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音》2017,(9)
<正>第六节戒体功能一、防非止恶戒体的根本功能是防非止恶,即防范、对治烦恼恶业。《羯磨疏》云:"防非者,以除过去、未来非,现在无非可防也。"此处的"过去非"亦可称作"已起非",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恶业;忏除往业,令其不再相续,便是"防过去非"[408]。"未来非"亦可称作"未起非",是指可能产生而尚未产生的烦恼恶业;当面对各种外境之时,依戒体的作用,令自身安住正念,起心对治烦恼而不为惑业所转,  相似文献   

2.
学佛的人,没有不相信业果的。业,是身、语、意的活动熏习保存在第八识中的功能,能引发第二次乃至多生累劫的现行作用,构成了有情无始生死流转和业果决定。佛所说的义理,在世俗谛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即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现起,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业有善业与恶业。顺理利人的行为,是善业;违理损人的行为,是恶业。善业有生乐的力用,恶业有招致苦果的力用。如果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其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仲华 《学海》2005,(3):192-195
在现代汉语中,"之一"是一个特殊的数量词,但<现代汉语词典>(增订本)中却没有"之一"的词条,即不承认"之一"词"的语法地位,似不妥;"之一"在句中主要作后置定语,用来限定双音节的体词性词语;带有"之一"的句子都是判断句,句中的述语基本上由判断动词"是"充当,整个句子的政论语体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4.
佛教在汉地传播和翻译的早期,往往依傍于道家思想和词语。虽然二者在用词上看似有相同之处,但实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佛教词语及其词义生成的角度,试举"清净"、"守一"、"守真"、"无为"、"自然"诸词来管窥早期汉译佛经用语在汉地的产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经律异相>中的"行嫁"、"加"、"名女"、"舍寿"、"道德"、"真人"六个词语进行考释,并对有关辞书进行补缺,供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古时期的道教文献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是中古汉语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在六朝时期道书中出现的新词与中土其它文献的词语可相互比对。在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并列式合成词的形式产生新词。文中的"陪负"、"陪填"、"劬剧"、"秽殗"、"扰竞"等即属此类。道书新词不仅可夯实中古词汇系统,对于辞书释义也具有很好的匡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之一的"谦"德,一般指谦逊、谦卑和谦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述了"谦"的含义和根据,而且还论证了"谦"的价值.一般认为,"谦"的价值在于其有益于修德、为学、待人和持业.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谦"德,以至于出现了某种过谦的倾向.西方亦有"谦"的传统,不过与中国古代的"谦"德相比,西方的"谦"德不易走向极端化.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型,但"谦"德仍然有其价值.我们应当在接续传统精华的同时,吸取西方"谦"德的有益成分,以重塑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谦"德.  相似文献   

