是一个组织系统》一文,首先回顾了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C·H·库利和G·H·米德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开始采用了角色(rote)概念。以后这个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逐步流行起来。在社会心理学中,一般把某一角色当做与某一社会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认为每一个社会角色都必顺有一套特定的社会行为准则.社会角色确定了社会对个人职能的计划和要求,揭示了每一个人在所在社会中的地位阳他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中常可以看到,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爱和热情,很难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反应。有人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大学时很多学生决定修的科目,正是中学时代由他们爱戴的老师担任的科目。美国安德森(H·H·Anderson)在师生交互行为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行为倾向命令、威胁、提醒与惩罚的“控制型”时,学生对于学校作业显出较多困扰,而对教师的领导,一般而言较为顺从,但有时亦反抗较激烈;当教师行为倾向“统合型”,即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