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在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应对方式及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将按照入组条件选出的2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14名)。实验组接受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干预两个月,对照组不予处理。三个月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追踪随访。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明显改善了团体成员的应对方式,在提高团体成员的社会支持程度和减少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各项目、总分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干预后自我同一性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多于63%的成员的同一性定位呈现了提升趋势,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七个维度,经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自我确信及了解、价值定向五个维度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5),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2、应付方式的退避维度(t=2.88,p=.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启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未成年重危罪犯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升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析了人格因素与咨询期望的相关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启示.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样本348人,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子问卷进行调查.咨询期望在性别之间无差异,心理咨询中的个人承诺与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对咨询师专业性的期待与乐群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人格中的有恒性、聪慧性等对个人承诺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怀疑性对其有负向影响.有恒性、乐群性对专业性期待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则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依据来访者的人格特点,评估并适时调整咨询期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析了人格因素与咨询期望的相关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启示.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样本348人,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子问卷进行调查.咨询期望在性别之间无差异,心理咨询中的个人承诺与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对咨询师专业性的期待与乐群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人格中的有恒性、聪慧性等对个人承诺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怀疑性对其有负向影响.有恒性、乐群性对专业性期待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则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依据来访者的人格特点,评估并适时调整咨询期望.  相似文献   

6.
以126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小学教师期望对人格的影响,以及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各维度与人格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均有显著正相关,品行和纪律期望维度与人格的情绪稳定性相关不显著。(2)学业期望对人格的智能特征、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预测作用最大,品行期望对认真自控预测作用最大,纪律期望对亲社会性预测作用最大。(3)小学生知觉在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期望对人格情绪稳定性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401名大学生施测《学习倦怠量表》,挑选60名学习倦怠高分者,将其中实验组30名等分为5个团体,分别参加8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箱庭干预,运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探讨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较,团体箱庭干预组《学习倦怠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其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方面得到有效改善,但去个性化行为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团体心理咨询在治疗大学生的抑郁症方面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治疗形式是团体心理咨询 ,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包括理性情绪疗法 ) ,被试是四名大学生。我们对团体活动的效果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 ,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心理学报》2012,44(10):1339-1348
虽然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冥想具有减少个体焦虑、缓解抑郁水平等功能,并且也已经揭示了冥想促进情绪调节能力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但对于冥想会怎样调制人们对于外部施加的正、负性情绪刺激(图片)的情绪反应尚不清楚,冥想究竟会使人们对外部施加的情绪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还是减弱?如果冥想能够调节和缓解人们的情绪反应的话,那么,这种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即对正性或负性情绪刺激能产生具有不同效价方向的调节作用)还是“单向的”(即对正性或负性情绪刺激产生具有相同效价方向的调节作用)?为了检验和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无冥想(或相关)经验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考察了冥想训练能否影响被试对于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唤起.62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31人),实验组参与连续5天、每天20 min的冥想练习,控制组在此期间的控制任务为通常的闭眼休息.结果显示:冥想组在练习过程中的脑α波指数显著升高;与控制组相比,冥想组被试对消极图片的效价评定值显著改善,这表明冥想降低了被试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反应,研究还发现了冥想降低被试对正性情绪图片的积极评价倾向,从而证明对外部施加的正、负性情绪刺激而言,冥想训练的调制作用是使人们的情绪反应趋于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