8.
有关婴幼儿词语习得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论假设:联想学习理论、制约限制理论和社会语用理论.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介绍社会语用理论的相关研究:婴幼儿词语习得过程涉及哪些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社会语用理论如何应对来自前两种理论的质疑和挑战,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的相对权重如何以及自闲症儿童词语习得存在怎样的社会性认知加工障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在婴幼儿词语习得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最后对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密码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佛陀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召告人间了。如果生命的密码“基因”,只是说它像细胞,是一个单位的话,基因还不够解释生命,应该用“业力”来说,更为恰当。业,是身口意的行为,有善业、恶业、无记业。“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只要是身口意所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抓握运动对应脑皮层之间的联系已得到大量神经生理学研究的证明,但两者外显行为的联系并未得到系统的验证。本研究以二维物体为刺激材料,通过比较词语知觉和图片知觉对抓握运动的影响,探讨语义知觉对抓握运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词语知觉对抓握运动存在语义效应,即知觉语义为"大"的词语时其最大抓握孔径大于知觉语义为"小"的词语时的情况,而图片知觉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安全标志是一种传递潜在风险的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有重要地位。安全标志词语在安全标志中应用广泛。本文从新的视角研究安全标志词语的有效性,应用心理学中的线索-靶范式研究安全标志词语的风险等级对目标的注意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词语的风险等级显著调节注意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效应, 高风险词语相对于中、低风险词语能够减弱IOR效应;但词语的风险等级对IOR的调节作用受到靶子位置的影响,其中,靶子出现在左侧时调节作用显著,而靶子出现在右侧时调节作用不显著,这是由于风险引发的负性情绪刺激处理的偏侧优势产生的。本文为安全标志有效性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心理学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以382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探索了词语结构意识在儿童阅读理解中作用的发展性变化。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以及快速命名和语音意识之后,在三年级T2、五年级和五年级T2发现了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有独特解释作用,而在一年级、一年级T2和三年级均未发现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的独特贡献;(2)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自回归效应以及其他相关变量的作用后,三年级和五年级时的词语结构意识分别对一年后的阅读理解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还未显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对儿童阅读理解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伦理学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词语,尤其是对"善"的理解,不同的理论家对自然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的"善,,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澄清伦理学中的自然主义者所理解的"善"的概念,说明自然主义者所说的"善,,在何种意义上并不是非自然主义者批评的那种理论,以及自然主义者和非自然主义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基线选择影响词语认知启动实验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词语认知启动实验中,启动基线的选择问题。一项有关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实验表明:是采用无关字启动还是采用图形符号启动作为衡量启动效应的基线,会对词语认知启动实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对词语认知启动实验中基线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易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易、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易道的核心,因此把握了易、简便可从根本上得天下之理.在熊十力、金岳霖和叔本华、尼采等中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中,均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宇宙与人生中包含的乾易、坤简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6.
张敬梅 《宗教学研究》2004,1(1):133-137
从"玄之又玄"到"重玄"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玄之又玄"本意是"幽远而又幽远",指道的不可知性与终极性."重玄"的最初含义是"重天",佛道两教学者用它来指宗教的终极境界.隋唐时期"重玄"与"双遣"连用,指"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思想方法."重玄"与"双遣"的结合标志着从"玄之又玄"向"重玄"的转变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7.
生成绘图的记忆功效主要在简单词语和复杂文本中被考察。以往研究虽发现生成绘图能促进词语自由回忆、再认和来源记忆,但未能稳定促进文本记忆保持。生成绘图对词语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简单词语为1.06;对文本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复杂文本则为0.57。绘图效应整合成分模型提供了一种成分观,认为生成绘图的精细、运动和图像成分有助于信息编码和提取;绘图建构认知模型提供了一种过程观,强调生成绘图中认知和元认知过程的积极作用。生成绘图的过程和成分可能是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未来应深化生成绘图的作用机理研究,拓展其推广性研究并平衡其成本-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草根"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草根"的词义不断扩展,人们对其词义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探寻其词源、词义很有必要."草根"词源、词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从国外到港台再到大陆的演变历程.它是个借词,在词源、词义上都富于当代意味,是一个处于"文化焦点"中的词汇.除了本义外,它还有两个基本义:一是指"底层";二是指"平民"或"平民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实践智慧"(phronesis)的语词传统 随着实践哲学的复兴,"实践智慧" (phronesis)逐渐成为哲学话语的一个关键词.对于这一词语,学者们已经有了许多考证和说明.在汉语读物中,考证较为详尽的是汪子嵩等著的<希腊哲学史>.在讲到巴门尼德时,该书对巴门尼德所用过的跟"思想"有关的几个词做了比较分析,它们是:noema、nous、phronein和logos.其中,phronein的词根是phren,phronesis的词根也是这个.  相似文献   

20.
音译与意译     
刘美纯 《天风》2018,(9):31-31
汉语圣经翻译中,有一些词语的翻译采用的是音译。新旧约圣经中都有音译的词。有些音译的词语基督徒都明白其意义,因为这些词语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比如"哈利路亚",希腊文是áλληλονá,新约中出现四次(参启19:1、3、4、6),音译自希伯来语,是希伯来人在崇拜仪式中,用来宣召赞美的词语,"哈利路"即"你们要赞美","亚"是耶和华的缩写,"哈利路亚"意思就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