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塔纳说:“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时来运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实际的方面,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头脑清醒、不干蠢事。”  相似文献   

2.
寻找快乐     
古人云:“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意思是说,快乐人皆有之,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说到底快乐在于寻找,在于开拓。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而不是“凄凄戚戚”,没有快乐,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快乐。只要是理解了快乐的真谛,就有广寻找快乐的“秘方”。对衣食住行、名利权位“无欲”则快乐。“无欲”就能“知足”。常言道:“知足常乐”,古诗云:“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饮食起居上表现得处处知足,他曾写诗说:“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  相似文献   

3.
三乐     
段国栋 《天风》2005,(4):35
知足常乐:不存贪婪之念,没有非分之想,淡薄名利,看破世俗。失去的不再计较,得到的敝帚自珍。常 言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为人处世不妨多一份宽容豁达,何必为不切实际之想折磨自己。有一古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能无私,无私可无欲。无求无私无欲,自然就会心地坦然,永葆精 神绿地常青。因此说,"知足常乐"并非不思进取的消极情绪,而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4.
老子所说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指的消极避世,不思进取,而是更豁达更深意的人生智慧。他所要表达和强调的是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摒弃过分的妄念,终止过度的举动,无欲则刚。人们审时度势更要明进退,懂得失,知荣辱,才会安贫乐道,获得身心自在常乐逍遥。  相似文献   

5.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源于老子《道德经》中劝人“俭欲”的重要思想。意思是大至一个国家,小于个人生存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的欲望。通俗讲就是劝人知足常乐,凡事顺应自然无为之道,尽心力去作为,不要妄为,即老子说的“知足之足,常足矣。”道教认为,人不在于个人名利,而在于“尊道贵德、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唯道是求。为了求道,必须保持恬淡无欲,归真返朴的思想,不为个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私欲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操。若人人信守此人生准则,整个社会风气将大大好转,思想素…  相似文献   

6.
半称心     
正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所谓"半称心"并非消极应付,而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智慧的人生感悟,一种从容的处世哲学。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而是求是。起伏聚散,坎坷波折,遵从本心,有舍有得。不强求,不攀比,不自扰。追求过,努力过,付出过,便是快乐,亦是精彩。  相似文献   

7.
正前些日子是杨绛女士逝世一周年,许多人又忆起那些充满人生大智慧的话语:"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老人的"淡定"和"知足常乐",受到不少人激赏,大有"相知恨晚"和"人生顿悟"之感。亦有人云:"杨先生努力  相似文献   

8.
简单地说,生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你就免不了要与周围的人相处,与生活打交道,这便是处世。怎么处世呢?下面给你提供乐观处世十二法。1.寻乐法。乐观处世要自己主动地寻找,去创造,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快乐。如乐观交友、乐观锻炼、乐观劳动、乐观学习,书法、钓鱼、养花、跳舞等项目均能得到快乐。2.自量法。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估价,既不要自高自傲,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多看别人之长,常想自己之短,从中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自己的心境始终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切忌欲望奢求,而应知足常乐。3.解脱法。在生活中遇到不…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是知足常乐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挂在嘴边,每天像度假一样去开心工作,在安顿好日常生活之外,个人业余爱好多多,除了读书、唱歌,最近又迷上游泳和古琴,总体而言,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好像还算是一个幸福的人。不经意间,自己发现常在暗  相似文献   

10.
△像猪一样生活关键词:拒绝思考、知足常乐、得过且过道具:方便面、快餐、麦兜家庭经典剧目:《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他爱自己,但不自恋;他追求幸福,但不刻意;他按部就班,享受今天。高高在上的理想能把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折磨得牢骚满腹生不如死,但他没有。他吃得饱,睡得香,不想出人头地,只求现实安稳,在职业和物欲上都满足于目前的所得。成功会伴随失败,收获会付出代价“做痛苦的哲学家还是快乐的猪”于他自然是后者,他不用反抗什么,哪怕生活就是一个烂泥淖也就此把它当作现实的天堂。不去想明天有几天,不去想永远有多远,不去想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这是人之常情。最近在报上看到:有位百岁老人在谈到自己的长寿之道时,总结了四十八个字,那就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叶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这就是百岁老人养生保健的秘诀。这四十八个字,使人颇受启发。若是每个人都能按照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去做,“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那么,人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人生的岁月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平易的,又是艰巨的,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在自…  相似文献   

12.
《老子》四十六章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这就是成语‘知足常乐’的来历。知足者,知道满足之谓也;常乐者经常快乐之谓也。‘知足’能够‘常乐’,然而,‘不知足’确实也是一种快乐,而且在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义德 《天风》2006,(7):43
到圣洁的教堂听道,听众弟兄姊妹唱着清脆悦耳的赞美诗歌,心里感到舒畅、平静,心灵一次一次地得到净化,淡泊了名利,再不去攀比工资高低,知足常乐,心态平衡了,常在主内得平安喜乐——“你们现在还住这样的房子, 别人都住平房,小楼了,不眼气(当地方言,羡慕的意思)吗?”“基督徒应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财富和享受都是暂时的, 只有爱心是永远的。”  相似文献   

14.
知足须忍痒     
正"知足常乐"这一古老的命题,在当今纷繁杂乱、诱惑多多的世界里,我看应是我们立身处世、自制自律的金玉良言。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有许多金子。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  相似文献   

15.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遇这副对联,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却怎么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16.
知足知不足     
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  相似文献   

17.
佛说,知足常乐。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的,眼睛也是透明的。所以孩子的心性最近佛,孩提时代的回忆也让人觉得最温暖。试想,一个人的心照没有任何机巧,眼里没有半点丑恶,一件小事可以高兴很久,一点收获都是意外惊喜,生活有哪一天不是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劝人容易劝己难。阅世几十载,我发现这几近真理。生活中,我们总劝人道: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平淡是福。可一轮到自己,总是免不了与人比这比那:别人有房了,为什么我还得租屋住?别人有车了,为什么我就买不起车?别人孩子上名牌大学甚至出国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连考个好一点的大学都这么难……学习上,我们总劝人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惟一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道教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价值。一、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道教“尊道贵德”、“知足常乐”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三、道教“积功累德”、“济世利人”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曾效仿大人们,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因为,没有别的玉米和它比着,就像吃饭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不信,依然故我地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